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宁死不降,被忽必烈打入大狱,在狱中,文天祥大义凛然,用他的浩然正气写下《正气歌》。其中有两句话是“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这两句话在中国的历史学家心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在齐太史简”原意是说:春秋时,齐景公时期,丞相崔杼专断朝纲,曾弑杀齐庄公。为了避免自己留下千古骂名,他让专门编纂国史的太史伯笔下留情,太史伯当着崔杼的面,直接在竹简上写下他的罪行,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伯。
太史伯是世袭史官,崔杼便对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说:“你来接任史官,不要步你哥哥的后尘!”没想到二弟仍然实事求是的写史,把崔杼弑君夺权的事迹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二弟也被崔杼杀死。接下来,太史伯的三弟太史叔、四弟太史季都不屈服,崔杼仰天长叹:史官们都是硬骨头,杀不绝呀!于是史书上赫然写道:
“齐庄公六年,崔杼弑庄公光……”。
“在晋董狐笔”的典故出自《左传》,原意是:董狐是一位史官,当着金国丞相赵盾的面,写下:“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让位高权重的赵盾十分忧伤。后人常常用“太史简”和“董狐笔”这两个词来形容史官们实事求是,不掺虚假地记载历史。所以文天祥才写下“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以彰显浩然正气。太史简和董狐笔固然高洁,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情况被彻底转变。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晋阳守将李渊起兵反隋,攻下长安,建立大唐,自立为帝,史称唐高祖。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战功赫赫,最终相互猜忌,导致玄武门喋血,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其党羽,逼李渊立其为太子,然后李渊禅位,李世民顺利登机,唐太宗走入了历史舞台。
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政治完人”,他的政治贡献不可磨灭,但他却酿成了一件大“祸”。李世民登基后,立即组织史官们编纂前朝史书,然后再编写国史和起居注。据《唐太宗实录》记载:
贞观三年,太宗设立秘书内省,隶中书省,以编国史。
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就已经动了史官们的“奶酪”。自古以来,史书编撰,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务,因此有些史官是世袭制度,史书的编纂,也是相对独立,不受强权干涉。而且,古代君主不可以杀史官,否则就是“违逆天道”!而李世民却把史官划到中书省的下面,归宰相来管理,从而达到干涉编史的目的。
这还不够,同年三月,李世民对宰相房玄龄说:
上命史馆移入禁中,由宰相监修。
啥意思?就是说,要把史馆(编史书的场所)搬到皇宫里面,而且由宰相监修。说白了,搬到皇宫里便于控制史馆,而且如果史书编不好,宰相也要负责任。这是用皇权来赤裸裸地干涉史书记载的内容。
李世民打破“天子不观起居注”的惯例,古代“起居注”是专门负责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史料,有了起居注,才能编撰《实录》。古代的皇帝,不管史官如何记载自己,自己都不允许看自己的“起居注”。但李世民多次违例到史馆去看自己的起居注,有不合适的,当面指出,让史官改写。为了让李世民满意,“玄武门之变”被史官们写成了“安社稷、利万民”的仁义之举。唐高祖李渊被描述为本来不愿起兵造反,最终被手下所逼,被动造反,李渊是隋朝的大忠臣。
也就是说,因为李世民有意控制史书,即使“太史简”和“董狐笔”生在唐朝,也无法施展了。李世民给后世做了个坏榜样,后世君王都学习李世民干涉史官下笔,因此,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就没有了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