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只是工作压力比较大,还没有出现因为医护感染,人手紧缺,无法应对的危急情况。现在也不做核酸了,我们状态好就继续干,反正只要能站起来,就来干活。如果有不适就做抗原检测,阳了就居家。”
金山区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山区 供图
“我们的社区医生,将在这一次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冠感染浪潮。”在12月18日上午举行的上海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他表示,接下来,社区层面的基层医生将面临99%以上的新冠防疫压力。
在12月17日举行的2022年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张文宏表示,“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老年人进行充分地保护,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一旦感染如有症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药物治疗;第二,建议他们充分地接种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间对他们形成一个反向的保护,避免病毒进入他们生活的空间。”
据“上海发布”最新消息,12月19日起,上海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分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2594间发热诊间全部启用。
应对行将到来的奥密克戎冲击,上海的社区将如何开启老年人“保卫战”?澎湃科技找到1位独居老人,1位居委会工作者,和2位社区医生,在他们的描述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准备,基层医疗系统压力已现,药品紧张,医护感染,社区工作者压力增强……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他们期待着扛过这个冬天,拥抱不被疫情影响的日常。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互相关心很重要”
唐女士,81岁,上海独居老人
我已经有半个多月没出过门了,接下来可能出现一波感染高峰,所以未来短期内也不打算出门。
我已经独居5、6年了,比较熟悉独居生活了。这次疫情虽然一个人闷在家,但还是努力给自己找了很多事做,不至于那么无聊。比如我虽然不出门,但也会在家走路,微信步数能达到三四千步,其实家里看似地方小,但你多走几趟,锻炼身体的效果不见得比外面差。我每天早上起来还会练八段锦,打太极拳。下午会和朋友们通电话,大家年龄都大了,也有不少都是独居,子女又很忙,所以互相关心很重要。
食物和药都没断过。我有一儿一女,都很孝顺。他们会定期给我送吃的,我女儿昨天(12月17日)下午还来了一趟,隔着门给我放了点吃的,还消了毒,嘱咐我半个小时之后再拿进去。儿媳妇之前炸了肉丸子,也第一时间开车送过来。我平时服治疗高血压和预防脑溢血的药,上次开药还是今年9月,当时进出医院还需要24小时核酸报告,医院人又很多,所以我一次开了很多药,尽量减少去医院的次数,所以疫情在家药也没断过。
我周围也有独居的老人。住我楼上的周大姐就是,她前几天还感染了,不过现在已经转阴了, 她阳了3天,也是发烧,嗓子疼,生病那几天我们每天都联系,都是邻居,万一有什么也好照应。我妹妹这两天也感染了,她也独居,所以平时会雇保姆来做饭,可能就是这样感染的。我比较看得开,但是我妹妹性格跟我相反,经常打电话哭着说咳嗽,身上疼。我听了也心疼,只能宽慰宽慰她,好在她的子女也很孝顺,药啊、食物啊也都没断过。
如果我得了新冠,第一反应当然是给儿女打电话,因为现在放开了,大家走动也方便,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买药送给我。我们社区也登记了我的电话,也告诉我如果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他们。
“最近很明显的变化是大家打疫苗的积极性高了”
陆雪,38岁,上海嘉定工业区社区医生
现在我们社区的全科医生也是家庭医生,每个人负责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农村。我目前主要服务旺泾村和灯塔村。旺泾村拆迁了一半,村里的人少一点,每天的病人也少一点,最近一天二三十个。灯塔村比较远,但门诊量稍微大一点,一天大概四五十个人。我周二去旺泾村,周三去灯塔村,平时在朱桥镇,周四可能去打疫苗,或者做其他保障,周六偶尔也会上班。
最近给我打电咨询的人比之前多,每天大概有10个电话,青年人和中年人比较多,一般是年龄偏大,但是还要工作的人,他们来来去去的,传染风险会大一点。基本上就是问感冒发烧的问题,还有一些阳了的病人会来问该怎么处理,目前我还没有遇到症状很重的人。
我前两天接了一个阳了的病人的电话,挺奇怪的,虽然没有任何的不适感,也问我要不要吃药,后续该怎么处理。他可能心里很疑惑,也会有压力。我告诉他没有任何症状就在家多喝水,多通风,不要乱跑,也不用吃任何的药物。
