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史之乱后,私盐贩为何越来越多?他们的食盐又来源于何种渠道?

安史之乱后,私盐贩为何越来越多?他们的食盐又来源于何种渠道?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如此重要,那自然其中最重要的调味料——盐也是非常重要的。

唐中后期,政府将食盐销售垄断,盐法不断完善,销售制度也比较健全了,本是一项非常好的国家策略,但并没有得到唐朝百姓的理解,反而是出现了更多的私盐商贩,冲击了唐朝中后期的食盐经济,为什么在唐中后期,为何会冒出那么多私盐贩呢?他们的盐又是哪里来的?

一、盐法制度完善,而刺激私盐贩产生

唐朝中后期,

榷盐

法逐渐完善,冲击了百姓的生活,食盐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有所规定,但其中的报酬并不平衡,且固定区域只能销售固定的食盐,所以我认为,在生产体制中最辛苦的阶层是盐户,而且报酬最少。

另外新奇食盐的不定期出现更能引起百姓的购买欲,利润更加可观,所以我认为盐法制度的缺点成为了私盐贩出现的导火索。

(一)盐户最辛苦而报酬偏少,监守自盗现象普遍

唐中后期,榷盐法将食盐的生产纳为国有,生产体制也有所改变,生产人员也有所改变和发展。

榷盐法完善之前的食盐开采人员比较随意,没有固定的编制,而在榷盐法完善后,也就是唐朝中后期,想要开采食盐的百姓必须亲自向政府注册登记,拥有盐籍后,方可开采食盐。

在古代,食盐是非常重要的调味料,而成为盐户拥有盐籍也不是容易的,如果走正常渠道获得食盐开采资格,时间非常漫长且有可能不成功,所以为了能够成功拥有开采资格的百姓会选择贿赂官员,这一笔贿赂费就不是小数目,足以把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贫穷。

除了成为盐户的资格更加严格,榷盐法在另一方面更加刺激了私盐贩的产生。由于食盐生产和销售是国家拥有的,所以其中利润最高的是官府人员拿的。

而工作最辛苦的这些盐户,盐户深知这样养活一家甚至自己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收受盐税是非常多的,而盐户获得就比较少,这样的差距和食盐利润大吸引了很多盐户监守自盗,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反抗官府的剥削和控制。

所以即使在触犯律法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盐户选择自己偷盗和自制食盐以供买卖,私盐贩的一部分也就是这些拥有盐籍的盐户了。

(二)食盐销售区域固定,非固定食盐种类利润巨大

食盐经营权收归国有后,国家规定了某一区域只能买某一种食盐,各种食盐的流通范围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但人都是喜新厌旧的。

虽然各种食盐销售的区域作了非常严格的划分,并且还有律法惩治这些跨界销售的商人,但是跨界销售的行为屡禁不止,这是因为每个地方销售的食盐品质是不一样的。

有些地方销售的食盐是非常粗糙,那里的百姓也非常渴望好的细致的食盐,所以有些商人看到了这个商机,就算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抬升价格,对于这些没有接触过高档食盐的百姓也会非常想要购买的,更别提一些富商。

所以获得利润是非常巨大的,高风险的同时自然伴随着高利润,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多商人就成了私盐贩。

盐法的创立和完善,刺激了盐户的收入,盐户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报酬却是最少的,很多人都不满这样的工钱,开始反抗政府,监守自盗,成为私盐贩。

另外,食盐的分区销售,使得很多地方的食盐都是粗糙的,不能满足百姓的需要,商人抓住商机,在高风险的同时享受着高利润,金钱的吸引下,一部分商人也成为了私盐贩。

二、食盐需求大,而社会供给不平衡

食盐作为最基本的调味品,百姓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并且需求弹性变化小,但是随着唐朝的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唐朝社会的食盐供给非常不平衡,严重干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我认为百姓对食盐的巨大需求,是私盐贩出现更多的重要原因。

(一)官员中饱私囊,食盐销售数量不够

唐朝中后期,食盐收归国有以后,食盐的销售数量是固定的,并且食盐销售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很难保证官员不会监守自盗,所以就不能保证国家规定的食盐数量一定会被销售出来。

食盐的销售数量不够,再加上某些富户的囤积,就会导致有些百姓购买不到食盐,但食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食盐的稀缺。

