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人生,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
大家觉得最神奇的是,朱元璋明明出身底层,早年还要过饭!但是后来,仅仅只过了几年的时间,朱元璋就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和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起义军首领!
那么,从一个和尚到起义军将领,在这几年当中,朱元璋到底都经历了啥?为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朱元璋就能完成这么华丽的逆转呢?
这个故事,要从朱元璋刚开始做和尚的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1343年,安徽濠州地区发生了天灾。先是旱灾,然后又是蝗灾。在这场天灾当中,老朱家的亲人,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后来,朱元璋为了求活命,只能在邻居家汪大娘的推荐之下,去家乡周围的皇觉寺做和尚,以此来活命。
这就是朱元璋传奇人生的开始。
不过,准确来说,朱元璋当时去庙里,其实并不是做和尚。严格来说的话,其实他做的是行童。
行童跟和尚,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这里面的差距,那可就太大了。
首先,在元朝的时候,出家的这件事,其实并不是你想出家就能出家的。按照当时的管理制度,每个县每年能出家的名额,可能也就只有几个而已。想要出家,得先通过非常复杂的考试。而这种考试的难度,其实不比科举考试容易。
元朝在这方面的管理,其实还算是比较松。在很多灭佛的时代,百姓如果敢私自剃头做和尚,那是犯法的。轻则流放,重则杀头。而在元朝的时候,元朝在这方面管的没有那么狠,但很多地方还是得按制度来。
当时的人,剃头可以,但是你剃头进庙之后,朝廷不给你上户口。你还是得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干活交税。
而这样一来,那些寺庙的和尚,其实也会面对一些麻烦。毕竟,每个县每年就那么几个人能做和尚,能通过这种考核的,那都不是一般人。最起码得和当时的秀才差不多了。所以,指望这帮和尚,亲自去干庙里的重活累活,亲自去耕种庙里的土地,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后来,这些寺庙,就开始招临时工。这些临时工,就是行童。
他们不是和尚,除了剃个光头,偶尔念念经之外,基本上就等同于是在庙里工作的杂役。
当然,就算是个杂役,对于朱元璋来说,也算是一条活命的路了。因为至少进了寺庙之后,他能有一口饭吃。
不过,就算是做最低等的行童,朱元璋也没能做多长时间。因为就在朱元璋剃头之后,仅仅只过了五十多天,这座皇觉寺也撑不住了。
当时安徽这边,灾情越来越严重。很快,就连寺庙里面,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所以再之后,庙里的和尚,只能把这些底层的行童和杂役,全都打发出去,让他们去化缘。名义上是化缘,但实际上,其实就是讨饭。
就这样,朱元璋带着寺里给他的一个碗,开始了他的讨饭生涯。
此后的三年里,朱元璋走过了很多地方,先后到了濠州、合肥、固始、信阳、汝州、陈州、鹿邑、亳州……这一圈走下来,朱元璋几乎把整个淮西地区,都给走遍了。
在这三年当中,朱元璋虽然一直在讨饭,但同时,也见到整个淮西地区的风土人情,知道了很多事情。而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崛起,其实是很重要的。
同时,也正是在这三年当中,整个元朝发生了很多事情。在这三年里,历史的剧情版本更新了。
简单来说,就在朱元璋出家那年,黄河决堤了。在这之后,黄河两岸的百姓遭了灾,死伤惨重。同时,这场天灾导致山东地区的盐场被毁了。而当时这些盐场,恰好是元朝在山东这边最重要的财政收入。
所以接下来,不管是出于民生考虑,还是财政收入考虑,元朝政府都得修黄河。但问题是,当时元朝的吏治太过腐败。就连元朝高层都知道,一旦开始大规模修黄河,势必会导致官员进一步盘剥百姓,进一步加大底层百姓的负担。
如此一来,此后的几年当中,围绕着黄河到底要不要修这个问题,元朝高层吵得不可开交。而当时的元朝政府高层,虽然有心整顿吏治,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就这样,民间的不满情绪,开始变的越来越强。而元末的那场红巾军起义,也在逐渐酝酿。整个大江南北之间,一股反对元朝统治的浪潮,即将成型。
不过,在这场起义酝酿初期,朱元璋并没有参与。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其实是一个时代造就的牛人。而在那个时代的契机到来之前,他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面对造反这种事情,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其实想都不敢想。
年轻的朱元璋,最开始的时候,脑子里其实都是那种‘顺民思维’。只要能活得下去,哪怕是靠讨饭生活,他依然不愿意造反。
