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无所见,尸骨蔽平原”这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灾荒不断,饿殍遍野。
明朝末年,政局动荡,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今天所讲述故事的相关人物就是当时的一位“枭雄”——张献忠。
献忠其人,残暴不仁
说起张献忠,可能大多数朋友对他并不是怎么熟悉,但是如果说到跟他同时期的另一位人物李自成,大家就都不陌生了。
张献忠跟李自成是同一种人,都是在明朝末年那个混乱年代中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
张献忠之所以并不为众人所知,是因为他个人的疯魔行径,所以不管是史学家还是普通人都对他有所不齿。
那他究竟都做了些什么才会如此讨人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张献忠的“发家史”了。
他于明朝万历年间降世,到了明朝末年,连年灾荒使得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张献忠当然也不能免俗,自己也组建了一支起义军队。
并且由于他本人的实力,很快便在众多支起义军之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此人性格暴虐残忍,嗜杀成性。
在他所占领的地方中屠城可算是家常便饭,因此众多百姓对他虽然畏惧,但碍于本人势力也只能是敬而远之。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事件就是在张献忠入蜀之后的一个屠城事件,并从中流传出一个千古名句,至今为人传诵!
酒肉穿肠又何妨?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是济公口中所说的话,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原本是出自蜀地一位破山禅师之口,只是化用到济公的相关事迹之中而已。
据说,当李自成的起义军队面对清兵的攻势连连败退时,张献忠也没闲着。
他集中兵力攻打四川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城墙坚厚,岂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拿下的?但张献忠最终还是凭借猛烈攻势拿下了这座城池。
可对于城中百姓来说,生逢乱世已是不易,谁料又遇到这个杀人如麻的大魔头,这让原本就水深火热的老百姓掉入了一个新的人间炼狱。
据《蜀难》记载:“屠城三日,贵贱同尽。唯少艾妇女为营伍所匿者暂得免”。
由此可见,当时的城内该是多么惨烈的一番景象!张献忠在进攻四川的过程中,他路过一座寺庙的时候,生性嗜杀的张献忠并没有像之前屠城那样对寺庙进行血洗。
他只是将军队驻扎在了寺庙之外,但是你以为他会放过寺庙内的僧人吗?当然不是!他没有杀掉僧众,但是却用一城百姓的性命为要挟,逼迫寺内僧众吃肉。
他对寺内僧众扬言道:“听闻和尚都是菩萨心肠,如果你们把眼前的肉吃掉,下个城池我就不屠城,否则我会把所有人都杀掉。”
在他看来,荤腥乃是佛门一大戒律,不管这些和尚会不会选择吃下这些肉,他都达到了羞辱佛门弟子的目的。
可是令张献忠没有想到的是,在几位和尚相互看了几眼之后,一位名为破山的和尚默念一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便拿起肉大口吞下。
虽为破戒之举,但却拯救一城之百姓,谁又能对破山禅师说三道四?为拯救苍生,只要佛祖留在心中,酒肉穿肠又有何妨?
渡人?渡己?
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人们信仰它、崇敬它,一为渡人,二为渡己。
它作为在我国已经流传很久的一个外来宗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宗教信仰体系,并且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意志的“加持”下,佛教一度成为统治者的一种统治手段了。
众人都说:我佛慈悲,破山禅师的所作所为不正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的真实写照吗?
面对着强于自己百倍的强大势力,虽然自己命如蝼蚁,但却仍想拯救万民于水火,他在救人渡人的同时,也完成了渡己的修行。
心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修行准则,破山禅师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这一原则,现在人们都说好人死后升入天堂,坏人永堕地狱。
但现在看来,入地狱者,不一定是恶贯满盈的坏人,还有可能是“救世”的和尚。
在此过程中,既渡人,又渡己,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即使人已不在,但此事迹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千古名句却能在人们之间口口相传。
坚守本心即正义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人们对这个名句太过熟悉,人们都认为这是对于出家人破荤戒的解释,但是大家往往只窥其一,不见其二。
佛经里记载在这个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肉身之眼,晦暗不明,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总是主观而片面。
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虽然短,但是却是修禅者在面对着极其紧迫的环境时,所得出的一种洒脱而又不失灵性的禅语。
面对着清幽古刹内的各种条条框框,如果过分地遵循着那些清规戒律,就会落入固化的思维模式。
清规戒律是僧人们所要遵循的规则,规则之所以是规则,就是对人本身进行的一种约束,约束着他们的心灵和肉体,一般来说,心灵比肉体更加重要。
肉体是心灵的外化,只要心灵保持纯净,肉体受些污浊又有何妨?
但是规则并不适用于全部的情况,就好像破山禅师所遭受的一切一样,为救一城百姓,破戒食肉,虽破了寺庙的清规戒律,却实现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更高境界。
因此,不管做什么事,在大局面前舍弃自己的小义,成就大义,哪怕是触犯了一些规则,只要坚守本心,都是正义而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