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的儿子孙子都比他早逝,为何包拯还有后人?他与包拯什么关系

包拯的儿子孙子都比他早逝,为何包拯还有后人?他与包拯什么关系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不少80、90后的朋友都对这首歌特别熟悉,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位高大的人物——他有着黑黑的皮肤,额间一道“明月”,一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对于贪官污吏,他向来不手软,专为老百姓申不平。

当年的贵戚宦官都特别害怕他,说道:“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包拯青天大老爷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受到万民敬仰。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大好人、大清官,却一直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当年儿子去世后,孙子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一时之间,包拯竟是绝了后。

然奇怪的是,包拯的儿子和孙子都先于他去世,包拯却仍然有后人,并且延续至今,人丁兴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包拯,字希仁,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28岁那年,包拯便高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然念及年迈的父母,包拯便向圣上请求留在合肥附近工作,获得批准,将他派去安徽监税,可父母仍然不想他离开,包拯便直接辞官,回家赡养父母,由此可见包拯之孝顺。

直到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才赴京听选,重新进入官场,起初,皇帝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包拯也一直担任知县这种地方小官,但任职期间,包拯始终公正严明,勤勤恳恳,特别是当年他在端州任职时,此地盛产砚台,此前的官员们总是趁着进贡时敛财,还将砚台送给权贵们。但自包拯来后,命令制造的砚台只满足贡数,如此一来,谁也别想贪污,而包拯任职1年里,更是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如此好官,自然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其中便包括御史中丞王拱辰,后来他亲自举荐包拯,包拯也因此入京为官,成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而包拯也保持了他一贯廉政的作风,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在任期间弹劾了无数贪官污吏,其中包括宰相、舒王、贵妃的伯父。世人皆道:“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弹矣。’”

只可惜,如此好官,却一直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包拯之发妻李氏早卒,后迎娶董氏,婚后二人育有2女1子,长子包繶出生时包拯已经34岁,于古人而言算是很晚才得子,加上包繶又是家中独子,夫妻二人自然呵护有加。

包繶也没有让父亲失望,早早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并被宋仁宗赵祯亲赐为太常寺太祝,好事成双,包繶还迎娶了淮阳崔氏为妻,并很快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刚出生不久,包繶便因病去世。

一家人痛不欲生,谁知祸不单行,5年后,包繶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长子、长孙接连去世,给年过半百的包拯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夫人董氏更是因此一病不起,但开明的包拯夫妇还是在为媳妇考虑,不想崔氏年纪轻轻就在家守节,便劝她再嫁。

崔氏却毅然拒绝,她说道:“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从此之后,崔氏一直留在包家,尽心尽力抚养二老,如同亲女儿那般,但子孙的接连去世打击实在太大,孙子去世3年后,包拯也离开了人世。

去世前,包拯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便把自己的妾氏遣送回了娘家,但此时的包拯并不知道,他的妾氏孙氏已经怀孕,所幸后来媳妇崔氏知道了这件事,便暗地里一直接济孙氏,后来孙氏顺利诞下一子,崔氏十分高兴,立马将孙氏和孩子接回包府,并将此事告诉包拯。

知道自己老来得子的包拯,十分高兴,便为儿子取名为“包綖”,希望他能够将包家血脉继续延续下去,没过多久,包拯便去世了,而素来对包拯信任有加的宋仁宗,在其去世后对包綖关照有加,在包綖5岁那年就授他为太常寺太祝,包綖也没有让众人失望,虚心好学,自强奋进,并且严于律己,爱恨分明,从他的身上,大家看到了包拯的影子,而包家的血脉,便这样延续了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什么,崔氏为,后人,合肥,砚台,父母,儿子,包繶,孙子,观点评论,包拯,崔氏,太常寺,董氏,孙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什么,崔氏为,后人,合肥,砚台,父母,儿子,包繶,孙子,观点评论,包拯,崔氏,太常寺,董氏,孙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什么,崔氏为,后人,合肥,砚台,父母,儿子,包繶,孙子,观点评论,包拯,崔氏,太常寺,董氏,孙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