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开始,读书与仕宦是相依相伴的,在汉唐时候,虽说世家把持朝政,遍看朝堂,都是高门显望的子弟。但这并非说明其无才学,恰恰相反,能在众多世家子弟之中脱颖而出,才证明其才华出众。
汉唐时候,世家之所以可以累世为宦,是因为其诗书传家,藏书丰厚,因此族中子弟可以不断出现精英。
宋朝时候,科举取代门荫入仕,成为主要的仕途,从此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了。状元及第成为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明朝的时候,有位状元面对到手的荣华富贵,却选择了辞官归乡,垦种田亩。
他叫罗洪先,家中世代为官,年少时候同样心向仕途,嘉靖八年的时候,他状元及第,但不久便辞官归去。这是为何呢?
扶摇且为各位剖析一番,嘉靖初年,正是这位世宗皇帝和权臣争权较为激烈的阶段。凭心而论,嘉靖绝非是庸碌之君,在权谋之道上,他不过稍稍出手制衡,几年的功夫,就将大权握在手中。但是,嘉靖却是极自私的皇帝,他不在乎家国天下,内心只想着修仙问道,手握权力,只不过是避免有人打扰他的炼丹长生而已。
罗洪先看着被皇帝耍得团团转的殿上群臣,再看一心不理世事的嘉靖皇帝,对于心中有志气的人来说,意冷心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于是这位状元郎就过起了山水田园的日子,明朝重养士,因此功名在身是有优待的,何况罗洪先家世豪奢,本应不会为生计愁苦。
但是罗洪先身为书生,不识五谷,又不善经营,生活上颇有些拮据。因此遭到邻居的嘲笑,说他辞官归隐的举动实在是傻气。
罗洪先倒是没恼怒,只是作了首奇诗《醒世诗》。
诗句的内容大意是这样,你看看世人,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寒暖之间度过无数岁月,每天不论早晚都在想着经营家计,为己谋划,因此深陷在是非和烦恼之中。明明可以有条悠闲旷达的路可以走,但是就是无人愿意去走。
罗洪先这首诗词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讥讽世人为谋生辛苦奔走,而是说埋头钻进经营之中,整日都为蝇头小利千般算计,失去了生活的真谛。凡事都不可过,过犹不及,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单纯为劳作而劳作。
对于罗洪先来说,耕作田亩,收获粮食,这是生活琐事,但未尝不可从这些事情中得到乐趣。如果沉迷算计的话,得一分则喜,失一分则忧,患得患失之中就会忽略生活中的美好。这首诗实在是句句发人深省。
后来罗洪先在嘉靖十八年还曾出仕过,不久便因得罪嘉靖皇帝被撤职,从此再不踏入官场。
你觉得罗洪先为何辞官归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