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咏菊》中写道“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纵观历史,有招贤纳才的秦孝公,才有商鞅变法的法治国家;有广纳谏言的唐太宗,才有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有了雄心壮志的朱元璋,才有“起于微末,定鼎天下”的传奇。
朱元璋出生于草根阶级,过五关斩六将,平定天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坐拥天下的朱元璋并未停止步伐,幼年的贫困使得他能深切体会百姓的不易,因此他称帝后,鼓励农民开荒垦地,兴修水利,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开创了洪武之治。朱元璋因受伤躲避在一农妇家中,农妇担心有身孕,朱元璋最后拿出一物给她,农妇才得以放心。
公元1328年,那时还是元朝的天下,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谁也没想到,这位家境贫困,长相普通的婴儿会结束元朝的统治,成为一名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家族兄弟中他排行老八,因此他原名为朱重八。幼年的朱元璋靠为地主放牛补贴家用,一家人过得清苦但总归算是团团圆圆。
朱元璋17岁那年,太平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瘟疫,双亲与长兄都在这场瘟疫中丧生。朱元璋甚至无法买棺材将亲人安葬,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处理好家人的后事。无依无靠的朱元璋被邻居带去皇觉寺当和尚,混口斋饭吃。天灾使得寺庙陷入了饥荒的困境,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离开寺庙,去四方乞讨。正是这段外出的经历,朱元璋才得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萌生出反元的想法。
25岁那年,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的日子平步青云,郭子兴让朱元璋做他的贴身护卫,并将养女许配给朱元璋。本以为曾为放牛娃的朱元璋从此走向了人生巅峰,没人预料到他之后峰会有更大的成就。在一次战争中,朱元璋受了伤逃避到一个山村,被一个好心的农妇收留。农妇备好酒菜招待朱元璋,朱元璋很是感动,与农妇在饭桌上相谈甚欢。
朱元璋和农妇聊天中才得知,这位秀外慧中的农妇居然是一位寡妇,新婚之初丈夫就在战乱中被杀。提起这段伤心往事,寡妇的脸上尽显忧郁,惹人怜惜。两人当晚对酒当歌,互诉衷肠。之后两人朝夕相处,关系愈加亲密。农妇对朱元璋无微不至的照顾,朱元璋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伤好之后便要离开村子去实现他的理想。
农妇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并没有拦着朱元璋。在朱元璋启程之时,农妇问他,若是有了身孕该怎么办。朱元璋想了想,他将农妇的木梳折成两半当作信物,一半给寡妇,一半留给自己。他对农妇说,之后若是拿着这半截木梳来找他,一定会与其相认。朱元璋走后不久,农妇发现自己怀孕了,一个人艰难地生下了朱元璋的孩子。
农妇并不知孩子的父亲到底在哪里,村里的人常常用异样地看着她,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好在不久之后,朱元璋不仅飞黄腾达了,还当上了一国的国君。这个消息传到寡妇耳朵里,高兴坏了,赶紧抱着孩子拿着盘缠,带着那半截木梳前往应天府。和历代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有三宫六院,此时的朱元璋,权力和身边人都不缺。
朱元璋虽脾气火爆,但他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信守承诺,与农妇和孩子相认。朱元璋封农妇为惠妃,封孩子为代王,赐名朱桂。但凡皇帝后宫,总是充满尔虞我诈,朱元璋深知纯朴的农妇无法适应宫里的生活,便在宫外寻一处豪宅,安顿母子二人,饮食起居均按照宫里嫔妃的待遇来配置。
朱元璋忙于政事,对朱桂疏于管教,农妇读书不多,没能正确引导孩子,导致朱桂张扬跋扈,成了纨绔子弟。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继位,没了父亲庇护的朱桂依旧没有收敛,朱允炆并没有容许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祸乱朝纲,将其贬为庶民。后来朱棣谋反,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朱桂自然是支持朱棣的,因此朱棣上位后,又恢复了朱桂的爵位,他便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一样,朱元璋与农妇的故事只是民间百姓对古代皇帝风流形象的一种想象。无论朱元璋风流与否,他都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英雄,除暴安民,他的影响很深远。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在治国方面的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