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朱标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开国太子!
朱标如果不死,朱棣绝对不是朱标的对手!
普通人认为朱标是一个比较仁慈软弱的太子,事实上朱标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咱们说朱标很仁慈,那是相对朱元璋来说的,就像太阳里面有黑子!
如果把朱元璋比作太阳,那么朱标就是太阳里面的黑子,黑子的温度相对比较低一点,但是绝对温度还是很高,普通人敢接近黑子吗!
黑子相对温度不高,但是热死一般的人,那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意思也就是,朱标相对朱元璋来说比较仁慈,但是他本身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否则他也不敢顶撞朱元璋。
朱棣一辈子都不敢顶撞他的父王朱元璋,朱标敢,朱棣当然不是朱标的对手!在朱元璋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最仁慈的可能是朱标,胆子最大的可能也是太子朱标!
朱元璋的儿子们在外面呼风唤雨,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们都害怕他们的老子:朱元璋,就似耗子见到猫一样的害怕!
别看朱棣后来当了皇帝,可以一言九鼎,在他担任燕王期间,就是一个“马屁精”,只会说好听的,在父王朱元璋面前百依百顺,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敢顶撞朱元璋呢?
事实上,朱棣成年后,就从来没有顶撞过朱元璋,也不敢跟朱元璋唱反调!
唯一敢顶撞朱元璋,敢于坚持自己主张的就是朱标!
太子朱标薨世前几年,由于他与老皇帝朱元璋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冲突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举个例子!
朱标曾经劝朱元璋不要动不动就杀人,恐伤了和气想当年,朱标劝谏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就叫人拿了一段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叫他去拾。
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便说,既然你于心不忍,那便让我现在替你除去上面的刺罢。
朱标磕头对朱元璋说:上有尧舜一样的君主,下才会有尧舜的臣民。
还未说完,朱元璋就忽然变了脸色!
他顺手抓起座榻就要投向太子,太子急忙躲开,于此同时,藏于太子怀中的一幅图画掉落在地上。
朱元璋拾起来一看,见到画的是已死的马皇后,才由愤怒转为哀思,不再责难太子。
这幅图画为什么会引起朱元璋情绪的巨大反差?原来是画了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时,马秀英背着小朱标逃跑!
如果自己追着他打,且不说太子已经成年,往深处来说,他朱元璋自己岂不是变成陈友谅了吗?
这一招,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他朱标不但有勇,而且有谋,否则伴君如伴虎,历史上有几个太子可以明哲保身的,能够始终保持太子的地位都非常不易呀!
可见,朱标确实不简单,他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开国太子!
朱棣不是他的对手!否则凭借他的赫赫之功,为何没有成为“雍正皇帝”那样合法继位,却要欺负一个孩子皇帝朱允文!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明代藩王制度,这就为明朝的发展埋下了祸患,这一切,是这个帝国的设计者朱元璋当初分封诸王时无论如何也不曾预见到的。
1398年,朱元璋以七十一岁高龄去世。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是皇太子,其他皇子被封为亲王,镇抚全国各地,如北平的燕王、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晋王等。
这些亲王地处边境,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负有防御边疆的责任。
太子朱标最讨明太祖喜欢,但在1391年病死。朱标的儿子朱允文被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把他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有的藩王还建立了军队,各据一方。
明太祖本想这样一来,大明江山都在朱家掌握之中,明朝的统治就可以巩固了。
谁知后来,就因为封了很多藩王,藩王势力不断扩大,才引起明朝内部的大乱。
朱元璋60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得了大病,太医把全部本领都拿出来,最后也没治好太子的病。
朱标死了以后,他的长子朱允文被立为皇太孙。
历朝历代,皇帝传位都是传给太子,太子一般都是皇帝的长子,谁被立为太子,谁将来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帝。
朱允文被立为皇太孙,其地位也就是与皇太子一样。
朱棣差点被他的小侄子干掉,更不用说是朱标的对手!建文年纪虽小,却相当能干!
