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对我们而言有些滑稽,但在古代这可是事实。
先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各个历史时期的平均寿命。
根据《健康大视野》杂志记录:
原始社会咱就不说了,基本活不了几年。
三皇五帝那会儿基本上男人平均寿命31,女人35;
秦汉时期稍微长点儿,男人49,女人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人39,女人46;
隋唐五代男人43,女人47;宋金时期男人41,女人45;
元朝乱世男人36,女人42;明朝时期男人46,女人51;
清朝前期男人45,女人50;清朝后期男人31,女人33;
民国时期男人35,女人35;现代社会男人72,女人78;
为什么古代人的寿命会那么短?
1:医疗水平低下
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医疗水平的低下,导致了很多强壮的人仅仅因为一点小病就死去,所以每一场病在当时都是一场大灾难,而且当时很多女性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转悠,所以难产死亡的几率比较高。
2:恶劣的生活条件
因为古代的生产能力本身不高,人民的税收压力比较大,所以一般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很多人可能从小营养跟不上,导致身体不好。
3:频繁的战争
虽然古代也有太平盛世的时候,但这样的时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人民处于贫困状态。
一方面,战争会给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大量的人需要参军等,所以就导致很多青壮年死在战场上。
4:近亲结婚现象严重
在古代,大家都有富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像表姐一样结婚是相当普遍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组合是错误的,很容易生出不健康的孩子,所以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发病率高,所以古人生存不易。
明朝时期有位老人活了120岁,长寿秘诀只有5个字,难得可贵
可是在明朝却有一位老头,他出生在1364年,一直到1483年才去世,整整活了120岁,而他总结出了自己的长寿秘诀,只有“五个字”却被后人争相学习,就连乾隆皇帝效仿,他就是王士宁。
——王世宁是谁?
王士宁家里是富商,父亲从小教育王士宁以后要去考取功名。
在优厚家境的支持下,王士宁发奋读书,等到典籍经学都背得滚瓜烂熟,学得融古贯今了,他便信心满满去参加院试,最终他果然依靠满腹的学问考取了秀才。
后来通过乡试之后上京赶考并没有被如愿通过,此时受到挫折的王士宁并没有继续坚持考试,而是如同看破红尘一般决定远离尘世喧哗,追求延年益寿的方法,当时的家里是不同意的,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王士宁的性格是比较硬了,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能轻易改变。
——仕途不顺转而学习道法
从此以后,王士宁抛开经学典籍,看一些佛道修身养性的书,他也逐渐喜欢游山玩水,把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寄情于大好河山中。
在四川游历时,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便上去与之交谈,这个老人“长三尺余,耳、目、口、鼻、手、足,皆类小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鹤发童颜”的人,在明朝那样的医疗环境中算是一个奇迹。
该男子对王士宁说:“我已年过半百”。听到此番话语后,王士宁被震惊到了,他认为这个老人就是自己想要找的人,于是便磕头拜师、学习长生之法。
——终求得长寿秘诀:静坐寡欲望
王士宁发现,老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规律,比如,老人每天很少吃饭,喝的水也是山泉水,剩余的时间基本都是在静修打坐、小憩。
起初,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王士宁很难坚持下去,他更忍受不了饥饿之苦。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习惯了,三年之后便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学会了老人的本领。
临走之际,老人告诉王士宁,这世家根本就没有什么“仙人”,也没有所谓的“长生之道”,想要延年益寿就要平心静气地生活,减少自己的欲望,也就是“静坐寡欲望”。
静坐,即修身养性,不被外界世俗之物所牵绊,这也是老人每天打坐的原因所在,其实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清澈,与世无争而已。
而所谓寡欲,则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欲望,比如王士宁之前追逐的金钱,以及大鱼大肉,只有将这些欲望尽数抛弃,才可能做到延年益寿。
另一种则是精神欲望,之前的功名利禄,以及尘世之中美色的诱惑,都是对精神和肉体具有很大的伤害,所以不被只有不被尘世中的欲望所诱惑,才算真正做到寡欲,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延年益寿。
结语:
这五个字看起来容易,想要做到却非常困难,人生在世充满斗争与权谋,孔子更说:“食色性也”,欲望本就是人天生就有的本质。
想要压抑住欲望,无疑是痴人说梦,后人虽然争相效仿,却很少有能够战胜自己内心的人,因此也少有活到一百多岁的长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