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当中,曾经涌现出多达数百位皇帝。
其中既有着留名青史、堪称后世楷模的明治之君,也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但也有着无恶不作、只知享乐的残忍帝王,极大地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于引发了自己的灭亡。
但在这其中,却还有着一些难以评判、颇为复杂的帝王,隋炀帝便无疑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三征高丽这一军事活动,对隋朝社会的破坏更是不必多说,而其本人的性格便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
一、隋炀帝的性格本身较为负面
1、父母的性格喜好对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隋炀帝的父母,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在历史上不可谓满受好评。
杨坚本人自然不必多说,不仅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巨大功绩,之后更是开创了“开皇之治”,极大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
而独孤伽罗在成为皇后之后,也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杨坚,对维系隋朝的统治以及“开皇之治”的出现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与以往汉朝时期外戚掌权的情况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仅仅是从这两点来看,这两人当然当得起一个好的名头。
然而,正所谓人无完人,
这两个人在家庭教育上却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对于杨广的教育上,更是几乎可以说一手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
一方面,在杨坚篡位之前,他由于自身位高权重的地位,多次受到来自周武帝以及周宣帝的猜忌,甚至多次面临着生命危险。
这导致杨坚被迫在性格上形成谨慎隐忍、韬光养晦乃至于曲意逢迎的特点,
而出生于这种阴沉环境之下的杨广,也难免受到影响,并最终变得与其父亲一般猜忌多疑。
另一方面,独孤伽罗虽然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对于杨坚是贤内助般的存在,但其性格却有个颇为致命的缺点——善妒,尤其是对于女性的美色,几乎达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仅极度厌恶那种迷恋美色的男子,
甚至将这一点作为了官员选拔与升迁的标准,这当然就给了杨广可乘之机。
正如前文所说,在早期的家庭环境当中,杨广逐渐形成了曲意逢迎、投其所好的性格。
也就是说,对他本人而言,只要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那么他就能够做到不择手段。
因此,为了获取来自父母亲的关心与爱护,他特意将自己身边的宫女全部换成年老色衰之人,之后还经常将这一点传播出去,作为告诫与教训其他大臣的重要条文,这当然就容易讨得独孤伽罗的欢心。
另外,杨广本人在生活上也极尽朴素,尤其是在有隋文帝出现的场合,就连普通的宫人也被他换上粗布衣裳,隋文帝对他也变得分外喜欢。
正是在这种掩饰当中,杨广在政治上所能够获得的资源不断增加,自己的权势也大大加强,为自己日后夺得储君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杨广从小便过着优渥的生活
纵观杨广的人生,如果仅仅是看前半段,那么完全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挫折。
从少年时期开始,杨广便有着“美姿仪,少年聪慧”的评价。即便他并非储君,但在隋文帝的其他子嗣当中,所受到的偏爱却仍然是独一份。
同时,杨坚虽然由于自身的功绩而受到了来自北周统治者的猜忌以及其他大臣的打压,但在被真正打败之前,他在北周朝廷当中却拥有极高的地位,是北周时期的柱国将军之一,这也是周武帝、周宣帝虽然多次对他有所怀疑,却也不敢轻易将其杀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杨广从小在生活上的优渥可想而知,
这无疑容易使其形成堪称膨胀的自信心与虚荣心。
当杨坚成功篡位、建立隋朝之后,年仅十三岁的杨广旋即被封为晋王,官阶则也达到了柱国的层次
,这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也是颇为少见的。此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杨坚派遣杨广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渡过长江、剿灭陈朝。
虽然在这一场战役当中,杨广本人并非真正的实际指挥者,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与他的关系并不大,但毕竟是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他还是被狠狠地记上了一笔功绩。
要知道,当时的杨广也不过才二十岁而已,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年纪,突然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自然难免继续膨胀,
乃至于达到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的地步,这可能也是其在征伐高丽活动中表现出一意孤行状态的重要原因。
二、特殊的环境造就了隋炀帝时期隋朝与高丽之间的战争
1、高丽本身便长期以来是中国的附属国
在古代时期,
中国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国力,长时间以来都保持着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并且对周边地区几乎所有政权展开了从文化到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高丽自然也不例外。
最早从商末周初时期开始,高丽地区便于中国维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其呈现出沉浮姿态,之后汉朝更是在汉武帝时期于辽东地区设立了汉四郡,将现今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直属统治范围之内。
虽然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朝鲜半岛地区的本土政权逐渐摆脱了中国的直接控制,
但却也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的臣服姿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附属国之一
,直到隋朝时期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当高丽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它却也产生了更为巨大的野心,那便是从蚕食中国的辽东地区开始、缓慢入侵中国
。事实上,在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南北朝处于对立状态之时,高丽便时常与南朝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包括北齐、北周在内的北方政权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直到隋朝完成统一大业之后,高丽这种试图两面夹击的行为才有所收敛,但其本身的势力扩张却已然成为一个令隋朝感到寝食难安的问题。
直到隋炀帝继位、隋朝社会整体变得更为繁荣之后,
他终于下定决心解决这个心腹大患,从而彻底保障隋朝的边境安全
。当然,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能够提高自身威信的好方法。
2、来自突厥威胁的减少使隋朝得以腾出更多精力
在北周、北齐对立时期,
突厥迎来了自身国力发展的顶峰就连北周与北齐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也都纷纷选择对其俯首称臣
。因此,对于当时的北周与北齐来说,北方的边境压力是极为巨大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双方的形势却开始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方面,突厥内部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内部矛盾也在不断激化,政变更是常有之事,不断的内耗对突厥的整体国力造成了巨大的损耗。
再加上绵延不断的天灾,突厥的人口在自然灾害面前大量减少。
在人口就是重要战略资源的古代,突厥的整体实力相比之前已经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对于中国北方的威胁不再堪称致命。
另一方面,当杨坚完成统一大业、建立隋朝之后,他也得以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对突厥发起反击,“沙钵略率阿波、贪汗二可汗等来拒战,皆败走遁去”,
这些战争的胜利表明隋朝此时在军事上已经是大大领先于突厥,不必再将它放在首位
。
之后,在杨坚的一系列政治手段之下,本就虚弱无比的突厥更是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突厥两个政权,就此彻底失去了同隋朝相抗衡的资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比于被大大削弱的突厥,来自高丽的威胁自然便要显得更为巨大了。
尤其是如果高丽与突厥选择联手,
那么隋朝北方边境所面临的压力将再度增加,这显然不是隋炀帝想要看的,主动出击便是最好的手段。
3、大运河的修建为战争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作为隋炀帝在位时期所做的“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无疑为其人生添加了不少复杂性
。
诚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导致了无数妻离子散、家庭破裂的惨剧发生,这也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导火索之一,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才极大沟通了中国的南北地区,从而形成了一个更为紧密的整体,这实在只能说是历史的无情之处。
凭借着京杭大运河,
南方的无数资源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运往北方战场
,这就为隋炀帝发动针对高丽的战争提供了基础保障,也可能是他信心的来源。
三、总结
总的来说,
从隋炀帝本身的性格来看,他发动三征高丽战争实在是显得并不奇怪
。虽然从整体国力来看,高丽与鼎盛时期的隋朝相比肯定是远远不及,但这并不代表高丽就是一个弱国,
尤其这些战争还是由隋朝主动发起,就更让胜利的天平向高丽一方有所倾斜
。
而隋炀帝之所以仍然如此固执己见,其性格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最终引发了隋朝的灭亡及其自身的死亡。从这个结局来看,隋炀帝确实是有一些咎由自取的意味了。
参考资料:
《隋炀帝高丽》——岳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