"物以稀为贵",食盐的价格就被炒上去了,富户都买不起了,很多百姓就更买不起也买不到官盐了。

可是,百姓买不到盐,日常吃饭就成了问题,有些商人就看准了这一点,专门在官盐销售结束后悄悄进行私盐的买卖,买不到盐的百姓自然闻风而来,买不到盐的百姓买到盐了,自然会对这些人比较感激,也会长久光顾这些私盐贩。

另外,私盐贩由于是私人卖盐,不需要向官府交税,也不需要交门面费,食盐的价格会低一些,买到高价盐的百姓会羡慕买到低价盐的人,会询问在哪里买的,久而久之,私盐贩的生意就非常好做,很多人看准了这一商机,也就陆陆续续成为了私盐贩。

(二)官盐定价过高,百姓负担不起

唐朝中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战乱的创伤,让中后期的唐朝已经不像前期的唐朝那样富裕了,为了修复战争毁坏的建筑,财政支出是非常巨大的,而国力也不能前期那样强盛,就只能把利润高昂的食盐买卖收归国有。

设立高昂的赋税,让盐税来填补国库的空缺,而高昂的赋税影响下,官盐的价格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的了。唐后期,皇帝也十分不顾朝政,食盐的价格更是越来越高,后期的盐价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在天宝年间,"盐每斗十钱",到贞元年间后,盐的价格被炒到几百

一斗,真可谓是天价食盐,更多的百姓就买不起官盐了,而盐又不能不买,所以只能向私盐贩购买食盐,这也是为何私盐贩为何在唐朝中后期越来越多了。

另外,在食盐价格如此高昂的情况下,百姓的物价却在下跌,这意味着百姓的收入在逐渐减少,盐价越来越高,而收入越来越少,很多百姓都选择淡食,购买食盐的渠道也几乎都会选择私盐贩了。

食盐是平民百姓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在官员中饱私囊和官盐定价过高的情况下,很多百姓买不到也买不起正规渠道来的食盐了,食盐的社会供给严重不平衡,百姓只能求助于私盐贩,私盐贩也看到百姓对于私盐的需求,私盐贩就更加多了。

三、

私盐

来源丰富

在上文提到的情况下,百姓对于收入和食盐非常迫切的需求下,私盐贩层出不穷,而他们的食盐又来源于何种渠道呢?

(一)商户条件允许,自己开采食盐售卖给私盐贩

在古代,开采食盐的技术并不科学,开采的食盐数量比较少,且成本比较高,只有一些非常富裕的人家才会选择自己建构设施自行开采,开采的食盐也不会选择通过官府渠道售卖,而是通过私盐贩,因为通过官府就需要上缴盐税,这是不划算的,这是私盐贩食盐的来源之一。

(二)私盐贩蹲守盐场,买卖第一手食盐

前面说到了很多盐户都会监守自盗,私藏一些食盐,但是他们并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地方,既然已经是偷的食盐了,就更加不能通过官府,私盐贩就成了很好的销售渠道,既不用自己出去售卖,避免了被抓的风险,还可以获得高昂的报酬。

而私盐贩也非常明白,常常会蹲守在盐场,等待可以交易的对象,这是私盐贩食盐来源的第二个渠道。

(三)贿赂官府人员,买卖贿赂食盐

很多官员也是非常爱财的,因此也会造成一些官员收受贿赂后,将克扣的食盐转卖给一些私盐贩,这样一来,自己也避免了被抓的风险,获得钱财也不少,很多私盐贩都是一些官员的亲戚,这是私盐贩食盐来源的第三个渠道。

四、结语

唐中后期,盐法的创立和不断完善,冲击了原有的食盐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在生产体系中报酬最少工作最累的盐户监守自盗,私藏食盐,转卖给私盐贩,私盐贩应运而生。

安史之乱的战争创伤,使得唐朝国库不富裕了,只能将盐税提高,所以官盐的价格非常高昂,不是平常家庭可以买的起的,百姓只能求助于私盐贩,私盐贩就越来越多。

另外,私盐贩能够获取食盐的渠道非常丰富,可以自己开采,可以买卖第一手食盐,可以走关系向官员拿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利润,唐朝,盐户,开采,百姓,销售,渠道,安史之乱,生产方式,观点评论,私盐,食盐,盐户,百姓,私盐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利润,唐朝,盐户,开采,百姓,销售,渠道,安史之乱,生产方式,观点评论,私盐,食盐,盐户,百姓,私盐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利润,唐朝,盐户,开采,百姓,销售,渠道,安史之乱,生产方式,观点评论,私盐,食盐,盐户,百姓,私盐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