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台湾教师行走齐鲁大地:愿以点带面促交流融合
作者 张杨彬
“我发现青岛有高雄路、台北路,威海有统一路。在台湾也有山东街、青岛街。”无论坐车还是走路,每当路过有趣的路牌时,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台胞谭砚文就会拍照记录,并分享给朋友与家人。“看到这些路牌感觉很新奇,也格外亲切!”
25日,大陆任教台湾教师融合发展主题研修活动在山东青岛圆满落幕,二十余名台湾教师结束了精彩的齐鲁之行。在五天行程中,他们走进刘公岛,回顾百年前的苦难历史;步入海工企业、海洋牧场,了解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式;游历烟台山、崂山等秀丽风光,体会漫步于山海之间的惬意。同时,应该如何促进两岸之间进一步交流融合也被台胞们在多次讨论中反复提到。
8月25日,大陆任教台湾教师融合发展主题研修活动在山东青岛圆满落幕。中新社记者 张杨彬 摄
“几天来我最有感触的是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1895年,清政府战败,割让台湾给日本,直接影响了台湾半个多世纪的命运。这对两岸都是一段沉痛的历史。”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冯宏维此行看到了不少承载两岸共同记忆的地点,“崂山我也很喜欢,小时候看金庸小说里写到全真教,这次终于看到了发源地”。冯宏维认为,以两岸共同熟悉的故事或景色为切入点,能够有效引起两岸民众之间的情绪共鸣,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更好地促进两岸同胞的融合。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教师宗仁文算是来大陆任教的“新人”。2021年3月,宗仁文回到祖籍地重庆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相信我们每位来大陆任教的台胞都有各自精彩的故事和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我也是几经辗转在中年回到祖国大陆。”
宗仁文认为,来大陆任教的台湾教师应该在教学和科研中贯穿“交流”二字,做好两岸学界业界的资源对接。“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想我们台湾教师在大陆的三尺讲台上为国家培育人才,就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以我们为起点、为支点,促进两岸交流。”
“我们来大陆任教的台湾教师都在此处找到了人生方向,生活越过越好,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大陆发展空间的确证。”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顾立平说,无论是返乡探亲还是在大陆遇到从台湾刚来的新朋友,自身发展的情况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一种方式。
“像齿轮一样,每个小锯齿的贴合才能带动大机器的运转。”温州大学法学院讲师许晋铭借此比喻两岸融合发展。他认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由无数个关心关注两岸命运的成员共同推动的。“当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西进大陆,我们这些‘先行者’就要做好桥梁和纽带,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大陆、留在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