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房谋杜断”这样一个成语,说的就是唐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房玄龄曾对他说: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也就罢了;如果你要经营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能和你一起成就功业的。
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之后,隐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政治PK,正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意识到,运用常规政治手段解决纷争已经不可能了,最后的办法只能是诉诸武力。
兄弟二人的班底PK
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考虑的是皇家传统。
李建成作为太子,无可挑剔,能力有,性格仁厚,待人宽简,而且自立太子之后,李渊便有意栽培他,“每令习时事,知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还为他请了李纲和郑善果作为政治辅导师。
正因如此,李渊每次外出巡幸,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军国要务交给太子处理。
李渊可以满足李世民很多要求,但太子位除外。立嫡立长立贤立爱,不管按哪个次序,李建成都当得起。
但李世民对此很不满意,因为他生来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大唐的天下一半以上是他拼下来的,但凡有紧急军情,也是他身先士卒,凭什么皇位给一个能力不及他的人。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李建成已经占了三分的天命优势,李世民要想实现逆袭,就必须把握好七分的打拼。
杨广在谋夺太子之位时,手下可谓人才济济。作为侄子的李世民,在人才储备上绝不比杨广逊色。
早在入主长安时,秦王便开始注意招纳各个阶层的精英分子了,房玄龄就是他最重要的成果。对于房玄龄,李世民评价时说:“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房玄龄与邓禹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载,每每战事结束,别人都是争取财宝,唯有房玄龄去争取人才。他以自己主观的眼光,为李世民的江山储备了不少人才,杜如晦就是其中一位。
隋大业十三年,房玄龄满头大汗跑来来见李世民,说克明被任命为陕州总管府长史了。李世民一头雾水,说近来王府中的才俊多为朝廷借用,外调任职,这有什么奇怪吗?
于是房玄龄说了开头那段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李世民当即上书留下了杜如晦。
一个杜如晦真有如此大的能量吗?有,他就是这样厉害,因为他有一项他人望尘莫及的能力,就是超准的判断力。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官宦世家出身。他隋朝的仕途走得一帆风顺,但是当得知李渊领兵占领了京城后,随递上自己的简历叩开了通往辉煌的大门。
他在李世民府中先任曹参军一职,没过多久就提升一级,要被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于是又有了房玄龄找李世民要求留下他的一幕,之后的杜如晦不负众望,成长为李世民智囊团的一号人物。
杜如晦还有个叔叔叫杜淹,此人也是少年成名,博学多才。原来跟着王世充,老王倒台后,他原本应聘的李建成的公司,不想中间又被房玄龄截胡了,挖到了李世民的门下。
杜如晦与杜淹虽是叔侄关系,便二人不睦。不过他们都凭借各自的本领,在秦王手下找到了发挥自己的空间,二人可比当年的荀攸、荀彧。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可谓是李世民的心腹,名叫长孙无忌。长孙家族在隋朝就是一个实权派,但是长孙无忌少年丧父,异母的兄长随后便将他和母亲、妹妹赶到了大街上,幸亏有个好舅舅高士廉。
高士廉是个教育家,在他的悉心培育下,长孙无忌也青出于蓝胜于蓝,成长为文武全才的超级猛人。
后来高士廉遭贬,又做了两件大事,一件就是变卖家产,分别安顿了母亲和妹妹,为长孙无忌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件便是为长孙无忌的妹妹观音婢操办了婚事,后来成为了一代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少年好友,他的学业一完成,便投奔了李世民。此后以渭北道行军典签的身份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深得秦王信任。
在秦王的智囊团中,尽管长孙无忌的各项能力并不是顶尖的,但若论综合实力,他拿第一也担得起。在李世民的夺嫡大戏中,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双面间谍封德彝,他是隋朝的高级干部,李世民结交一下,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会派上用场。
在秦王党中,他经常劝说李世民加快进度,乘早动手除掉太子。但还有着另一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经常出入东宫,在太子面前,同样也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在李世民的麾下,将星璀璨,既有智将,又有勇将,还有猛将和福将。文臣也不逊色,有以杜如晦为首的十八学士。在人才方面,李世民可谓是占尽了先机。
但是李建成也没闲着,除了李纲、郑善果,还有谋臣魏征,武将也有很能打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此外,他还有杀手锏,就是宗室和后妃。
