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垂帘听政”,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就是垂帘听政的典范。
但是,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对应的必须是辈分低于她的儿皇帝,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候,在她前面坐的的却不是小皇帝、儿皇帝,而是她年富力强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对于武则天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奇迹,由于“二圣临朝”,唐朝的官员们也开始习惯于向一个女人俯首称臣,并且心情复杂地关注着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然而,尽管武则天树立起了与唐高宗并尊的地位,但她的权力欲却并没有得到满足,她还想把自己和唐高宗二圣并尊的地位展现在全天下人的面前。
那么,武则天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作为一个对权力充满着欲望的女人,武则天特别在乎公众影响力,因此也就喜欢举行各种各样的礼仪活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公众影响力,比如:亲蚕、亲切接见家乡父老……
相比当年,如今武则天的野心逐渐扩大,她早已不能仅仅在内外命妇与家乡父老面前抖威风,而是要将自己的威风抖遍全天下。
因此,武则天看中了一个非常大的礼仪活动——封禅!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隆重的仪式,封禅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一部分是祭天(封),一部分是祭地(禅),最早是由齐鲁大地山东的方士和儒生发明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方士和儒生们就曾表示:如果皇帝觉得自己文治武功都非常厉害,将国家统治得非常成功,那就应该去祭祀天地,告成功于天地,同时祈求天地进一步保佑自己!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就把这项地方典礼纳入了整个国家的大典之中,而且还将其提升为最高等级的典礼。
可是大家要知道,封禅对于统治者的要求特别高,必须得是在文治武功都相当厉害的时候才能举行。
因此,虽说封禅是最高等级的典礼,但在历史上真正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帝王却是寥寥无几,比如:秦始皇、汉武帝。
到了唐朝,唐太宗曾经也想举行封禅,但最终还是没能举行。
因为,唐太宗虽然开创了“贞观之治”,政治上非常清明,但贞观时期的经济却还是不太理想的,老百姓依旧很穷。
对此,唐太宗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承担不起这样的荣誉,最终不了了之了。
如今,武则天瞄上了封禅大典,于是就去撺掇唐高宗了……
武则天对高宗皇帝说:“陛下,如今天下治理的非常不错,相比贞观时期要强得多,不但经济发展上去了,社会治安也很好,而且疆域也比贞观时期辽阔得多,咱们为什么不履行先朝的遗志,继承父皇的遗愿,举行一场封禅大典呢?”
作为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唐高宗一直都很怕自己干得不如父亲,也一直觉得唐太宗瞧不起自己,因此他也在想,如果自己能做成一件比父亲还要牛的事情,那可就太好了。
而武则天此时也正是利用了唐高宗的这种心理,继续对他说道:“当初,太宗皇帝想要封禅却没能封成,如今我们可以做啊!”
听了武则天的话,唐高宗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马上同意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武则天不是想要提高自身威望吗?如今她却建议唐高宗举行封禅,她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按照传统,武则天根本没戏,因为传统的封禅根本就没有皇后什么事情,她只不过就是一个随行人员,而封禅的事情全部是由皇帝和文武大臣来完成的。
皇帝“初献”,也就是第一个把祭品捧上去;公卿百官“亚献”,紧接着皇帝之后摆上祭品,整个过程无需也不许皇后参与。
那么,既然皇后不能参与,武则天不就白折腾了吗?
当然不会!
武则天心想: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如今我只能在祭地上找一个突破口,将此次封禅好好改造一番!
于是,武则天来到了唐高宗面前,向他提出了一个意见:“陛下,我觉得封禅大典中的礼仪定得有些问题,所谓‘祭地’祭的就是后土,而后土比附于人间,就比附成后妃的坤德。因此,祭地的时候,由咱们的太后来配享,主祭的是后土,陪祭的是太后才对!比如长孙皇后,再以前的窦皇后……”
武则天表示,如果要让太后们享受祭祀,那就不能由公卿百官去祭拜她们啊!
古语云:男女有别,内外有别。你当皇帝的可以去祭,因为你是她们的儿孙,但公卿百官去祭显然就不合适了。
听了武则天的话,唐高宗说道:“如果让公卿大臣们去祭是不太合适,那由谁去祭才合适啊?”
武则天马上回答:“当然是我啊!我是六宫之主,伺候婆婆也是我的本分啊!只可惜,婆婆过世得早,我的心里一直觉得非常遗憾……如今,如果可以通过此次大典弥补我心中的遗憾,相信婆婆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的!”
听武则天说得有理有据,唐高宗二话没说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