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灭亡后,为何杨家将也消失了?杨家将、杨门女将结果如何?

北宋灭亡后,为何杨家将也消失了?杨家将、杨门女将结果如何?

公元1127年,北宋最后两位君主随同一众妃嫔及朝中众臣被金兵虏去了北国。这便是宋人口中的靖康耻。至此关键时刻,大宋最能打的杨家将去哪里了?要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咱们需要知道几点,首先北宋最强战力并非杨家将,而是驻防西夏地区的,种师道麾下的种家军。

当时各地勤王之师尚未赶到汴梁城,两位北宋君主就先一步被金兵给虏走了。随后大宋最后的皇室子弟,仅剩下了在江南募兵的康王赵构。

其次杨家战力强的威名,是指杨家前三代人。后来杨门众女将率军出征的故事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都是演义小说杜撰出来的。

杨继业身处时局最混乱的五代时期,他的父亲杨信曾官拜麟州刺史。趁着时局混乱,杨信先割据麟州,随后又先后归顺了后汉,后周。

在杨信归顺后汉的同时,为了结交河东节度使刘崇,他便派儿子杨业到刘崇麾下效力。因两地相距甚远的关系,杨信本人并没有顾忌身在太原的儿子,而是率领麟州上下投靠了对麟州更具威胁的后周。杨信病故以后,其子杨重勋(杨业的弟弟)接管了麟州,并重新归顺北汉。

因杨业在为后汉效力的过程中作战勇猛,刘崇便将他收为义子并改其姓名为刘继业。大宋覆灭后汉以后,宋廷利用后汉君主(刘继业的义弟)逼降了刘继业。

投降后的刘继业恢复了本来姓氏。在为北宋效力的过程中,杨继业因作战勇猛,屡战屡胜,打下了杨无敌的威名。再后来杨继业率领宋军北伐辽国失败,兵败身死,杨继业的儿子们也相继被朝廷里的文官奸臣陷害,死的死,亡的亡。

杨继业死后,杨家比较有名的将领只剩下了杨延昭和杨文广,父子二人。

杨延昭继承了父亲的风格,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战后功劳杨延昭都会分给麾下兵卒。所以杨延昭麾下的兵卒,都敢为其效死。

杨延昭在替宋廷镇守边关的二十年时间里,辽国惧其威名,对他十分敬重。杨延昭死后其子杨文广,在军事方面也颇有建树。史料记载杨文广因讨伐逆贼张海有功,得到了宋廷的封赏。后杨文广与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了杨文广具备出色的领兵才能。

随即范仲淹便让他和已经在军中效力的狄青,跟随自己南征广西。但杨文广因多年作战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在了任上。杨文广死后宋廷仅追封他为大宋观察使。

战力超强的杨家将是指,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父子三代人。即使是统兵能力及其出色的杨文广,在其死后,也只是被宋朝廷追封了个观察使,这样芝麻绿豆的小官。由此人们便可知北宋将领活得是多么的憋屈了。杨家将被后世之人交口称赞,多是因为演义小说的夸大,在宋朝他们根本不被重视。杨文广死后,杨家子孙相继远离了大宋官场,最终散落各地。

大宋从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赵匡胤就定下了重文抑武的基调。如果说北宋灭亡时有一支军队能够改变这一局面,那也只能是宗泽新招募至麾下的,地方勤王之师。因为宗泽组建地方勤王之师的时间,正好在北宋二帝刚刚被金兵掳走,赵构尚在南方募兵,这一权力的真空时期,没有了束缚的宗泽才能施展抱负。正是因为有了宗泽的存在,南宋才先后发掘了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

可惜在南方建立南宋的赵构,不相信地方勤王之师的战力,且赵构不希望北伐迎回父兄。最终壮志未酬的老臣宗泽,病逝于床榻之上。但宗泽在临终之际,依然给岳飞、韩世忠等人留下了励志北伐的信念。

总结一下,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没有出现的原因。其一,北宋灭亡的太过突然,各地勤王之师还来不及救援。其二,此时的杨家将已经凋零,杨家后人已经远离了宋朝官场。其三,杨家后人即使没有远离大宋官场,家中也没有了出色的领兵子弟。

演义小说中曾写道:杨文广在后来对抗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随之宋神宗便将他晋升为定州兵马副总管,步军都虞侯。但辽人用大军向宋廷施压,提出想要议和就要割让出代州土地的条件。随即杨文广向宋神宗献出攻伐幽、燕二州策略。但宋神宗依然坚持延续宋廷多年议和的主旋律,随之杨文广郁郁而终,病逝。再后来杨家又涌现出了杨怀玉,但因宋英宗的不信任以及朝中文臣的打压,最终杨怀玉选择了挂印辞官。

其实在《水浒传》中,关于杨家后人杨志的境遇描写,就已经说明了,此时的杨家已经凋零很久了。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可能有一些子嗣身在汴梁城,但他们手中无权,麾下无兵,根本阻止不了北宋被金兵快速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杨文广,杨延,作战,杨信,结果,杨家将,宗泽,宋廷利,杨业,麾下,观点评论,杨文广,杨家,杨信,杨继业,杨延昭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杨文广,杨延,作战,杨信,结果,杨家将,宗泽,宋廷利,杨业,麾下,观点评论,杨文广,杨家,杨信,杨继业,杨延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杨文广,杨延,作战,杨信,结果,杨家将,宗泽,宋廷利,杨业,麾下,观点评论,杨文广,杨家,杨信,杨继业,杨延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