李渊出身于大家族,叔伯多,兄弟子侄也多。在唐初的几十年中,李唐宗室诸王一直是一股极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李建成争取到了弟弟李元吉、堂兄李瑗和堂弟李孝恭,后两位都是在外领兵比较有能力的人物。
此外还有最大的入伙人李艺(罗艺),他主动申请入朝,被提升为左翊卫大将军,后来主动投入了太子的怀抱。
李艺为李建成带来了能兵强将,他手下最能打的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入伙太子阵营,大大提高了太子党的武将水平。而且李艺手下的骑兵素质极高,仅次于李世民的玄甲兵。
但是此人后来因为打了李世民,被李渊又给调走了。
在后宫方面,李建成也有不少的收获。在李渊后妃当中,最宠爱张婕妤和尹德妃。李建成便经常给她们送礼,于是,这两个宠妃也是太子党的忠实支持者。
箭在弦上,千钧一发,兄弟二人为最后的PK,开始了忙碌的奔走。
行动力PK赛
武德七年六月到武德九年六月的两年时间里,唐朝前期发生了很多诡异的事情。
杨文干反了
武德七年五月,李世民得到消息,太子李建成所组建的东宫卫队,人数已达两千,号称长林兵,而且为了增强这支亲军的战斗力,他还从李艺那里调来了三百人。于是,有人把这件事捅到了李渊那里,李渊对此非常愤怒,严厉斥责了太子一番。
通过这件事,李世民认识到了两点:其一,形势对自己并不利,要尽早行事。其二,李渊对太子也有戒备之处。
于是,当仁智宫落成,李渊携李世民、李元吉前往消夏时,李世民出手了,突破口就是杨文干。
李建成留守长安城,趁着父亲不在,他派了两个人去给杨文干送铠甲,因为杨文干虽人在庆州,但一直在邦太子招募壮士。
但是送铠甲的这两个人中途却背叛了太子,选择了告密,说太子要造反,趁着皇帝离京,他要抢班夺权。
李渊当然大吃一惊,想起太子确有私兵一事,他马上提高了警觉,立马派人拿自己手诏去叫他来见。
李建成为了洗脱自己嫌疑,他只带了十余名轻骑兵,带的人越少越能消减李渊的疑虑。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此举也挽救了他一命。
后来李渊还是把李建成给关了起来,随后便传来杨文干反了。李渊要求李世民去平叛,但被儿子拒绝了。于是他又抛出了一颗蜜糖,说“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还说要将太子李建成废为蜀王。李世民一阵狂喜过后去平叛了,。
李世民一走,李渊就变卦了。他不仅释放了太子,还让他立刻回京驻守,李世民被耍了,所谓的策划也泡汤了。杨文干事件进一步激化了太子党同秦王党之间的冲突。
突厥兵捣乱
武德七年七月,邻居突厥骑兵又一次不请自来,但是这次来拜访不同以往,带得人马有点多,动静很大,搞得北部边境鸡飞狗跳。
李渊赶紧找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迁都。但是李世民不同意了,他说戎狄来犯,自古有之,陛下有百万雄师,怎么以迁都回避,这不是为后世耻笑吗?
李建成则认为,李世民如此高调,分明是想借机调集全国的精兵强将,至于是打突厥还是长安,那就是另一说了。
事实证明,李建成的考虑也没错,李世民是想借突厥人实现夺位的目的,但他并不有想执掌兵权。
他真正的目的是,要与突厥人交好,一旦长安有变,自己招呼一声,便能得到突厥方的支持,也算是给自己的生命加了道保险,事情也真的让他而办成了。
唐朝与突厥签订了新盟约,宣布建设新的双边关系,开放边境市场。李世民也凭借这个功劳,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了朝野间交口称赞的偶像。
张亮被捕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太子党向李渊告密,说身在洛阳的秦府车骑将军张亮,长期以来在暗中纠集四方之士,收买当地豪强,图谋不轨。
于是,李渊下令便把张亮给抓了,并要求严查此事。这张亮是谁?他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奉命在洛阳未雨绸缪,营建根据地。
此人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却是个狡猾的狐狸。在被房玄龄推荐给秦王府前,他跟着曾经的超级老狐狸们李密、李世勣等,已经摸爬滚打了一番,工于心计,城府极深。
在大狱里,他发扬了打死也不说的精神,任凭威逼利诱,也绝口不提秦王李世民。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他才有生存的机会。一旦把李世民扯进来,那身后就是万丈深渊。这些利害关系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李建成的情报没有问题,但是他没想到,张亮这么能扛。最后,在秦王党众人的奔走下,张亮奇迹般地出狱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以失败而告终。
李世民中毒事件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没从张亮身上打开突破口,他们决定自己亲自上场了。
武德九年六月的一个晚上,太子李建成,作为东道主,邀请重量级VIP前来吃饭,这位VIP就是他二弟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到场不久,东道主宣布开宴。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李世民喝了不少酒,但并没有醉意。但是在他起身告辞时,意外发生了。
史书记载“暴心痛,吐血数升”,随后被人送回了寝宫。第二天,李渊得知此事后,亲自前往探视,并严厉斥责了主办人李建成,还对李世民说了一番话,他说:
我不忍心剥夺太子之位,但是发现你们兄弟同在一处,迟早必有纷争,所以,我打算让你去关东,坐镇洛阳,陕州以东的地域都归你统领,可自建天子旌旗。
李世民听了这番话,别提有多高兴了。没过几天,李世民便好了。至于有没有毒杀这回事儿,还是李世民自导自演,无人知晓。
挖墙角
太子党和秦王党,为了各自削减对方的实力,都干过挖墙角的事儿。
在太子党的名单上,排在首位的便是尉迟恭。为了挖到秦王麾下的一号猛将,李建成暗中派人给他送过钱,写过交往信,尉迟恭软硬不吃。
得不到便毁了他,李元吉一向好勇斗狠,他一度还曾想派人刺杀过尉迟恭,没有成功。后来在李元吉的操作下,李渊出手了,将尉迟恭投入了诏狱,并安排了送他上路的日子。这时,李世民也出手了,他亲自向李渊求情,最后李渊又将尉迟恭给放了。
