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e Too”,到“Me Better”,中国本土医药走过了黄金十年。在数字化的今天,本土医药企业正锚定市场新药(First-in-Class)这个更难的目标,携手同行。
很长一段时间,“大而不强”是悬在本土医药头上的魔咒,企业多、规模小、竞争和创新能力低是本土医药企业发展的硬伤。而过去十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才积累、审评加速、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组合拳,本土医药产业进入了快车道。
本土医药企业本身也借着这股春风加大了研发力度。2017-2022年,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由90亿美元增长至2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5%。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29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从只占全球市场的2%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从“缺医少药”到冲击“新药创新”,本土医药崛起伴随着医药产业转型已苏醒。
04:5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