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年3月,宋仁宗赵祯驾崩,仁义一生的宋仁宗偏偏没有得到上天的垂帘,他的三个儿子都没有活过三岁。迫不得已,宋仁宗只能将皇位传给他的的侄子赵宗实。赵宗实是赵祯的堂侄,他的父亲是宋太宗的孙子濮王赵允让,也就是赵祯的堂兄。
宋英宗赵宗实继位后不可避免的掀起了追认亲生父亲赵允让为帝的纷争,这段史实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得到了演绎。剧中的韩大相公和顾廷烨力主让宋英宗追认自己的父亲为帝,这个韩大相公的原型就是宰相韩琦。
濮王礼仪纷争让朝臣自动分成两派,开启了一段纷纷攘攘的党争行动。
谏官司马光、谏官吕诲、翰林学士王珪、御史吕大防、范镇、范纯仁等人结成一派,他们主张宋英宗赵宗实应该恪守儒家孝道,必须侍奉宋仁宗为皇考,视亲生父亲赵允让为皇伯,这些儒家学者认为礼仪上的父亲身份地位要赢过生身父系血统
宰相韩琦、曾公亮以及欧阳修结成了一派,他们主张宋英宗可以遵从本心选择,给与父亲赵允让以皇帝封号。
韩琦、曾公亮是当朝宰相,位高权重,司马光、吕诲、吕大防是言官,他们有着职责上的分歧,濮王礼仪之争看似是皇家礼仪规范之争,实则是权力的斗争。
司马光等言官们本质上是想通过礼仪之争将宰辅们拉下马,然后再趁机入主中枢。而韩琦等当朝宰相,更是想趁着礼仪之争取悦于新帝,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场披着道德外衣的礼仪之争不可避免的滑入了党争的深渊,濮王礼仪之争慢慢演变成国家大政方针的争论。
争论持续了一年,最终言官们败给了皇帝的私心以及权臣们的谋略,他们争取到了宋仁宗的遗孀曹太后的默许,濮王被称“皇”,濮王妻子称“后”,宋仁宗称“亲”。
虽然最终结果遭到了言官们的激烈反对,但是他们无法改变既成事实,这些言官们失败了。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傅尧俞、赵鼎、赵瞻和吕公著在内的反对党,纷纷被贬官。司马光仍旧留在朝廷声嘶力竭的抗议宋英宗的背德行为,只可惜此时的他仍旧人微言轻,只有等到几十年后,等到他斗倒了另一个让人生畏的宰相王安石,才轮到他入主中枢。
宋英宗朝的濮王礼仪之争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又上演了一回,作为堂弟继位登基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也舔着脸的将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追封为皇帝,甚至不惜将明仁宗朱高炽搬出太庙把自己的父亲抬进太庙。由此可见,人还是认祖归宗的,即使继承的是别人的家业,也不会忘了自己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