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命人抬来一个三百斤重的铜缸,将叔叔朱高煦扣住,并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活活将朱高煦炙死在铜缸内。随后,朱瞻基下令,将朱高煦十个儿子也全部处死。
朱高煦落得这个下场,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为何这么说,这还要从朱高煦的父亲朱棣说起。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就忙活着要立太子。他喜欢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长得精神,会打仗,靖难那几年,立了不少战功,又救过老爸的命。朱棣早想立他为太子,还当面给他许过愿。
对长子朱高炽,明成祖一死儿瞧不上,一是嫌他长得太胖,老闹病,走道都得叫人搀着,别提带兵打仗了。二是嫌他没脾气,心肠太软,没个帝王的气派。
可是好多大臣不这么看。他们不说朱高煦不行,光是一个劲儿夸朱高炽,说:“皇长子虽说没上阵打过仗,可皇上靖难那会儿在外出征,都是他守着北平城,没出差错。这功劳可不小。皇长子为人宽厚,对父母特别孝顺。再说了,立长子接班,是古来的规矩,哪能随便破了呐?”
明成祖问阁员解缙怎么办,解缙说:“皇长子仁和孝都到了极致,天下人都喜欢他。”看皇帝不言语,他又低声加上一句:“您还有个好长孙呐!”这话让明太祖听着舒服,他点头说:“我有主意了。”
原来,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打小聪明机灵,能文能武。明成祖喜欢这个孙子,有意栽培他,就让他跟自己出征见大世面,将来好接班。要这么着,就非得立朱高炽当太子不成。经解缙这么一提醒,他就下了决心,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把朱高煦封为汉王。
汉王驻地在云南,朱高煦一听就蹿得老高。太子没当成,还得离开京城,他跳着脚喊起来:“合算着我打了这么些年仗,倒有了罪了,给发配到蛮荒野地去了。我偏不去!”明成祖也觉着亏待了二儿子,就改封在青州,他还是不愿意;又挪到乐安。朱高煦才别别扭扭地去了。
明成祖怕儿子们为了皇位闹事,过了几年又宣布立皇太孙,就是朱瞻基。老皇帝不但立了太子,还立了太子的太子,接班人的接班人都有了,历史上少见。
朱高煦听说以后,差点儿背过气去。一想到将来要对侄子称臣,他一百个不服,暗里对亲近人说:“瞧我哥哥那笨样儿,活得长吗?等他死了再说!”打这儿起,朱高煦就有了谋反的心思。
这话让他说着了,明成祖死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是明仁宗,年号洪熙。只过了十个月,这位大胖子皇帝就病死了。皇太孙朱瞻基即位,就是明宣宗,年号宣德。朱高煦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就准备起来。
明仁宗刚死那会儿,朱瞻基还在南京留守,得到凶信,立刻往北京赶。朱高煦就想派人在半路上等着,来个截杀,把侄子干掉。可没料到朱瞻基很快就到了北京,暗杀没成功。
朱高煦就来明的,在乐安打点人马,叫几个儿子各领一队,自己统率,准备打到北京去。大军出发之前,他先派心腹枚青偷偷到了京城,找大臣张辅联络,让张辅当内应。哪成想,张辅当时就把枚青绑了,押到明宣宗那儿报了案。
明宣宗刚即位就碰上这么大的事,还挺沉得住气,把朝臣召集起来商量。他说:“我叔叔要反叛,我也顾不了情面了,打算让薛禄将军带兵征讨。”
大臣们忙说:“当年先皇靖难,朝廷是让李景隆挂帅,结果呐,您不会忘了吧。如今汉王造反,也是皇家的事,派个外人去不顶用。只有您御驾亲征,才能镇得住。”
明宣宗想了想,说:“好,我就自己去一趟。”说走就走,明宣宗当下发令,点起羽林亲军,薛禄为先锋,没几天就来到了乐安城外。
朱高煦没想到侄子自己会来,还这么快就到了。他还没有算计好怎么打呢!想让山东当地的将领帮忙,可人家不理他。他这才明白,真和他一心的人没多少,想像父亲靖难那样大干一场,没门儿。这一来,他就泄了气。
正在这时候,明宣宗派人来送信。信写得挺有人情味儿,可软中带着硬。大意是说,只要您出城投降,把出主意的坏人交出来,就管保没事。咱们叔侄还是叔侄,跟以前一样好好相处。要不然,您不是战败被擒,就是让手下人绑起来献给朝廷,多没面子啊,后悔可就晚了。
朱高煦看了信,想哭都哭不出来。他翻来倒去地思谋,与其被部下逮起来献出去,还不如投降,说不定能保住王位。这么一想,他就决定出降。算下来,这次叛乱还没打就给平定了。朱高煦父子都被押到北京,住在西城的逍遥宫里面,被软禁起来。有的大臣上奏,请恢复他的王号,明宣宗没点头。朱高煦可就恨上了。
过了些日子,明宣宗想看看叔叔,有一天就来到逍遥宫。朱高煦见他进来,把脸一扭,没看见似的。明宣宗说什么,他都不搭理。看着明宣宗往外走,他忽然伸出脚使了个绊儿。明宣宗没防备,差点就摔个大马趴。
明宣宗给气坏了,叫人搬来一口大铜缸,足有三百斤重,把朱高煦扣起来。朱高煦到底是武将出身,真不含糊,硬是在里边把铜缸顶起来往前挪。明宣宗也来了狠劲儿,说:“给我烧,看他还逞强不?”左右拿来炭点着火,就烧大铜缸。朱高煦就这么给烧死了。
大伙儿想起他立的战功,都替他难受,一代作死之神终于死得其所,在铜缸里被烤成了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