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个人政治操守不错,但能力超差,这和他本人励精图治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即便再努力,也写不出大学论文。既然能力不行,那就学天启彻底放手,可崇祯偏偏要事必亲躬,但崇祯为人性急,刚愎自用,薄情寡义,外宽内嫉。再加上内外多种因素之下,才导致了明朝的覆灭,在这里崇祯本人至少应该承担一半的责任。
实事求是地说,崇祯接手就是一个烂摊子,几代帝王的积累的问题都在崇祯一朝集中爆发,加上又恰逢百年难遇的小 冰河时代,所以说崇祯应该历代末世君主里最悲催的一个。内有流寇,外有异族,天灾不断,朝中更是污浊不堪,阉党与朋党相互攻击。这个摊子与其说烂,不如说是困局,按下葫芦浮起瓢,顾得了东头就顾不了西头的困局。
崇祯这辈子做的唯一出彩的事情就是,上台之后快速地将魏忠贤一党铲除,为一些东林党人进行了平反。朝政为之一新。但就仅此而已,此后崇祯很难再现处置阉党时的辉煌。崇祯能够迅速铲除魏忠贤一党并不是他有多优秀,而是他因为是皇帝的天然身份。换句话说,谁当皇帝都一样。这和崇祯是否英明没有任何关系。
明末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财政危机是众所周知的,崇祯继位的时候,每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30万两白银。作为主管财政的户部实际上已经破产,户部累计欠九边军饷,高达9685500余两,相当于3年的财政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官绅阶层却是醉生梦死,普通百姓却生活在身生死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只能是不断增加“饷银”。就此导致民变不断。虽然经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都给平定了,但屡平屡反没有任何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国家经济破产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明朝的朝廷和普通人 官员关系之恶劣,前所未有。昔日汉献帝被逼禅让,尚有大臣守节。西晋如此腐朽,也有刘琨、祖狄等忠心大臣。皇帝征用银两做军饷,不仅大臣不愿意拿出来,连皇族藩王都不拿钱,这得让人绝望到什么地步。
满清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时间里,一共六次入关抢掠,一次比一次浩大,皇太极第六次入,在关内呆了八个月,抢夺金12250两,银2205277两,俘虏369000人,牲畜321000头,其他财物更是无数,而崇祯对此却是无任何作为,女真入关导致崇祯首尾难顾,这就给李自成等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实际上没有女真,崇祯也得被农民军推翻,因为民众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亡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不能说历史没有给存在机会,历史给过现在两个机会,第一就是与女真议和,集中力量对付李自成,可惜好面子崇祯为此丧失了这次机会,而且导致负责谈判的陈新甲被杀。从此之后,导致再也无人替崇祯做事。第二就是迁都南京。
1664年正月,李自成已经率领大军开始朝北京进发。北京是守不住了,李明睿上书崇祯,建议南迁。崇祯也有此意,就把此事交给大臣们商议。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上书强烈反对,并极力要求崇祯杀李明睿,在朝堂上,他慷慨激奋地宣布:“国君死社稷,正也,我下定决心了。”一副要为国捐躯的样子。既然崇祯不南迁,大臣李邦华请求崇祯派太子到南京,又没能得到同意。大明亡国之后,李邦华为大明上吊自杀,曾经喊口号要与大明共存亡的光时亨火速投降大清。这就是一大批光时亨这样首鼠两端的小人的嘴脸。而崇祯的周皇后临死前说,夫君,你就是不听我的劝,咱们应该早早地南迁。说完这番话后,周皇后就自缢身亡。
崇祯不南逃怕成赵构第二,再就是明英宗在前,崇祯也不敢南迁。这实际上在大明君臣的思想里就有这样一个意识,不能跑,跑就是奸臣,就是投降派。实际上,崇祯是真想走,但即便皇帝这件事即使心里千肯万肯,但是你得有人反复恳切陈词,以头碰地,头碰得要出血了,最后崇祯是无奈之下,这次我实在没办法,这帮大臣又要拖着我去干这种丢人的事,对不起列祖列宗,皇帝这才好南下。如此一来,面子里子都有了。
可惜,自陈新甲之后,朝臣都看清了崇祯嘴脸,再也没有人替崇祯讲话,此时的所有的朝臣都已经意识到了,大明亡国就在眼前。自然也就无人替崇祯考虑。可以说崇祯就是活活让朝臣给逼死的。这也是为何崇祯说:“君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