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陈光蕊被刘洪冒名顶替来看唐朝科举取士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从陈光蕊被刘洪冒名顶替来看唐朝科举取士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每每读来总有让人细思极恐的感觉,唐僧的父亲在高中状元后,做了当朝宰相的乘龙快婿,一下子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在赴任江州的时候,却被水贼所杀,并且冒名顶替十八年,仔细想来,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经不起推敲。

本文,纵横借着这个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来讲讲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关于《西游记》中刘洪杀陈光蕊的解读

近几年《西游记》不断被暗黑化解读,各种解读方式层出不穷,其中关于刘洪杀害陈光蕊的解读最为腹黑。

曾经有人解读为,唐僧的母亲满堂娇事先就和刘洪有奸情,并且怀了孩子,丞相殷开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抛绣球的方式选中陈光蕊,让陈光蕊戴这个绿帽子,等到陈光蕊上任的时候,刘洪早在那里等候,然后将陈光蕊杀死,带着满堂娇去江州赴任。

刘洪杀陈光蕊是为了情杀。

这种说法的来源是因为《西游记》中唐僧后来解释自己的身份“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

刘洪的确不是一般的水贼,在此也并非见色起意,而是专门在等待陈光蕊,这个后面还会讲,就不展开了,很多人因此解读为,满堂娇在和陈光蕊结婚之前就已经与刘洪有奸情,一切都是刘洪与满堂娇串通好的,其实这个理由未必说得通,如果唐僧真的是刘洪的孩子,满堂娇后来就不需要把唐僧放到江里任其自生自灭。

《西游记》本身就是改编而成,里面很多内容对不上也正常,不能因为唐僧的一句话就进行恶意的解读,纵横认为,这里面没有别人解读那么复杂,但也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刘洪杀害陈光蕊不是因为满堂娇,而是他的官位

为什么说刘洪不是一般的水贼呢?唐朝时期开始推行科举制,能够考中科举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一直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很多大才子终其一生也没有考上,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李白和杜甫两个文化人了,这两个人代表了唐诗的两个巅峰,但是都是与科举无缘,诗鬼李贺更是因为父亲的名字与进同音,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由此可见,想要通过科举取士改变自己的人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但凡能通过科举考试的,都是有真凭实学的,即使是有势力的人可以通过关系增加科举的成功率,那也是差不多人,像清末文学形象中的苏乞儿是不可能的。

总之,刘洪想要冒充陈光蕊是十分困难的,而陈光蕊考的是进士科中的状元,这个就不简单了。

古代的文化人可不是说冒充就冒充的,肚子里面没有点墨水,刘洪能够冒充陈光蕊,即使文化水平不比陈光蕊,也不是一般的水贼。

唐朝官员本身公事就特别多,对官员的文书要求水平比较高,在和其他人办事的时候就露馅了,平时断案要有文化,向朝廷奏报内容要写字,平时要吟诗绘画,附庸风雅,没点文化是说不过去的。

在这一处,就是在原著当中也写得很隐晦,刘洪和李彪是看到满堂娇后见色起意,在打死陈光蕊后,就对满堂娇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满堂娇顺从之后,刘洪到岸上直接就穿了陈光蕊的衣冠,带了官凭到江州上任去了。

一般的水贼和山贼作案动机都很明显,要么为财,要么为色,陈光蕊新官上任钱肯定是没有了,满堂娇的确是有些姿色,拉回去坐个山寨夫人,或者来个那啥也就完事了,刘洪却是直接穿上陈光蕊的衣服到江州上任,说明这一切早有预谋,刘洪就是在等到江州上任的新任知州,将其杀害后,取而代之。

陈光蕊担任地方官是中央试图掌控地方的表现

中国古代将近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中,一共产生大概五百多位状元,那么这些状元都到哪里去了呢?