所以,要了三年的饭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去投军。反倒是因为天灾过去了,庙里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他直接回了皇觉寺。
就这样,公元1348年,朱元璋再次回到了皇觉寺。此后将近四年的时间里,朱元璋开始老老实实在庙里,做他的行童。
也就是在这四年当中,外面的世界,彻底变了。
因为底层的反抗情绪越来越强,在中原北方,一个叫做白莲教的组织,迅速开始扩张。尤其是到了公元1351年,也就是朱元璋回庙里三年之后,元朝高层正式决定,重修黄河。因为当时负责修黄河的官员,名叫贾鲁,所以这事后来也被称作‘贾鲁开河’。
客观来说,元朝这次治河,其实还是挺成功的。这个贾鲁也确实是个牛人,他仅仅只用了190天的时间,就把黄河重修了一遍,暂时解决了黄河泛滥的问题。
但遗憾的是,当时元朝的吏治,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哪怕是只有半年多的时间,那些元朝地方官员,依然借着这个机会,大肆盘剥百姓。所以在这期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彻底活不下去了。
也就是在这期间,白莲教这个组织,借着宗教的名义,大肆招揽信徒,准备开始起义。同时,在这之前,南方已经先爆发了起义。在东南沿海一带,一个叫方国珍的盐贩子,率先带着几千人开始起义,拉开了元末起义的序幕。
而接下来,等到黄河修完之后,北方的老百姓也活不下去了。此后,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而且还宣称是弥勒降世,迅速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再之后,在修河期间,韩山童又传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最后更是让人秘密做了一个石人,以此来让大家更加信服。
总之,韩山童的这个操作,基本上就和当年陈胜学狐狸叫、从鱼肚子里面取出‘陈胜王’的白布差不多。都是利用这种手段,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已。
就这样,公元1351年五月,韩山童正式带领麾下信众,在安徽颍州一带起义。这场起义,彻底点燃了元末起义的烽火。不过遗憾的是,就在他们刚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当地的官府就得到了消息,迅速派人前来镇压。
在镇压过程当中,韩山童不幸被捕,然后被杀。
作为一个农民军领袖,韩山童刚刚开始起义,戏份就杀青了,这个结果看起来确实有点惨。不过就算这样,他的历史任务也完成了。因为起义之火燃起之后,就很难再被扑灭。韩山童死后,他的部下刘福通,接管了起义军,继续和元朝进行斗争。
同时,刘福通还拥立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做了起义军的新主人。此后的十多年里,这个刘福通,将会成为元末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正是他带领起义军主力,挡住了元朝主力南下,这才给了朱元璋在南方不断发育的机会。
等到刘福通起义成功之后,很快,以颍州为中心,江南各地开始纷纷有人起兵响应。比如说蕲州的徐寿辉、萧县的芝麻李、濠州的郭子兴等等,都各自拉起一支队伍,直接占领了一块地盘。
而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恰好就在这个区域里。
韩山童起兵的颍州,距离朱元璋所在的皇觉寺,直线距离也就只有五百多里。而郭子兴的位置,距离皇觉寺也就只有十几里路而已。
就是在这个时候,属于朱元璋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了。
对于朱元璋参军的具体原因,后世有好几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当时朱元璋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他少年时的朋友汤和给他写的。当时汤和已经参加了起义军,投靠了郭子兴,所以就想拉朱元璋一起入伙。
刚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想要马上造反,而是把信收了起来。但结果,这封信后来被他在庙里的师兄发现了,师兄想要去举报他。然后朱元璋迫于无奈,这才不得不前去投靠起义军。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凤阳这边打仗。元朝将军彻里不花,带着军队到了这边之后,不敢和起义军开战,只是到处抓壮丁。朱元璋当时为了逃避被抓壮丁的命运,便找人给自己算了一卦,结果算出来的结果,是去留都不对。
所以最后,朱元璋想了想,只能去投奔起义军了。
第二种说法,看起来似乎有点封建迷信的感觉,但却是明确记载于明史当中的。
反正不管真相如何,公元1352年,在做了八年和尚之后,朱元璋因为天下大乱,不得不去参加了起义军,投奔了濠州的郭子兴。
这一年,朱元璋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