我是家庭医生,一般和签了约的人保持联系,以前也不会有年轻人因为感冒发烧给我打电话。但有人给我打电话,我也不会问你是哪里的,属不属于我管这样的问题,我能解决就都会帮他们解决掉。
除了电话咨询,我主要的工作还是在线下。最近可忙了。说实话,我们基础医疗系统现在面临压力比较大,以前的话一天可能看七八十个病人,现在基本上一天要看一百多个病人,有时候一百三四十个,主要都是因为怕感冒和发烧,来备药的。
上周来了260盒泰诺,一个小时就被抢光了,在已经限购一人一盒的情况下。有人没有医保卡,路过的时候直接挂号自费买的。很多人会经常过来问,还有人看到上药物流的车来了,就在门口坐着等。我觉得真的有点过了。
很多药其实可以替代的,比如说“布洛芬”没有了,但是我们有“戴芬”,也能退烧,它们是同类的非甾体的消炎与止痛药。有的人理解力很好,解释给他们听,他们懂了,就没事。但有的人就是不理解,拿过药一看,说“你怎么给我开个止痛的药?不行”。你也没办法。
但是现在对老人来说,去医院配药确实不太方便,因为要求48小时核酸。现在阳了的人这么多,让老人去做核酸,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时候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医生就跑出去,在外面空旷的地方给没有48小时核酸证明的老人配,不让他们进来。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也只能在空的时候可以这么做,很忙的时候没办法的。
旺泾村里的老人只能骑电瓶(电动车)去配药,但有的老人七八十岁了,骑不了,只能由家里年纪轻一点的载着他来,但是上海又规定电动车不许带成人。有一次有个人就被抓住了,罚了30块钱,他就不敢再带了。我心软,就想了个办法,我中午上门把村里要配药的人的医保卡收起来,然后去朱桥镇帮他们配药,下午他们再到我这领药。
最近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大家打疫苗的积极性太高了。以前一上午可能只有个位数的人来打,还有0个的时候。周四(12月15日)我8点多到草庵村村委,到10:30,有105个人来打疫苗。我们医护只有2个人,一个做预检,一个打疫苗,忙得一秒钟也没停。
最近大家都很担心医护感染的问题。目前我们只是工作压力比较大,还没有出现因为医护感染,人手紧缺,无法应对的危急情况。现在也不做核酸了,我们状态好就继续干,反正只要能站起来,就来干活。如果有不适就做抗原检测,阳了就居家。
我平时不大出门,现在买菜也不去菜市场了。大家相互保护吧,过完这个冬天就好了。希望大家也不要去囤药了,买一两盒可以理解,但囤很多就没有必要了。说实话,如果吃几粒药扛不过去,就得去大医院看病。
“尽量不要在第一波高峰的时候去凑热闹”
陈建锋,40岁,上海嘉定区富友社区医生
我现在的工作分为线下的门诊和线上的咨询两部分。
放开以后的头几天,来门诊的人特别多,好多人都是来备药的,大概过了两三天,基本上所有的感冒药都配光了。现在药品供应紧张,我们医院做了限量的控制,但是还是完全不够。现在除了那些真正发烧的人,我们给他们留了专门的退烧药,其余来备药的人基本上就没有了。
因为嘉定区公布了家庭医生的电话,这几天接到的咨询发烧的电话也挺多的,每天大约有五六个,以前基本没人咨询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听出来他们情绪都比较焦虑,其实平常心对待的话,就跟以前普通的感冒一样,但是他们可能没办法完全当普通感冒处理。
打电话来的人各个年龄段都有,但年纪大的比较多。因为和我们家庭医生签约的人一般都是年纪大一些的人,我们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60岁以上的老人、孕产妇、儿童、精神病患者等。年轻人生病少,对家庭医生的需求也比较少。打电话的人基本上问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了解政策,不知道发烧了以后怎么去医院看病,二是不知道发烧了以后怎么处理,不大清楚该吃什么药,或者什么时候该吃退烧药。一般我们会建议他们体温超过38.5℃以后才吃退烧药,体温没有那么高的话,以喝水为主。
目前倒没有人反映缺抗原,可能因为春天封控的时候发了很多抗原,每家每户都还剩了一些。那时候还发了很多连花清瘟颗粒,有人吃了这个药之后拉肚子,也会来问。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喉咙痛的效果比较好,但是有些人没有症状,也没事就来一袋预防一下。它属于清热的药,里面有一些寒凉的成分,会对脾胃造成一些损伤,所以就拉肚子。
这几天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2月16日有个“特扶家庭”(失独老人,或者子女有精神疾病、伤残的家庭)的老人给我打电话,他14岁的孙子发烧了,39度多,他就比较焦虑,一直在问我药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后来他孙子体温一直下不来,他问我能不能出去看病,我就给他推荐了最近的一个区级医院,让他去看发热门诊,并且告诉他们地址和交通方式,让他们心里有点底。后来他们给我打电话,说去了发热门诊,体温已经降下来了。
现在其实不怕大人感染,就怕小孩感染。因为现在感冒药很缺,尤其是小孩的感冒药更缺,平时用于小孩子的感冒药的量不多的。放开之后大家忽然一下子都要备药,医院的药一下子就被买光了。比如以前十户里面只有一两户备感冒药,现在七八户都过来备药,一下子需求量翻了那么多倍,怎么可能跟得上?
