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江山,是李渊家族趁乱从自家亲戚隋炀帝的手中抢夺来的,所以,唐朝立国后,就对前朝的皇帝进行了褒贬,尤其是对隋朝的末代皇帝杨广,更是大加抹黑,唐朝给杨广的谥称就是个为人无一是处的“炀”字。
按照《谥法》中的解释:“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翻译成现代文的表述就是:远离人民,不尊重礼法,好大喜功,薄情寡义,无德,治国不得力之意。这是对一位君王的最彻底否定。
其实,杨广在位期间是干了许多“大事”的: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各项工程全面开工,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这才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人们在意别人的评价,是人性中绕不开的结,普通人如此,位高权重的帝王也是,他们都想在生前、死后都留个好名声。古代臣子劝谏君王,往往会拿前朝或前前朝的“昏君”说事。
作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他的前车之鉴,当是隋炀帝杨广了。所以,他每做一个决定,内心是会拿来和杨广进行一番比较的。但是,在位日久,也会心生倦怠或越轨的。
据史料记载,在贞观四年,李世民下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如此劳民伤财之事当然会有反对声音,给事中张玄素就为此上书,以隋亡的教训加以劝谏。
唐太宗李世民看了奏折之后非常生气,问张玄素:“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意思是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么跟桀、纣相比如何?张玄素丝毫不惧,从容答道:“如果乾元殿最终建了起来,那么您就和他们一个样。”
唐太宗李世民听了之后大加赞赏,他对宰相房玄龄说:“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
身边有几个敢言直谏的臣子,是李世民之福,不然,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也会大打折扣的。好在李世民从谏如流,这才没落下如隋炀帝般的“恶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