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上理解,消费观念即为人们在心中对消费这一行为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人各不同,但消费观念大体上可分为几个大的趋势。消费观念不仅仅可以影响人这一个体的消费行为,更是从大局上作用于社会消费水平和发展水平。
往往消费观念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繁荣开放的时代,在这期间,人们不断吸收着外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社会也在随之飞快发展,与此同时,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探究唐朝消费观念的变化过程,对于更好地把控现代消费规律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一、从唐朝初期到开元、天宝期间尚俭文化盛行
纵观整个唐朝历史,基本可以以开元、天宝为界,将整个唐朝消费观念分为尚俭和崇奢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在此前段则以尚俭为主流消费观念。
1、在历史渊源的角度剖析
众所周知,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而提起隋朝,我们自然会想起隋炀帝杨广,更是会想起他的独断专横、荒淫无度和奢侈腐败。确实,隋朝的灭亡与之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跟重要的是,唐初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废墟"之上的。由于隋朝末期的大起义的冲击,唐朝初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繁华,反而是一种百废待兴、社会经济凋零、社会动荡的状态。
于是,在这样的一番背景之下,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地主富豪,亦或是皇宫贵族,整个社会自上而下都自发的形成一种"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所有人几乎都是自觉地遵守节俭的原则。这便是最初的"尚俭"观念的源头。
2、数代帝王敢为人先
在这般社会背景下,唐朝的几位帝王自然也是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在多个方面帮助社会保持这种优良的消费观念,比如颁布许多条令法律反对奢侈作为等等。
唐太宗作为贞观之治的奠基人,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国家治理方面都确实是一个勤俭节约、善于吸取建议的人。他曾经深知耕种庄家稻田之不易,深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真理,于是极力反对奢侈浪费、大摆筵席,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禁奢的法令,以保护农民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唐太宗
有文献资料记载:"始皇营建宫室, 而人多谤议者, 为徇其私欲, 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 材木已具, 远想秦皇之事, 遂不复作也。至如雕镂器物, 珠玉服玩, 若恣其骄奢, 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 第宅、车服、婚嫁、丧葬, 准品秩不合服用者, 宜一切禁断。"这便是唐太宗对手下侍臣所下的命令。
当然,唐太宗在个人生活方面也不落下风,在日常消费中也是以身作则,为臣子和军民们做出了榜样。贞观十六年期间,粟谷价格非常低,跌倒了五钱一斗米,有时甚至只有三钱一斗米,对此太宗十分担忧,提到"国以民为本, 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 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但令天下皆然, 朕不听管弦, 不从畋猎, 乐在其中矣!"太宗不仅自己"不听管弦",还不忘时刻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不要奢侈无度、过于铺张。
不仅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人,在他的影响下,后世也有许多皇帝力举勤俭,鼓励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唐玄宗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提倡节俭、适度消费,更是致力于力挽奢靡风气,推行许多革除弊害的新制度。在开元年间,他"乘舆服御、金银器玩, 宜令有司销毁, 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 、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 皆毋得服珠玉锦绣。"在此之后,还关闭了两京织锦坊等一大批有铺张浪费的机构。这一系列措施,对于节俭的观念的传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玄宗
于是,在如此多以身作则的君王的带领下,前期的唐朝社会社会逐渐稳定,但更重要的是"尚俭"的消费观念在军民官员心中已根深蒂固,亦可称之为一种社会风气。
3、后宫消费方式的改变
在唐朝前期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上各代君王无不提倡节俭,以奢侈消费为著称的后宫也受之影响,得到有效的节制,后宫中也出现了一批以长孙无忧为典型代表的能做到自觉节俭的后宫佳人,在历史上为许多人所称赞。
