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上任后虽然对手很多,但他其实手上一副好牌呀,堪称名将如云,这种名将密度比得上开国时代了,结果催催催,把洪承畴催的全军覆没投降了,把孙传庭催死了,把卢象升也催死了,这些名将都是顶尖的,自己不会用。明末也有优秀的大臣,不过不得不说崇祯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皇帝,不管什么时候,有钱没钱是重点,魏忠贤通过收受贿赂和逼迫江南可以搞到钱。所以朱常洛的时候财政还能勉强运转,崇祯搞掉魏忠贤后又被江南出身的东林党忽悠的取消了很多政策,召回了矿监,税监,结果财政运转不行了。
袁崇焕可以说是辽东经略里面,为数不多的练兵的一个。一个他一个孙承宗,我一直觉得袁和孙传庭一样,二次出山的时候错估了形势,一个说五年复辽一个说五千就够了。袁说这个话首先他不想变成熊庭弼,被分权,不好操作还容易把自己弄进去。第二点他让崇祯给他大权的时候,他自己都发现前面牛吹大了,想故意提大要求,让崇祯知难而退。结果他说的,人家都答应了。而他上任第一天就发现皇帝给他开的是空头支票,袁崇焕只身一人平兵变,能力还是挺强的。当时对付女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干毛文龙,因为他和女真做交易,那时候是小冰河期,到处闹灾荒,中原饿死人,关外更加厉害,活活饿死女真也是可以的,但是那要超过5年。
在北京城下,袁崇焕已然是击败了皇太极+多尔衮+莽古尔泰诸贝勒。如果此时崇祯授予袁指挥勤王诸军权限,皇太极未必有命能逃出关。就算皇太极不死,若能斩杀多尔衮,之后的大事也无忧了。从这次入关以后,清军就如入无人之境了,在江苏山东那边逗留大半年都有。辽军私军化严重,祖大寿在袁被抓后就带部队回去了。那是因为祖和袁一起吊着篮进北京城,一起见皇帝,三言两语就把自己身经百战的长官给绑了,他看得目瞪口呆,心都寒了。
辽东最可悲的是从崇祯开始就没有一个既定战略去坚决执行,都是被动应付,不断被放血。熊庭弼和孙承宗战略都可行,但是都毁在了党争上,袁的战略也可行,但是你在要权的时候吹过5年的牛,人家皇帝又不肯给你台阶下,那5年的任务只有求和一条路了。包括最后洪和孙的战术也正确,都是被催死的。
首先,崇祯没有给孙传庭多少银子,最早在崇祯十五年初给了孙传庭五千京营兵,让他足饷一月后麻溜地出关作战杀贼。在这之后,我从未见崇祯给孙传庭发过什么内帑金,但这个时候他皇宫里面其实还有点银子。仅我在十五年正月到十六年十月所见到的其中一部分就有一百多万内帑金,所以我估计这时候崇祯的皇宫还有小几百万的银子。孙传庭募兵练兵制造武器的钱粮,主要是靠四个字,兼理粮饷,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残破的关中自给自足(屯田+从富户那榨油水)。第二,催孙传庭出关作战的不只是崇祯,朝廷的很多文武大臣都催过或者说同意崇祯去催过,但崇祯无疑是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力量,而劝阻的人主要就是以兵部尚书冯元飙为首的少部分人,但兵部尚书的话,分量也算够重了。
崇祯后面更可笑,即使孙传庭战死了,大明也不会亡,可是崇祯会玩。我想南迁我就是不提,我就是不背锅,我就是让你们这些个大臣,首辅先说话。不说是吧,给你换了,让太子南迁,我在这等死,那好,都别走了,一块死吧。整个1644年前几个月,崇祯的一系列操作秀太差,想去南京,有足够的时间去,光周遇吉一个人,在代县在宁武关拼得李自成都要怀疑人生。我们的崇祯大帝还在和大臣们和稀泥,又左扯右扯的让吴三桂弃宁远退山海关回北京勤王,你大手一挥往南京一站,哪还有南明那帮子烂事,太子在南京也好呀,不然轮得到左立一个藩王,右立一个的。南迁后,续成第二个南宋不是太大问题,不说能不能反攻回去,起码有机会吧。
南方供应京师撑死了再加上关宁,供应整个北方真做不到。而且南方明军太次,嘉靖年间几百倭寇就能横行江南,不像九边常年和蒙古女真日本人交战,我看他们打不过农民军,农民军饿急眼了江南守不住。唐王这种二杆子少见,福王这样又一毛不拔的也不多。但1644以前,不论地主宗室,都是一门心思的啃大明的树薅大明的羊毛,江南一年茶税几十两,崇祯向大臣借钱没人借,都想个高的顶着自己好多挖墙角。直到崇祯死了,没人罩着了,才不得不出力。崇祯有错,刚愎自用又不肯担责,底下臣也是亡国之臣。我倒想看看如果当时崇祯没上吊,被李自成俘虏了,然后看着李自成铐掠京师搜刮出的七千万两银子,是什么感受。崇祯向大臣借钱的故事,只说明皇帝和大臣已经极度敌对,谁敢给崇祯干活出力一定没有好下场,所以大家都只能装傻装死,并不是大臣都没了智商,非要投靠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