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官员的正式任命方式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用现代的话说,你得经过组织部的层层考察,统一公示才算是“正式入编”。而苏无名却为什么死活不肯出任洛州长史(相当于现在的洛阳市市委秘书长),按道理来说从“下州司马(六品官员)”到“洛州长史(五品官员)”,是升官呀,而且官服从绿色变成了红色,只因是个“斜封官”。
苏无名不情愿出任洛州长史
有朋友问了,斜封官是个什么官,为啥像苏无名这样的仁人志士却不屑一顾呢?且听刘海哥给大家侃一侃。斜封官",也称"墨敕(chi)斜封官",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敕"字是用墨笔,这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是不一样的,"斜封官"由此得名。这个职位是绕开朝廷组织部门的考察,所以有的官员是不认斜封官的。斜封官是那些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一种敛财的手段。
是谁在说我?
那么,正式的官员都是怎么任命的呢?刘海哥给大家研究了一下,在唐朝三品以上官员是“册授”,五品以上官员是“制授”,六品以下官员是“敕授”。
皇帝册封官员
具体来说,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给你颁发委任状,可想而知皇帝对你的重视,称“册授”;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下诏(制)书任命,称“制授”,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看到皇帝派太监宣旨时,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而对于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则是“敕授”,“敕”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你们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从古至今,都可以看出,基层工作很辛苦呀。
很多朋友私信刘海哥,说我记得每次看电视剧,不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么?怎么你说制曰呢,在这里,刘海哥给大家在科普一下,秦始皇以前,凡上级对下级发的命令文告都可以称为“诏书”。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自称为“朕”,规定把皇帝的命称“制”,令称“诏”,规定只有皇帝文告才能称为“诏书”。
圣旨
而“制”是诏书的一种,涉及重大的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叫做“制书”,也叫“命”。“诏书”是皇帝所发布的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和事的命令,所以说“令为诏”。汉承泰制,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制度逐渐完善,唐以后,凡行大赏罚、授大官爵位、革除旧制、赦免降虏等皆用制书。
当然,大家经常听到口谕,手谕,这就好理解了,如:“圣谕”、“谕旨”。“谕”的灵活性就比较大了,奉皇上口谕,就是皇帝口头表达一种意思,可以不是正规的文书;奉皇上手谕,就是皇帝亲手写一个条子,就把事办了。当然,“谕”也是诏书的一种。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刘海侃历史,不知道有没有解开大家的迷惑,关注我,下期我们侃点更有趣的历史那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