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更扩大了目标人选,没过多久,诸如程咬金、段志玄、李安远等秦王府中,一些地位略次一等的将领也先后收到了太子的跳槽邀请函。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李建成。相比之下,李世民的拉人技术就高明得多,在选取对象上,他挑选的几乎都是在李建成阵营中的中下层人士,基本属于边缘的小角色。
但正是这些小角色,在关键时刻助了李世民一臂之力。比如守玄武门的常何,向秦王报信说太子要动手的王晊。
釜底抽薪
太子党挖墙角没成功,最后只能直接诛杀李世民了。齐王李元吉向李渊提出请求,为天下安危着想,请下旨诛杀秦王李世民。
但李渊不同意,不过他同意惩办一下秦王府的奸党,谁呢?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此时的房玄龄,凭借多年的斗争经验,早已嗅到了太子党阴谋的气息。于是他私下找到了长孙无忌,要求他劝说李世民尽早发动政变,因为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变。
李世民还没做出决定,秦王府就接到了命令,要求房玄龄、杜如晦严禁再靠近秦王府半步,违者立斩不赦。
但事情还不止如此,第二道霹雳随即而来。突厥人又来了 ,但出征的人却是齐王李元吉,率领的兵将却是秦王府的精锐,如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等人。
这等于将李世民的衣服剥了个精光。
一时间,秦王府里,除了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亲戚之外,该倒戈的倒戈,该隐身的隐身。李世民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最后的倔强
李世民身边的几位亲信坐不住了,他们又开始给李世民洗脑了,劝他早做大计。李世民思虑再三,在政变前,他要去见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李靖和李世勣,他要知道他们的态度。
李世民清楚的知道,能否反败为胜,三位重量级的人物态度很重要,李渊不用说,李靖虽为灵州大都督,但他是南方的一号人物,在长江唐军的军事系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他的政治倾向极为重要。
李世勣,身为瓦岗寨的创业元老,在山东、河南一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位仁兄的综合素质,不在李世民之下。
李世民去面会这两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二人是否为太子党,是否热心于皇家政治。得到的结果很满意,两人都表示不愿参与政治,李世民终于放心了。
这时,李世民在东宫的卧底,负责东宫计时工作的王晊来了,还带来了一个重大机密,太子与齐王要合谋设计秦王了,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未实施的“昆明池密谋”。
得到这个重大情报的秦王府,一下子炸开了锅,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亲信摩拳擦掌,就差李世民一声令下,但他却还是迟迟不定。
据说,李世民一心要占卜一下是吉是凶,结果被幕僚吐槽了一番才作罢。
事不宜迟,李世民终究定下了先发制人的决心,准备着手清除太子、齐王一党。关键时刻,怎么能少得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呢?
于是,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去请房杜二人,要求他们立即入储讨论对策。谁知长孙无忌却一人回来了。房杜二人拒绝回来的理由是:圣上有旨,我等再辅佐秦王,私下拜谒,必定被杀,故不敢奉命。
听完长孙无忌的转述,李世民火了,当即叫来尉迟恭,解下自己腰间的佩刀递了过去,交代说,如房杜二人还不来,那就取二人首级来见。
尉迟恭杀气腾腾地陪同长孙无忌,再次造访了房杜二人,这一次,房杜二人明白了,李世民看来是真急了。
去了,有可能被李渊收拾了;不去,当场就得被收拾了。都是死,只是看死在谁手里,当然也可以不死,那就去吧。只有帮助李世民收拾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这父子三人,他们才能真正地从生死线上逃脱出来。
就这样,房杜二人换上道士服,跟随长孙无忌去了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
六月初一,太白金星昼现,六月初三,再次昼现,而且均现于秦地分野,也就是说,这天象昭示着,秦王当有天下。
于是太史官便向李渊发送报告,很快这份报告又转手到了李世民手里,意思是说,儿子啊,你解释一下吧。
李世民决定反击,他反制的手段就是一封信。但这是一封扭转乾坤的告密信,他向李渊举报,说太子与齐王秽乱后宫,真正的目的就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
李渊命他隔天来过问此事,李渊精明了一辈子,最后还是上套了。六月初四,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各自带着人马往宫里赶,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被告了黑状,而且这个罪名还不小,所以急着进宫面圣。
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进宫前,也不是没有部署,只是没有人能想到,李世民真的不走寻常路,他早已在他们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好了重重埋伏,只等他们入圈了。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所作所为,给这个伟大的朝代埋下了一颗黑暗的种子,这种血腥的宫廷政变,犹如梦魇一般挥之不去,一直侵扰着李唐的子孙,直到她走向终结。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