我们社区医院有三个中心,我们分中心有8个医生,其中7个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都是社区医生,但社区医生需要是全科医生,并且是主治医师以上的人来担任。现在阳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医院也有阳的,周五(12月16日)的时候测出来的。有同事阳了我们倒不怎么慌,三年多下来了,我们去过隔离点,也去过方舱,接触了那么多阳的人,都经历过了,所以也不怕。
前两天开始,上海市已经让医护人员接种第四针疫苗了。我们在门诊上的话,只要把口罩戴好,做好防护,一般都不太会阳。那位阳的医生也是被自己家人传染的,不是被患者传染的。现在那位同事居家了,等转阴以后才能过来上班。
一定要说有什么担心的,我们会有点担心出现医护紧张的情况。因为阳了以后,等完全转阴最起码要一周左右。有的人时间长,可能两个礼拜也没有转阴,这段时间如果其他同事又阳了,工作量肯定就要增加了。我们现在除了正常门诊以外,还有其他事情,比如下社区接种疫苗,做医疗保障等,隔离点现在也还没关,到处都需要人手。就怕一个个倒下。
不过现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这社区医院里面每天都这样干活的。现在发烧的人,阳了的人都可以来找我们看病。虽然我们医院分了阳性区和阴性区,但无症状感染者是区别不出来的,只能自己提高防范意识,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
说到疫苗的事,我们平时门诊会碰到很多不敢打疫苗的老人。有的人就对我说,“陈医生,我毛病这么多,又有脑梗,又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我之前都没打过疫苗,现在网上还有说疫苗造假什么的,我怕打了反而不好,到时候血压又高起来了怎么办?”我就跟他解释疫苗的禁忌症有哪些。
这两天情况不同了,打疫苗的人明显多起来了。我们上周下社区的时候,一个下午只有七八个人来打,但是这两天一般能达到五六十个人。
我家里面现在大人都是两点一线,小孩现在上网课了,大家就都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总之希望大家都做好防护,尽量不要在第一波高峰的时候去凑热闹。
“关注独居老人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邱书记,上海市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延吉五六村居委会
我们小区的独居老人目前还没遇到什么困难。因为我们是老旧小区,老人比较多,所以关注独居老人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我们小区成立了“关爱群”、“助老助餐点”和“配药群”。“关爱群”会和每栋楼的楼组长合作,定期以电话或者上门的方式走访独居老人家,了解情况。同时,也会联系老人子女, 跟他们随时保持沟通,提醒他们多探望老人。“助老助餐点”负责保障老人饮食。老人如果在吃饭方面存在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工作人员,之前我们都是线下服务,后来因为疫情就转线上了,但是工作并没有停,我们会在后台登记好有困难的老人姓名和楼栋,然后送餐上门。至于“配药群”就负责保障老人不断药,因为老年人基本都有点基础病,所以药物保障很重要。“配药群”一共有20多个人,由小区志愿者和居委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我们跟社区医院形成了一个药物供应链条。像之前小区封控的时候,如果老人缺药,我们会联系社区宣传文化办公室,把老人医保卡给他们,他们配好药,我们再送货上门。
我们目前的工作目标是尽量控制感染率,所以对小区外来人口的管理很重要。我们社区有专门的“外口办”负责这方面工作。首先每栋楼楼长都会统计租客数量以及租客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外来人口一定要登记备案,进出的车辆、装修人员等,都要登记在册。
我们未来有两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二是控制感染面,尽可能降低感染范围。
在提高疫苗接种率方面,首先我们采取“一人一档”式,即建立个每个居民的健康档案,记录其疫苗接种的情况。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街道会逐一电话沟通,如果是老人,我们会了解有哪些老年病,能否接种疫苗。其次,鼓励大家接种疫苗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社区小黑板会及时更新疫苗接种点和接种时间。
在控制感染面方面,目前我们小区应该一共有25户左右的阳性患者家庭,发现阳性患者后,民警和居委人员组成的三人组会上门让住户在“承诺书”上签字,6、7天之后会有医护人员再次上门做核酸,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后就会解封。虽然现在政策放开了,但因为我们小区独居老人比较多,所以我们的防疫工作还是一点不能马虎,街道也专门派了“特保”住进小区,帮助减少居委工作人员的防疫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