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解读历史档案:郑成功去世后,荷兰人又杀回台湾,为何最终逃离?

解读历史档案:郑成功去世后,荷兰人又杀回台湾,为何最终逃离?

绝大多数国人都有这么个印象:郑成功在1662年收复台湾后,荷兰殖民者被永久赶出中国领土。其实,历史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郑成功去世后,荷兰人便卷土重来,重新占领台湾北部的鸡笼。那么,荷兰企图再次夺回台湾的阴谋为什么最后破产呢?在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笔者结合中方及荷兰的历史资料,揭开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的神秘面纱。

台湾战争的失败令荷兰东印度公司蒙羞,这是西方殖民者横扫世界的一百多年里所遭到的最大失败。高傲而嚣张的荷兰人对这样的结果显然是难以接受的,特别设在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总部。

“这确实是公司在东印度空前的一次大失败,”荷兰人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果,“这对公司是一次难以估量的灾难。”丢失台湾之后,巴达维亚当局对郑成功势力的重新崛起深表担忧,东印度公司不仅失去一块财富宝地,而且其海上贸易也要受到郑成功更为强有力的挑战。

在巴达维亚当局看来,郑成功已经成为最危险的敌人,他们这样判断道:“国姓爷(郑成功)对福摩萨(台湾)的占领使他更加嚣张,并将尽一切可能扩大他的势力,增加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威望。他远见卓识,又雄心勃勃。我们必须意识到,他将尽一切办法阻碍特别是公司在中国沿海的贸易,使我们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为了避免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利益受损,阻止郑成功在海上的扩张,以及报复丢失台湾的一箭之仇,东印度公司作出以下决定:“从海陆两方面对国姓爷予以尽可能的沉重打击,并打算与鞑靼人结成联盟,希望能够削弱敌人和恢复我们在北部地区丧失的名誉。”

这些殖民们叫嚣着:“我们认为,借助于上帝的帮忙,可从海上打击国姓爷,攻打他的海岸,夺取他的贸易,报复他对公司的暴行。为此,我们的人若在海上遇到他的帆船,则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

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没有放弃卷土重来的企图。在丢失台湾半年后,巴达维亚殖民当局决定“派出一支强大的兵力和舰队前往中国沿海”,《东印度事务报告》中这样写道:“他们的使命是,借助上帝的帮助恢复我们在北部地区所失去的一切,用武力对付国姓爷,尽力削弱国姓爷暴露出来的实力,并建立与鞑靼政府的对公司关键的丰富贸易。”只是荷兰人并不知晓,此时郑成功已经去世了。

荷兰舰队包括12艘海船,756名水手与528名士兵,舰队司令官由博尔特(Balthasar Bort)担任。仅凭借这么一支舰队,想要重新夺取台湾,无异于天方夜谭。因而荷兰人寄希望于与满清政府合作,博尔特派舰队副司令官芬科(Jan Jose Vinck)先期抵达福州,向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提出,愿意协助满清剿灭国姓爷的势力,但有一个条件:满清政府要批准荷兰人拥有与中国自由贸易的权利。

对于荷兰人的请求,耿继茂不敢擅自作主,他写了一封信给博尔特,大意如下:他没有权力准许荷兰人的请求,特别是自由贸易事项,因为以往荷兰商船从未到过福州,没有先例;他也不能擅自接受荷兰人的援助,必须要等待来自北京朝廷的圣旨。

没有清军的合作,博尔特除了在海上拦截郑氏商船外,什么事也做不了。只凭区区十二艘与与千把人,想要与拥有强大武装的郑氏集团较量,不啻为以鸡蛋碰石头。他只能等待清朝皇帝圣旨的下达,可是清廷主张对郑氏集团以抚代剿,故而迟迟未答复荷兰人联合作战的提议。在等待数个月后,博尔特终于感到心灰意冷,便于1663年3月启航返回巴达维亚。

再来说说台湾的情况。郑成功去世后,郑氏集团陷入分裂。清廷希望能趁此时机,说服占据厦门及金门的郑经接受招抚,不战而夺取厦门、金门两岛。郑经一方面假装与清廷谈判,另一方面则砺兵秣马,积极准备渡海。该年(1662年)10月,郑经率部东征,登陆台湾岛,结束郑氏集团的分裂。

由于郑清和谈仍然无果而终,荷兰人与清军联手的可能性仍然很大。1663年10月,博尔特再度率舰队入台湾海峡,又一次向耿继茂、李率泰表示愿意协助清军攻略厦门、金门。博尔特当然是别有目的,他希望在夺取厦、金两岛后,与清军联手继续东进,攻占台湾,并把台湾重新移交给荷兰人统治。

