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手足相残,为应对后人评说,把责任推到此人身上,此人爽快承担

李世民手足相残,为应对后人评说,把责任推到此人身上,此人爽快承担

尽管李世民的文才武略都非常出色,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才干也绝非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写的那么不堪。

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元年就安排姚思廉撰写《唐史》纪传。这《唐史》后来合入《国史》,《国史》又直接影响到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编撰。

但只要细心读史,不要受太多人为干扰的影响,依然可以从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某些草蛇灰线中勾勒出李建成、李元吉才能干练的影子。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同为狼兄虎弟,才能不遑多让。

玄武门事变发生后,李世民有意指导史官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李建成头上,写李建成不能见容于自己,一昧将自己往死里逼,致使双方兵刀相见,血溅玄武门。

李建成身为长子,又已封为太子,是帝国的第一继承人、储君,你李世民明目张胆地开府纳士、厚养羽翼,文有杜如晦、房玄龄之辈,武有尉迟敬德、秦琼之流,已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了严重威胁,无论你再怎么诋毁李建成,则李建成所采取的手段都是得到世人认可的。

虽然李世民登位后掌握了所有的话语权,但舆论的制高点始终掌握在李建成手里。

为此,李世民只好另辟蹊径,找人背锅。

这人是谁呢?

弱不禁风的文臣杜如晦。

为什么会发生玄武门事变?

为什么会出现兄弟阋墙、父子相逼?

全因杜如晦和李建成家人在出行时争道,致使兄弟成仇、父子反目。

流血事件的起因就在于争道,杜如晦就是该恶性事件的罪魁祸首。

对于这一指控,杜如晦乐呵呵地认了。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祖上为北周高官,隋朝取代北周,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小时候聪慧有悟性,喜欢和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不久,任滏阳尉。杜如晦嫌官小,难有作为,毅然弃官。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父子兵入长安,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曹参军,在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过程中,杜如晦筹谋划策,运筹帷幄,为众人瞩目。李建成为剪李世民羽翼,最先从杜如晦着手,向高祖李渊建议将秦王府的官员包括杜如晦,都调到外地任职。命令下达,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纷纷被迁到外地,李世民心急如焚。记室房玄龄指点说:“府中幕僚被迁往外地者虽然多,但是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这个人有王佐之才,你现在作为藩王,没有人才可用,将来想要经营四方,只有此人才能帮你大忙。”李世民于是舍命向李渊上奏,最终将杜如晦留了下来。

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史称“房谋杜断”。

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拥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世人皆骂此二人攀龙附凤。房玄龄、杜如晦又何尝不是攀龙附凤之人?

他们效力于李世民,就一心希望李世民能继承帝位,歇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除掉李建成,以确立帝位继承人地位。

李世民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李建成那边也越来越感觉到房玄龄、杜如晦的存在是个祸,一再请求,终于让高祖李渊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并遣返回家,并且严令二人不得再跨进秦王府一步,违令则处死。

该如何出手,而且一出手就要见血封喉、不留余地,李世民必须求助杜如晦、房玄龄出谋划策。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请房杜二人进府商议。

房杜二人拿了李世民一把,表示自己已被遣返回家,一旦听从召唤进府,则属于违令抗旨。违令抗旨即是死罪,不敢有违。

李世民急得不行,解下身上佩刀给尉迟敬德,让尉迟敬德强请,如若不来,马上放血!

生身功、死后名,都是从“玄武门事变”中来,所以,说杜如晦是“玄武门事变”的罪魁祸首,杜如晦全认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房玄龄,事变,手足,李世民,后人,责任,杜如,人身,李建成,王府,观点评论,房玄龄,李世民,杜如,李建成,杜如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房玄龄,事变,手足,李世民,后人,责任,杜如,人身,李建成,王府,观点评论,房玄龄,李世民,杜如,李建成,杜如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房玄龄,事变,手足,李世民,后人,责任,杜如,人身,李建成,王府,观点评论,房玄龄,李世民,杜如,李建成,杜如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