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去过青藏高原吗?”看着台下青年学子面面相觑的样子,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笑着“解围”,“去一趟,确实不容易”。
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首场专题报告会现场的一幕,姚檀栋用他30多年科考旅程的亲身经历讲述“从高原到巅峰”的科学攀登之路。
今年5月,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成功登顶。他们克服高海拔、高辐射、低氧气、低气压、低气温的“两高三低”极端环境,勇闯这片不毛之地。大屏幕展示界面的图表里,同学们读出了这条攀登之路上超乎想象的艰辛,也感知到蕴藏其中的无限可能。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气候变化驱动器”之称,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竞相追逐的科学高地。
“青藏科考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去青藏科考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梦想,也是世界科学家的梦想。”听姚檀栋述说中国科学家持续攀登的信念和故事,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新生史兆凯心潮澎湃,“能去青藏高原科考,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事。现在,我更加理解青藏科考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自己未来的方向。”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出台的专门区域性法律。这部法律的酝酿和诞生,凝结着科考队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问题几十年的研究积累。
“我代表科考队提出加强冰川变化监测、冰川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保护修复治理建议,都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被一一采纳。”姚檀栋与同学们回顾了当时立法调研会的场景。
“这就是科学研究‘开花结果’的时刻吧!这背后,是观照人类永续生存的广博胸怀,更彰显着一辈又一辈中国科学家‘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高尚情操和务实作风,引领我们沿着这条攀登之路成长成才。”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硕士新生盘天玉拿起手机,拍下了属于自己的“追星”照。
提问交流环节,面对青年学生“如何走好科研第一步”的提问,姚檀栋给出了一个关键词——时间。在他看来,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和新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但科研一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产物,“工具越来越好用,但钻研投入的时间一点也不能减少”。
现场还有学生提问,珠峰登顶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困难是什么?姚檀栋笑了笑:“这个问题,我一时还真答不出来。”他接着解释,“把困难全部想在前面,是我们科考队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在恶劣的自然面前,要有智慧预判所有的困难。”
如何利用高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突破,是姚檀栋和团队不断思索的问题。从水、碳、生态到人类活动、环境变化机理,他们为自己制定了“聚焦2025”“面向2050”的发展方向。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时光又是珍贵的。就像国科大的标志性建筑——钟楼,时时刻刻在提醒和鞭策着我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讲座一结束,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新生张智杰荣一路小跑追上姚檀栋,他抢到了自己读研阶段的第一个院士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