荷兰人的兵力虽然很少,但他们威力巨大的战舰却能弥补清军水上力量的不足。清、荷联手,对郑经来说,确实是巨大的威胁。这时他考虑策反博尔特,转而与荷兰人共同对付清军。《巴达维亚城日记》是这样写道:“敌人(指郑经)……要求我方不要同鞑靼人结盟,而跟他们结盟,并提出释放我方俘虏,与公司开展贸易,以及将为此而交出淡水、鸡笼或其他方便的场所。这封信收到时为时已晚,我方已与鞑靼人结为同盟,因加以拒绝。”

1663年11月,主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海军将领施琅、黄梧等人,兵分三路进攻厦、金两岛,在荷兰人大型战舰的协助下,厦门与金门沦陷,残余的守军渡海逃往台湾。

巴达维亚殖民总部召开评议会,作出一项决议,决定出兵占领台湾岛北部的鸡笼。鸡笼原本是西班牙人在台湾的据点,后来被荷兰人所夺。在1661年郑成功发动台湾战争后,荷兰人主动放弃鸡笼。郑经东渡台湾后,势力尚未拓展到北方的鸡笼。故而荷兰人打算先重返鸡笼,建立一个军事与贸易据点。

博尔特仍然担任舰队司令官,巴达维亚发给他的指令是:“全舰队不在中国海岸停泊,而从澎湖岛直航鸡笼,竭尽全力占领该地。”1664年8月,荷兰舰队抵达鸡笼,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该地,因为这里并没有任何军队驻守。鸡笼的城堡仍在,与三年前荷兰人放弃时大体一样,只是“住宅已经倒塌,全岛杂草丛生,荒如原野。”荷兰人重新入驻,并留下二百四十人,其中士兵一百九十四人,并在城堡配置了二十四门大炮。

荷兰人占领鸡笼的目的,是想将其打造为与中国大陆贸易的基地,同时,也是重新夺取台湾的前沿堡垒。然而,满清入主中原后,重新实施海禁政策,荷兰人要与中国大陆自由贸易的可能性为零。

清政府对荷兰人是持很强的戒心,这点荷兰人自己也发现了。在《巴达维亚城日记》中,他们写道:“鞑靼人似乎不喜欢我船来到福州后再派往鸡笼。我方占领鸡笼并与台湾毗邻,已引起他们的猜疑,大概是担心由他们海岸到那里的帆程不过一日,我方如与敌方联合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麻烦。”清政府认为荷夷毫无信用可言,今天可以帮清军打击郑经,明天或许又与郑经联合进犯大陆。

当然,郑经也不容得荷兰人在他的卧榻之旁酣睡。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经在台湾的统治区也不渐扩大,渐渐延伸向北方。为了预防遭到郑经军队的进攻,巴达维亚总部把鸡笼的守备力量增加到三百八十七人,但兵力上仍旧单薄。《巴达维亚城日记》1667年的记录道:“敌人国姓爷(这里指郑经)集团虽拥有比以前更强大的兵力,而且说要威吓攻打鸡笼,但没有实行。”

尽管荷兰人在败退热兰遮后,又在鸡笼建立新的殖民点,但只是回光返照,难现昔日的辉煌。在占领鸡笼的这段时间里,荷兰与英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又打了一场为期三年的战争(即第二次英荷战争,1664年—1667年)。1665年英国舰队在洛斯托夫特海战中重创荷兰舰队;1666年荷兰舰队进入泰晤士河攻打伦敦,遭到英国岸炮和海军的重创;尽管荷兰海军在1667年反败为胜,并迫使英国签订《布雷达和约》,但荷兰雄霸海上的时代已入尾声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扩张,也随着国势的衰微而中止。鸡笼对东印度公司而言,形同鸡肋,即没法获得与满清的贸易,又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以防郑经的进攻。到了1668年(清康熙七年),清廷出台“外国非贡期不准贸易”的政策,永久性地自由贸易的大门。清朝的贸易又恢复到明代初期实行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模式,隔几年才有一次朝贡的机会,在朝贡年才可能获得贸易机会。这项政策的出台,令鸡笼成为荷兰与中国贸易中转基地的梦想破灭了。

对东印度公司来说,占领鸡笼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1668年7月,东印度公司做出最后决议,从鸡笼撤军,把所有物品用船运回巴达维亚,同时炸毁城堡。到该年年底,荷兰人已经完全退出鸡笼。至此,荷兰人放弃了在台湾最后的一块殖民地,其在中国境内的殖民史被划上终止符。第二年,即1669年,郑经的军队接管鸡笼,此时距郑成功攻取热兰遮城已过了八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台湾,荷兰,博尔特,清军,郑成功,郑经,海上,舰队,观点评论,巴达维亚,鸡笼,荷兰,郑成功,郑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台湾,荷兰,博尔特,清军,郑成功,郑经,海上,舰队,观点评论,巴达维亚,鸡笼,荷兰,郑成功,郑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台湾,荷兰,博尔特,清军,郑成功,郑经,海上,舰队,观点评论,巴达维亚,鸡笼,荷兰,郑成功,郑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