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裕必须诛灭司马氏的理由,就蕴含在这句诗中。
汉末三国:故事起源于“螳螂”和“黄雀”的黑吃黑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建魏篡汉,45年后,司马懿背后的司马氏又以晋代魏,三国空忙活一场,全为司马氏“做了嫁衣”。
正如日后石勒(后赵开国皇帝)评价的那样,曹操、司马懿都是欺压妇孺,靠篡夺而上位,难以令人心服。
然而因果循环,天道长存,曹氏窃取了大汉的皇权,司马氏又窃取了曹氏的皇权。而司马氏最终也难逃被“惩治”的命运,覆亡在了刘裕之手。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黄雀(司马氏)也得意不了,因为后面还有只老鹰(刘裕)。
有人说刘裕诛灭司马氏,开启了血腥夺权的序幕,禅位一方再难得以善终。此话倒是不错,然而此事根源不在刘裕身上,而在司马氏“吃掉”曹氏后所建立的晋朝。
西晋:危难引爆于“黄雀”的内斗闹剧
晋朝司马氏最大的罪责是什么?
是将大一统的良好局面活活葬送,生生开启了惨烈黑暗的近300年的华夏大分裂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
起初,司马氏虽然学曹操搞篡位,但本事还是有的。从司马懿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再从司马昭到其子司马炎,司马氏的开拓者们牢牢把持着权力,逐渐形成气候,最终由司马炎自立为晋,彻底将曹魏淘汰出局。各凭本事吃饭,无能者让位下台,本也无可厚非。
然而当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继任者晋惠帝司马衷却是一个痴呆儿,“何不食肉糜?”就是这位皇帝创造的金句。司马炎真是安排得一手好后事!
晋惠帝无能,又赶上贾皇后是个有野心的,于是有了贾南风乱政。
一个霸道的女人在上面作威作福,各地的王爷自然看不惯。加上晋朝借鉴曹魏的失败经验,给各地王爷的权力极大,野心也不可抑制地增长起来,于是造成了八王之乱。
△八王中,有6人是司马懿直系后裔,有2人是其弟弟的后裔。
△八王之乱斗争关系示意图,轮番夺权对战,严重消耗了晋朝的国力。
八王之乱从公元291年打到了306年,内战动荡了16年,光军队打死打伤的就至少50万人以上,什么国家能经得住这样的折腾?东海王司马越虽然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虚弱的晋朝已经抵挡不住五胡的叛乱入侵。
△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周边胡族入侵中原腹地。
永嘉之乱爆发时(311年),匈奴攻破洛阳,晋室惨遭屠戮,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北方乱战开始。
到了316年,长安沦陷,晋愍帝司马邺投降汉赵,意味着西晋大一统王朝自此落幕。
汉家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的辅佐下,建立了只剩半壁江山的东晋,而北方则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残酷混乱时期。
这些变故于刘裕有关系吗?
还是有关系,一方面刘裕的家族正是早年五胡乱华时,被迫逃难到南方的。想必了解西晋惨剧的人,都不会对司马氏有好脸色。另一方面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22世孙,虽然传承已经极久远了,但对于华夏汉统还是心存抱负的,司马氏如此不争气,使得其在刘裕心中的印象极差。
当然,只是印象极差还不是刘裕后来诛灭司马氏的最重要理由。
东晋:杀意源于“黄雀”的沉沦腐朽,不破不立
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体制,司马氏拥有的威望和资源都降到了冰点,不得不靠着各大门阀来维持统治,皇帝不过是各大门阀之间用来平衡的傀儡。
显然,这样的统治有两大弊端:
一是中央朝廷太弱,无法有效威慑地方,地方容易做大,以致各地实力派的叛乱时有发生。终东晋一朝都没有真正的安定,而是各方不断地维系平衡、达成妥协换来的相对稳定;
二是延续了西晋时的门阀政治,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甚至横行不法都属正常,寒门子弟则饱受欺凌,难有出头之日。为了满足门阀的奢侈需求,势必要压榨下层百姓,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因而,东晋的农民起义可谓是“压下葫芦浮起瓢”,基本是在“爆发和镇压”的循环中。
刘裕虽是刘氏宗亲后裔,但传承久远,家道早就衰落了,早年其父因贫穷想要弃养他,多亏被养母接手,才得以活命。因而,刘裕实际上也算是寒门子弟。他目睹并经历了腐朽的东晋政治,痛恨司马氏和士族门阀的昏庸奢靡也是在所难免。
刘裕崛起于北府军中,著名的北府军就好像是东晋的“守护神”,一次次挽救朝廷于危难,最著名的就是淝水之战,谢安坐镇,谢玄领军,奇迹般地击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
东晋末年,五斗米道的孙恩起兵造反,这位成了刘裕出头的垫脚石。刘裕的军事才能极为出众,既能带头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又能运筹帷幄,施展谋略,因而凭一己之力平定叛乱的刘裕,获得了朝中高层的赏识和重用。
再后来,刘裕平定了桓玄叛乱,向后秦讨回淮北十二郡,北伐攻灭南燕,镇压卢循叛乱,讨伐割据者刘毅,灭谯蜀攻略蜀地,击仇池占领汉中,讨伐割据者司马休之,他的地位随着战功与日俱增,直到北伐灭后秦,晋军收复洛阳、长安,刘裕的威望达到了巅峰。
巨大的军功使刘裕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加九锡就是篡位的前戏。果然,刘裕先杀了晋安帝,立晋恭帝为“禅位工具”。然后于419年,进封宋王。420年,刘裕代晋建宋,降晋恭帝为零陵王,东晋灭亡。
到此,刘裕完成篡位,但一开始并没有诛灭司马氏。只是在软禁晋恭帝期间,他发现还有很多人心向司马氏。这令寒门出身的刘裕很没安全感,因为门阀政治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不轨者完全可以借用司马氏的招牌进行反叛。所以刘裕为了政局稳定、破而后立,决定斩草除根,彻底将司马氏这块“烂肉”剜掉,同时还能去除门阀政治的滋生土壤。
结语
河内司马氏,远古夏官祝融之后裔;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赐姓司马;发迹于秦末项羽分封的殷王司马卬。两汉时,司马氏繁衍生息,逐渐成为河内郡大族,族中世代高官才俊层出不穷。后司马懿杀曹爽夺权,奠定基业;司马炎建立西晋,开启乱世三百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偏安江南苟存活。
刘裕身为乱世的平定者、东晋的终结者、门阀的掘墓者,想必是满怀对司马氏所造恶果的鄙夷与痛恨,欲将这“烧不尽的野草”连根拔除,使其再也不会“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