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宋名相晏殊,大家都很熟悉。他自幼聪明,有着"神童"的美誉,七岁时就能写文章。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了晏殊的事迹后,破格以神童的身份推荐他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年,十四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场竞技,年轻气盛晏殊的毫不畏惧,他神色自若地迅速答完了答卷。宋真宗赞赏晏殊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特意赐晏殊同进士出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八品官衔。
十四岁的晏殊进入仕途之后,凭他正直、谨慎的作风赢得了宋真宗、宋仁宗的赏识与信任,他的仕途一路升迁,历任太子舍人、右谏议大夫等多个职务,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获封临淄公。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宋仁宗对晏殊的去世非常伤心,特意停朝一天,以示哀悼,并赠给晏殊三公之一的司空爵号,给晏殊的谥号为“元献”。
晏殊非常重视教育,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兴学"就是由他和范仲淹一起倡导的。他在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曾下大力气来扶持应天府书院,使应天府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回商丘丁忧守制。晏殊得知这个消息后,力邀范仲淹来书院讲学、主持,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年,书院的学生王尧臣、赵鰖(tuǒ)就分别高中状元和探花,后来陆续培养出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著名人物。
晏殊一生富贵、官职显赫,他为人谦虚好学、平易近人、唯才是举,非常擅于识别、提携新人。范仲淹、欧阳修、孔道辅、王安石等这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都出于他的门下,;韩琦、富弼等都曾得到过他的栽培、推荐。
庆历二年(1042年),二十二岁的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担任主考官的晏殊慧眼识珠,他看了王安石的试卷后,立刻初定他为状元。然而在殿试时,宋仁宗看到王安石的文章中有“孺子其朋”这一句后,戳中朝廷内朋党之争的痛点,惹得宋仁宗大为不快,他将王安石与杨寘(zhì)的名次互调,杨寘获得状元头衔,王安石仅以第四名的身份赐进士出身。
后来,新晋进士们到晏殊家答谢老师,酒足饭饱之后,众人离去,晏殊特意把自己的小老乡王安石留了下来。他热心地开导王安石,指出他将来的仕途发展,必将大有作为。最后,晏殊语重心长地赠予王安石一句话:“能容于物,物亦容矣。”大体意思是,对别人宽容,别人才会宽容你,容纳与被容纳,相辅相成。”王安石是什么反应呢?据记载:荆公但微应之,遂散。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年轻气盛的王安石虽然口头上答应了晏殊的教导,但内心却对此非常不屑。可见王安石的性格是多么孤傲倔强啊,怪不得人们送他“拗相公”的外号。后来,在经历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谈及往事,才明白晏殊这句话的深深含义,一个人心胸的宽广、包容是多么的重要。
晏殊才华横溢,他集“诗、词、文、书法”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尤其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宰相词人”。他开创了北宋的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风格含蓄婉丽,温文典雅,今存他的著作《珠玉词》。
晏殊的作品众多,其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最为脍炙人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意是,填一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天气,还在去年的亭台。西下的夕阳,它何时才能再回来?
在无可奈何中,百花逐渐凋零残落,那似曾相识的燕子,它又重新归来。院子里弥漫着花香,我独自在小路上流连徘徊。
这首词表达了晏殊对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春、惜时之情,抒发了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读后感觉含有淡淡的忧伤之情,给人启迪,让人回味无穷。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千古传咏,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意境之美让人沉醉其中。晏殊写这首词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您知道吗?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担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知府。有一次他要去杭州,在经过扬州时,下榻在大明寺内。他在寺中参观的时候,发现墙上写了很多的题壁诗,这引起了晏殊的好奇心。
于是,晏殊坐了下来,让手下随从一首首地念给他听。这些题壁诗水平良莠不齐,有一些诗晏殊听了一半就止住了。然而有一首诗晏殊认为写得特别好,清雅不俗。晏殊就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手下随从告诉晏殊,作者王琪是一位年轻人,时任江都县尉。
晏殊爱才心切,就派人将王琪请来相见。王琪一听晏殊晏大人有请,简直是受宠若惊,他立马赶来拜见。晏殊请王琪吃了一顿大餐,饭后,晏殊让王琪陪同自己在寺内散步。
那时正是暮春时节,寺内的桃树落花缤纷,铺在幽静的小路上。燕子在轻快地飞舞着,唧唧地鸣叫着,仿佛是在和晏殊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二人沿着小路边走边谈,聊得很是投机。晏殊诚恳地对王琪说道:“有一句诗我写了很久,可惜,至今还没有想出下联,你能帮我吗?”
王琪一听严大人是如此地谦虚、不耻下问,很受感动,他连忙回答:“小人不才,愿竭尽全力。”
晏殊点点头,莞尔一笑,说道:“诗的上联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默然深思了很久,然后缓缓说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不知大人满意否。”
晏殊大吃一惊,他反复吟咏几遍之后,大声叫好,不住地夸王琪有才。他认为这一句对得非常工整贴切,可以与上一句构成一个完整的伤春意境。
在送走王琪之后,晏殊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他趁热打铁,创作出上面所说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担任杭州知府的时候,他宅心仁厚、关心部下,对于身边有才能的部下,他大力举荐,许多部下都因此得到了提升。
苏麟也是范仲淹的一位部下,只不过他一直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范仲淹的身边,所以没有得到范仲淹的举荐提拔。
有一次,苏麟因为公务回到杭州,前来拜见范仲淹。他不好意思直接请求范仲淹举荐自己,就很委婉地献了一首诗,流传下来的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范仲淹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心领神会,于是,范仲淹在征求了苏麟的希望和要求之后,积极推荐,使苏麟得到了升迁。
王琪"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他获得了晏殊的赏识,在晏殊的大力举荐下,王琪逐步得到了提拔重用,后来他被调入京城,担任馆阁校勘,最后官居知制诰、礼部侍郎。
在王琪担任馆阁校勘的时候,晏殊写了一首诗给他和担任大理寺丞的张亢,张亢也曾是晏殊的部下:
《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在这首诗里,晏殊又一次用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显示出他对这一名句的喜爱之情。在诗的最后一句,晏殊把张亢和王琪比作是当年梁园中的司马相如和枚乘,表示自己要像汉代的梁孝王那样不惜钱财、广结宾客、选拔人才。透露出这位杰出政治家胸襟开阔、嗜才如命的精神风范。
晏殊慧眼识珠,发现了王琪这个人才,他不耻下问,虚心征求王琪的意见,才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传世名句。
晏殊心胸宽广、不存偏见,对于前朝不同风格的诗词,他兼收并畜。在吸收了“花间派”的精致秀美、富丽堂皇的特色和冯延巳典雅流丽的词风的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意境优美清新、风格雍容典雅的词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国学大师王国维极为推崇这句词,他在《人间词话》评论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他的词自带富贵气象,这一句不言富贵而富贵自现。
晏殊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晏殊就是这样带动了词坛的繁荣,开创了北宋的婉约词风,与他的老乡欧阳修一起“开江西一派”,从而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