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前,香港是个不夜城,夜生活可谓多姿多彩,经历一场世纪疫症,令全球经济瘫痪3年,随着疫情退去,各地均想尽办法振兴经济,香港除了推出短暂的派发消费券措施外,正计划推出晚间活动,务求为“夜经济”增添动力,赋予香港夜晚更旺盛的生活。
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曾在上环出现被誉为“平民夜总会”的大笪地,有小贩摊档、“大牌档”食肆,又有卖唱表演,成为市民消閒娱乐的好去处。
随着社会的转变,消费模式亦出现变化,至少智能手机在上世纪还未盛行,更遑论电子钱包。如果硬要把昔日的活动模式覆製至今天的社会,吸引到的可能是怀旧的老一辈,掀起他们对老香港的情义结,至于当今的年轻人、访港旅客,又有多少为怀旧而来?
因此,要搞活夜经济,“特色”是重中之中的元素,没有特色又怎样可以吸引消费者到来。正如商场延长营业时间,也得配合各种优惠和活动,才能吸引消费者,否则商场只有光开着门,人流稀少。
再者,要搞起经济,更要有完善管理规划,各部门之间资源调配,绝不能流于“口号式”的推广。
为提振香港的夜经济,特区政府计划在本周四(14日)举行“香港夜缤纷”启动礼,未来数月还会举办一系列夜间大型活动,至于能否吸引消费力,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