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苏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为宋朝有名的词人,作品以清新豪放,不拘一格著名,《定风波》《水调歌头》等都成为传世的佳作。但苏轼有一首词叫做《踏莎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词简单易懂,言语犀利,表达出苏轼的愤怒和狠狠谴责。但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词呢?词中的“秃奴”是用来骂谁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法号了然的和尚了。
宋朝时,灵隐寺乃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不少男子女子前来烧香拜佛,或来求平安,或来求姻缘,络绎不绝,香火不断。这天,灵隐寺来了位特殊的香客,原来是杭州怡秀院的花魁李氏秀女。
这李氏涉世且深,每天都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终于厌倦了虚情假意的感情圈套,再加上“暮去朝来颜色故”,李氏也开始向往真实的爱情,于是前来灵隐寺求姻缘。负责接待她的和尚便是了然,李氏面容姣好,即使是剃发出家人见了都沦陷其中。
一个是历尽情事的烟花女子,一个是四大皆空出家人,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但缘分来了什么都挡不住,两人很快便陷入温柔乡,再也无法自拔。李氏虽然想拥有真实的爱情,但是为了生计还是不得不留在怡秀院待客。
了然为了见李氏就必须装扮成红尘中人,悄悄地潜入怡秀院与她私会。但是怡秀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进出的地方,能经常进入怡秀院的人,大多是有钱的富家公子或者官宦子弟,了然只不过是一个小和尚,他哪里有那么多钱?
与李氏夜夜笙歌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很久,自然就没有足够的钱再进入怡秀院了。一无所有的了然以为李氏会念其旧情,会继续见自己的,但结果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红尘女子李氏贪婪的本性逐渐显露,拒绝再与了然见面。
了然万念俱灰,他想尽办法想与她见一面问问清楚,难道昔日的朝夕相处什么都不算吗?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了然偷偷潜入怡秀院,走到李氏门前求见她一面。但李氏死活不肯开门,拒绝与他相见。了然愤怒不已,原来一直以来都是他一个人一厢情愿,在李氏眼里,自己原来与她的每个客人一样。
怒火中烧的和尚一气之下便杀了李氏,深爱的女子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自己手上。当时苏轼任杭州的通判,负责审这起案件,调查清楚真相后,苏轼非常生气,一个女子的生命也不该被如此践踏,于是做了《踏莎行》来骂这位和尚。
苏轼向来就阔达,有话直说。《踏莎行》中说了然这个“秃奴”,不仅破戒入红尘,还爱上风尘女子,修行全毁,本该有的贞洁被自己给玷污了。杀死了李氏,自己作为和尚的仁慈之心又何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家人的法则被他完全忘记了,既然胳膊上刺了免受相思之苦的字,便去还那相思债吧!
词中列出了了然破戒、沉迷声色、故意杀人等罪行,指责他不守礼法,本应该忘记红尘,却爱上了风流女子,没钱还去纠缠,女子不同意他的追求,他便亲手杀了她,此等罪行,苏轼用“秃奴”骂他一点也不过分。
苏轼是集才华与政治能力于一身的人,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蓬勃豪放,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情流露,但这首《踏莎行》没有语言技巧,没有任何的华丽辞藻,像一首打油诗一样。
但就是这样的不讲文法的词,穿透力极强,使人一下子便感受到苏轼的愤怒,对和尚的怨恨同时涌上心头。苏轼的这篇骂人的作品却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样率性,这样真实的此人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人物。
古诗词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常读诗词,在潜移默化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小编了解到现在很多的孩子国语成绩不太理想,甚至不及格,这就是日常积累的太少。
这个时候诗词就帮上大忙了,家长每天让孩子读一读,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不知不觉中成绩就提高了。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高考提高诗词分数的占比,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从小给孩子打牢基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买一套词传,一举多得抓紧点击下方链接抢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