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与他的祖父明成祖朱棣不同,他登基十分顺利,因为他小时候十分的聪慧,深得祖父朱棣的喜爱,并且还将他册封为皇太孙,亲自带在身边抚养。而他也没有辜负祖父的信任,曾经多次跟随朱棣一起征讨蒙古,这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在他登基之后,他先是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明宣宗朱瞻基
在这之后,他也十分的重视官员风气和财政发展。继承先辈的政策措施,他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他兢兢业业地处理大小朝政事务,并且获得了多个有能大臣的辅佐,在君臣共同的努力之下,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历史上称为仁宣之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作品。例如《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等。
作为一位帝王,他在处理好朝政大事的同时,想要全面发展,而他也做到了,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皇帝,并且还是一名杰出的文学家,画家。这样的明宣宗也在历史上饱受赞誉,难怪被后世的人称为明朝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最有作为的皇帝。
上天托梦,得朱棣细心栽培,自小便文武双全
在朱瞻基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朱棣当时还仅仅只是燕王。在他出生那天晚上,他的祖父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之后,就觉得梦中的情景十分的吉祥,再加上突然有人汇报说孙子朱瞻基出生了,于是朱棣就十分的欣喜,觉得梦中的情景印证在了自己孙子的身上。再加上他觉得朱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脸上一团正气,朱棣看见之后十分的高兴,而朱瞻基的出生也对朱棣最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朱棣也把年幼的孙子看做上天之子,将他带在身边细心教导。
朱棣
在明成祖朱棣掌握了权力之后,他一方面稳定自己的统治,一方面亲自替朱瞻基挑选老师。甚至开诚布公的告诉臣子们皇长孙是个可造之材,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教导。此外,每次朱棣御驾亲征上前线时,总是喜欢把朱瞻基带在身边辅导,教导他如何带兵作战,并且带他上战场锻炼他的勇气,这也在后来朱瞻基平定国内的叛乱有非常大的帮助。
并且朱棣还十分重视加强朱瞻基对百姓的了解,在他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勤政爱民的皇帝就一定要亲自了解百姓们的生活状况,了解农家的艰辛,在祖父的教诲之下,朱瞻基从小便体察民情,这也为他以后成为一名好皇帝奠定了基础。而且朱瞻基还十分爱好武术,苦练本领,拥有一身好武艺。
平定叛乱,坐稳皇位
在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就登上了皇位。而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沾了儿子的光。再加上朱高炽从小身体不好,所以青年时期的朱瞻基被卷入了这场夺嫡之战,但是最后凭借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和他的勇气与智慧,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高炽
令人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朱高炽突然暴病而亡,本来就对他虎视眈眈的朱高煦就想要趁此机会夺得皇位,但是已经回到了北京的朱瞻基却并没有被这一切击倒。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亲的后事,另一方面率领军队加强了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朱高煦伺机作乱。在他的指挥之下,很快便平定了朱高炽的叛乱,维护了他的统治,在坐稳了皇位之后,他就正式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重用贤臣,开创仁宣之治
据历史记载,宣宗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在这样人才济济的情况下,这使得当时的政治一片清明,百姓们安居乐业,经济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一切都蒸蒸日上。
朱瞻基也是一位敢于听取朝臣意见的人,或许是皇帝给臣子们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他所拥有的几位大臣也十分的识大体,顾大局,并且事事以国家大事为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个人得失。除此之外,明宣宗还非常重视对军队的改革。
在当时,军队中的许多武将总是喜欢征用百姓的钱财,不管百姓的死活,甚至将军队中的士兵当做自己私人的奴隶,这样一来就极大的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朱瞻基想要建立文官统治。
于是他便派许多监察官员前往各地的军队,这样一来,武将们便不敢过分行事,害怕被皇帝逮着小辫子,而士兵们也不再沦为武将的私人奴隶,于是便更加积极的训练,军队的实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结语
《明史》赞誉宣宗:“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朱瞻基
确实,作为一位皇帝,明宣宗是合格的。他一方面平定了国内的叛乱,守护住了自己的王位,另一方面,他御驾亲征带领军队打破了外番人的进攻,捍卫了国家的主权。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的进行励志改革,选拔了许多真正为民所用的官员,使国家的政治出现一片清明,百姓们不再怨天怨道,甚至有了更好的精力去为生活奋斗。在他的治理之下,明朝的发展蒸蒸日上,从而实现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宣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