他知道自己的环境,在十多个王叔的威胁之下,地位处于动摇未稳之势,为使皇权免于受他们的控制。
在大臣黄子澄等人的策划下,小皇帝大刀阔斧地来个削藩运动,把那班老叔父们按其危险性程度,流放的流放,杀的杀,逐步把这批对皇朝有威胁的势力肃清了。
最后,只有宁王和燕王因环境特殊,还未敢遽然下手。
燕王朱棣眼见各位王兄王弟一个个倒了,此趋势迟早要轮到自己,与其等死,不如先发制人。
朱棣与大漠风沙、蒙古突袭者相伴的岁月非常漫长。
这样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
虽然他心中也有抱负,当然也少不了抱怨,但没办法,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出,所以只能接受为臣的命运。
然而,就当朱棣决定在北部边疆做一辈子土财主的时候,朝局发生了一个天大的转机!
太子朱标病逝。
朱棣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开始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美梦,而且每个梦都只有一种情景:自己成为了这个天下的主宰。
可是,事实证明这些都不过是黄粱一梦,因为父亲把江山留给了自己的侄子朱允文。
朱棣从巨大的希望中一落千丈。
他凭什么?
那个小孩,他凭什么呀?
虽然自己对朱标也不服气,但人家是嫡长子,完全有资格成为太子。
可是朱允文算什么?
一个15岁的毛孩子而已,既无战功,也无政绩,能有什么治国之道,凭什么可以轻易获得大好的江山?
可是,不服气可以,不服从却是万万不能,因为这是皇帝的决定,是大明江山的圣旨。
不过,口服未必心服,深藏在朱棣心里多年的那颗抱怨的种子,已经悄然被谋反所替代。
朱元璋死后,朱棣的野心越发突显了。
朱元璋就是朱允文的靠山,他不在了,朱允文知道自己再无倚仗,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朱棣在明太祖夺取江山时,就随同父亲南征北战立过很多战功。
此时 让他在侄儿座下俯首称臣,他哪肯甘心,便于建文元年提出要清君侧,其实就是造反!
对付一个小孩,朱棣还差点死于战场!最后虽然胜利了,那也是九死一生,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江山!
对付一个小孩都那么难,可见,他不可能是朱标的对手!
朱标是朱元璋重点培养的继位人,他六岁时就师从宋濂,李善长是太子少师,徐达是太子少傅,常遇春是太子少保,不说名师出高徒,这些人总不至于一点作用都没有吧!朱标的母亲是后来的马皇后,朱元璋称吴王时,朱标被立为世子。
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朱标同时被册封为皇太子。
年少的朱标便被指派负责重要的正式的常规性任务和职责,以便他可以更好地熟悉治国之道。
朱标年年幼时,便师从著名学者。
懿文太子朱标,在朱元璋的二十四个儿子中居长,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六岁时就师从宋濂等人学习儒家经典。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朱标被立为皇太子,初十日设置东宫官署,由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洪武五年,宋濂也成为詹事府赞善大夫,成为太子的正式老师。
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的大明精英,专门教育太子朱标,可以说朱标是最有文化和见识的太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这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帮助朱标行万里路。
1391年初秋,朱标被委派了一项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任务。
朱元璋派遣他巡视陕西,此行还肩负考察是否应该将都城从南京迁往长安的任务,长安曾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的都城。
重要官员随同一起考察,朱标于8月至12月之问进行了这次考察:回来后向父亲朱元璋递交了考察陕西绘制的图纸,并汇报长安、洛阳和其他一些城市的情况。
最后,朱标就迁都一事具体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表面上只是一般的考察,实际上是让太子了解地方势力!
事实上,朱标已经羽翼丰满,各地大臣都支持他,凭借燕王一隅之地,根本不是朱标的对手呀!
总之,朱标的能力是被后人严重低估了!如果他不死,估计朱棣不会起兵,就算他孤注一掷的要来争斗,朱棣又不是朱标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