长孙无忧作为唐太宗时期的皇后,其生活方式深受唐太宗影响。"性尤俭约, 凡所服御, 取给而已 ",这是关于她的一段历史文字。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与其他爱好华丽奢侈并以此为荣的传统的宫人相比,她的勤俭节约的形象确实一枝独秀,也是不枉她"大唐第一美后"的称号。
在这段时期,无论是在哪个方面,虽然社会稳定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但是社会上仍以"尚俭"为主要的消费观念。在宫廷节俭氛围的导向下,唐朝前期的平民百姓以此为鼓励,在民间主张勤俭,于是民风淳朴,气氛融洽,尽管会有一小部分暗流在这其中涌动,但并不搅动整个安定的以"尚俭"为主流的社会大局。
二、 从开元、天宝期间到唐朝末期崇奢之风四起
随着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的不断更替,一般来说,每个王朝基本上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从前期的"尚俭"到后期的"崇奢"的演变,当然,唐朝也没有逃避这个规律。在开元、天宝时期往后,社会上的主流的消费观念便由"尚俭"变化成为了"崇奢"。
1、 上层阶级成为始作俑者
由于唐朝贞观之治等前一段时间的繁荣和稳定发展,社会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到了开元年间,国家国力鼎盛、经济繁荣。至开元中期以后,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开始转向崇尚奢侈靡丽的生活习惯,又开始大规模张办酒席宴会,并且无不喧哗沉湎一片奢靡。"是时, 海内富实 ……道路列肆, 具酒食以待行人"这便是古书中对此时期的较为完善准确的描述,不过这仅是冰山一角,对于当时中期的奢侈无度,史书中的记载简直是不绝如缕,着实让人难以想象。
然而,上层社会的荒淫无度和奢侈的影响远不止于表面上的这么多,而更多的则是对民间消费观念的影响。前有唐太宗以身作则为百姓树榜样,此时的奢靡之风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榜样"。
人人皆知,宫廷消费往往是世俗消费的导向标,奢靡之风大部分时候始自宫廷。于是,在这样的宫廷环境下,普通百姓的消费欲望也是不断提高,因而消费需求不断扩张,导致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在民间也是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奢侈现象。
逐渐的,在上层社会的驱动下,整个唐朝社会的消费观念在开元、天宝中期开始"变质"。
2、商贸活动带来的文化冲击
唐朝虽然一直都是保持高度开放的王朝,但是由于前期建立在隋朝的基础上,前期的各方面都没有完全恢复到最佳状态。到了开元、天宝中期,农业、手工业、商贸业都在前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国内贸易环境不仅仅为推动城市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丝绸之路等许多海外贸易埋下了稳定的基石。再加上统治者对于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立甚至可以说是支持,直接加强了唐朝当时对外的相互交流。
唐朝商队
国内的商贸发展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相比较物质的货币,对人们消费观念产生更重要影响的往往是另外的文化的传播、融合甚至是冲击,这对于人们心里的观念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物质上的货币。
这些商贸交流也是直接刺激了各商人的消费欲望。不仅是因为生活更加富裕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收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将他们最初的"尚俭"的消费观念发生扭曲,在内心埋下了"崇奢"的种子,只不过在随后的物质方面的刺激下开始迅速萌发罢了。
3、超前消费观的形成
唐朝后期,逐渐产生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这种超前消费的观念。当然,这种消费的出现与之前的富强截然相反,并且恰恰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经济萧条。
安史之乱
各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伴随着时势变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盛唐时期那种积极向上、慷慨昂扬的心态。与此同时,中央集权的大好局面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朝廷权势严重下跌,宫廷内部也是各种勾心斗角,曾经的一片繁华的盛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有无限的黑暗。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有抱负的能人贤士们感到了报国无门、人生苦闷,加上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于是产生了大批的"沽酒过此生, 狂歌眼前乐"的超前消费的及时行乐观,甚至是不计后果的以声色娱乐,麻痹自我,荒淫放荡,奢侈迷乱。
三、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唐朝经历的由盛到衰的变化,也正是其消费观念从"尚俭"到"崇奢"的变化与之对应。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统治阶级的消费观念往往决定了民俗的消费观念,从而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大体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贞观政要》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