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曾经有过一场规模宏大的海上远航活动,那便是广为人知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航海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远航活动。然而,关于郑和船队规模、航行目的以及航行范围等在细节上却存在着某些争议。
关于郑和航海船只的大小,《西洋番国志》、《明史·兵志》等史书均概言其巨大,但缺少具体尺寸。而《明史稿》中记载:“和等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中容数百人。”也就是说郑和的船队中大船长44丈、宽18丈。正是这段关于船只大小的记载,引起了中西方的争议。
在洪保墓志铭中有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洪宝下西洋之时乘坐的船只很大,古代的“一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半吨”,五千料就相当于两千五百吨。
除此之外,墓志铭中记载的“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推前了几年,也就是说,早在朱棣登基第一年,就已经第一次派遣船队下西洋了。而《敕封天后志》记载的:“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也与墓志铭相对应。原来,郑和早在永乐元年就去过泰国。这就表明,郑和下西洋的次数不是七次,而是至少八次。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