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有26子,为何无人敢跟朱标争太子?看看他背后的势力就懂了

朱元璋有26子,为何无人敢跟朱标争太子?看看他背后的势力就懂了

要说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太子,大明懿文太子朱标排第二,恐怕没有人能够排第一。但也正因为朱标能力出众、评价极高,导致朱标的英年早逝不仅成为朱元璋本人心中的遗憾,更令无数当朝官员、后世史家感到惋惜。

百年来无数人曾设想过,如果朱标不死,大明朝也许会有另一番景象,“仁宣之治”也许会提前到来,大明朝的国力将比“永乐盛世”更加强大。

而影响明朝历史的“土木堡之变”或许根本不会发生,甚至之后的嘉靖信道、万历怠政、倭寇犯边也不会发生。

而史学界更为普遍的一种认知则是朱标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根本不会更不敢造反,诚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朱标此人太过于仁慈,面对蒙古朱标未必会有朱棣那样铁腕手段,更不会有之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

仁者长兄

公元1355年,中国尚处于元朝末期,此时战无不胜、纵横天下的蒙古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由它分裂而来的元王朝,也因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天下人的反抗,变得摇摇欲坠。

明朝的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此时还只是个农民起义军的小领袖。这一年的一天,朱元璋的夫人马氏诞下一子,这是二人的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喜出望外,将这份喜悦写作书信分享给所有追随者们。

根据道家“五行学说”,朱元璋将其中的“木”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属性,于是便给这个长子取名为朱标。朱标虽然生逢乱世,但在父亲朱元璋的庇护下,一直都在相对安稳中度过。

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便是其爵位合理合法的第一继承人,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朱元璋可谓是倾尽所有。1364年,朱元璋自封“吴王”,旋即便立只有十岁的朱标为世子,而朱标也并没有辜负这一自带的身份光环。

被赋予厚爱的朱标并没有成长为纨绔子弟,反而聪慧仁义,自幼学习儒家学说培养出宽厚仁慈的性格,对弟弟们也多有照顾。

弟弟们若是在其中起了冲突,都是朱标在其中调和,这使得朱标这位长兄在众兄弟中威望颇高,没有之一。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朱标也在第一时间被册封为皇太子,朱元璋在对朱标皇位继承人的确定上没有丝毫犹豫,足以见其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有父亲朱元璋这个皇帝的撑腰,朱标皇位继承人的基础就已稳固如山,而朱元璋既然立朱标为太子,就要为他的后路铲平一切障碍。

太子臂膀

首先朱元璋根据“程朱理学”制定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不但平衡了百姓之心,更从法理上说服了群臣百官。

同时朱元璋让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宋濂、百官之首李善长等文官送到太子府给朱标当老师,太子首先便与这两位朝中重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时,北方元朝的余孽尚未被剿灭,朱元璋又把军队中的“两巨头”徐达、常遇春统统归为太子府的属臣,丝毫不担心太子会不会结党营私这一问题。

朱元璋称帝三年后,没有文化的他甚至亲自参与为太子制作了一本名为《大本堂玉记》赐给朱标。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像朱元璋这样对太子宠爱至极的皇帝几乎少之又少,以至于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公元1380年,胡惟庸一案爆发,太子老师宋濂也牵扯其中,而朱标为了保全老师便向朱元璋进言,朱元璋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便放了宋濂一条生路。

百官见此,开始争相投入太子门下,朱标从此又将大明朝的文官集团牢牢把持,其贤名海内皆知。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朱元璋将封建历史存在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废除,六部直接集权于皇帝一人,此举实际最大的受益人正是太子朱标。

贤明仁主

称帝若干年后,军中逐渐出现大批优秀的年轻将领,其中最为耀眼的就属蓝玉。早在蓝玉还籍籍无名之时,太子朱标就对其颇为赏识,蓝玉对此深怀感激。

随着军功的不断积累,蓝玉逐渐成为明军中二代将领的领袖,对于这么一位百战将军,朱元璋依旧放心地将他交给太子,而蓝玉也成为朱标的铁杆支持者。

就此,太子朱标不仅在朝堂上获得了百官的赏识,在军队中其声望在众皇子中也无出其右者,即使是此前唐朝群英汇聚的秦王李世民府中,怕是也不能与之相比。

当初朱棣镇守北平时,蓝玉见其势力日益做大,就曾提醒朱标早做防范,而面对风声朱棣也一改强硬果决的态度,自我约束,这不仅是对名将蓝玉的忌惮,更多的或许是出于对长兄朱标的敬重。

而作为众皇子中“最像朱元璋”的朱棣尚且对太子都礼让三分,那其他能力还不如朱棣的皇子,便更加收敛自己,这种行为多半是出自对朱标这个大哥的佩服而并非畏惧。

朱元璋作为立业的君主,在他心中自然会选择能够为其守住江山的储君,因此他对朱标是真正拿他当接班人来培养的,二十岁出头就开始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一直持续到朱标病逝,可以说朱标生前乃是大明朝的“半个国君”。

父亲临朝理政,朱标的权力是任何朝代太子都少有的。朱元璋远在其他藩镇的儿子,即使文治武功不输太子,也没有这种临朝参政的经验。

所以在众皇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共识:自己的身份不及大哥,权力不如大哥,自己的属臣班子不及大哥,而自己的能力更不如大哥。所以朱标生前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兄弟的威胁,更无人敢与之争位。

1391年,太子朱标奉命前往西安考察,在回返路上太子突然风寒,次年便因病去世,年仅36岁。

这一变故导致朝堂间又一次陷入混乱,步入晚年的朱元璋也性情大变,对蓝玉等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展开清算,造成牵连者数万的“蓝玉案”爆发。

朱元璋为了悼念爱子,甚至跳过诸皇子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直接立为皇太孙,成为既定皇位继承人。

朱标死后,地方藩王和中央之间赖伊平衡的力量渐渐消弭,尤其是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这种家庭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在朱元璋去世不久后,彻底爆发,一场亲情之间的血泪仇杀由此展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标的,朱元璋,百官,大哥,势力,朱标,大明,蓝玉,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元璋,朱标,蓝玉,太子,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标的,朱元璋,百官,大哥,势力,朱标,大明,蓝玉,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元璋,朱标,蓝玉,太子,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标的,朱元璋,百官,大哥,势力,朱标,大明,蓝玉,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元璋,朱标,蓝玉,太子,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