正常考中进士的可以担任一个县令,而殿试中前几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是不会下到地方的,状元是授翰林院修撰,相当于从六品,榜眼和探花担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所以,陈光蕊担任江州知府,虽然级别很高,但是并不是科举制成型时候该有的事情,陈光蕊是魏征举荐的,唐太宗钦点的,这也就说得过去了。

以科举取士的官员去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一项壮举,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官吏的选任主要有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相结合,结果导致“ 法开清浊, 而清浊不平;申滞理望, 而卑寒亦免。士庶同悲, 兵徒怀怨。中正卖望于下里, 主按舞笔于上台, 真伪混淆… … 使门齐身等, 而泾渭奄殊, 类应同役, 而苦乐悬异”。

总结来说地方官员的任命掌握在地方门阀豪族手中。朝廷有任命的权力,有免职的权力,但是举荐的却是地方门阀。

所以,唐朝之前经常发生地方对抗中央的事情,也表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的情况。

秦朝实行郡县制仅仅14年就亡国,不是郡县制这种制度不好,而是他还不够完善,中央并不能借助这个制度彻底的掌控和监察地方。

古代最小的官是县令,“皇权不下县”表示皇帝能够任命的官也就是到县一级,然而古代的县可比现在少很多,纵横查的资料显示,唐朝往后基本保持在1500个县左右,而现在光县级行政单位就有2800多个,有二倍之多,而现在县的规模比之古代是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唐代科举取士对门阀制度的冲击

贵族政治由来已久,尤其是分封制度下,诸侯甚至能够挑战王权,到汉朝时期,因为选官制度的僵化,贵族政治逐渐成型,魏晋以来,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十分强大,隋唐等政权都是门阀制度的产物,门阀士族在巅峰时期甚至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形成贵族的统治方式。

在魏晋后期,门阀制度已经遭到削弱,北方士族遭到很大的打击,这为隋唐统治者推广科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育垄断被打破后,为了能够进一步抑制门阀士族的势力,在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批量的平民通过科举取得进入官场的机会。

通过科举取士能够将有能力的人纳入到官僚体系当中,而科举取士大部分培养的都是忠君的官员,能够有效加强皇权的统治。

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科举取士逐渐步入正轨,在这样的情况新兴的文人阶层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极大的冲击了以前的门阀士族。

当然,科举制的兴起并非是对以前门阀贵族政治的一种否定,而是一种自我革新,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知识还是掌握在这些贵族手中,只不过贵族子弟再想当官,就需要参加科举取士,“学而优则仕”并没有关闭旧贵族从政的大门,而是设置了一个门槛。

在古代很多朝代为了稳定这些贵族,朝廷依然会有举荐和其他方式让贵族子弟担任官职。

在《中国科举制度通史》中评价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汲取了自先秦以来各种取士制度的积极因素, 在南北朝一系列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取士制度。”

可以说在隋唐科举制成型之前,极少可能出现官员到很远的地方赴任,科举制逐渐打破了古代门阀对地方政治的控制,通过科举出来的士子来帮助中央控制地方,实际上也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结:

刘洪能够冒充陈光蕊18年而未被发现,不是刘洪的隐藏能力强,而是刘洪在江州这一片实在是太有势力了,一般人根本就动不了他,一个状元担任一个知府能够18年,你想想不可怕嘛?

可以说,陈光蕊的悲剧是,科举制度在挑战传统门阀士族制度的过程中遭到的一次绝地反击,江州豪族为了抵抗中央前来的官员,选择了杀陈光蕊而取而代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江州,科举,地方,水贼,唐朝,陈光蕊,刘洪,制度,门阀,满堂,观点评论,江州,科举,陈光蕊,刘洪,门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江州,科举,地方,水贼,唐朝,陈光蕊,刘洪,制度,门阀,满堂,观点评论,江州,科举,陈光蕊,刘洪,门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江州,科举,地方,水贼,唐朝,陈光蕊,刘洪,制度,门阀,满堂,观点评论,江州,科举,陈光蕊,刘洪,门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