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与武则天携手,先后贬杀六位宰相,理由是什么?
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很多,像管仲、李斯、萧何、房玄龄、魏征、狄仁杰等,这些人之所以出名,一方面说明他们能力很强,有经天纬地之才,是治理国家的好手,另一方面,也说明宰相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协助皇帝管理整个国家,必须要有一套运转顺畅的行政班子,而这个班子的领导就是一群宰相。可是唐高宗李治却在永徽年间先后贬杀了六位宰相,让行政机关进行了一次大换血。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贬杀六位宰相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李治在位初期的宰相主要有以下八位:
(1)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2)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3)尚书省长官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于志宁(4)尚书省长官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褚遂良(5)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柳奭(6)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来济(7)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崔敦礼(8)门下省长官侍中韩瑗
这些人里,除了李勣不参与政治派系之外,基本上都是关陇一党,以长孙无忌为首,长孙无忌不仅权高位重,还是皇帝的亲舅舅,当年对拥立太子有大功,因此,李治当皇帝的初期,手里是无权的,朝政基本上是由舅舅来处理,可是李治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一心想有所成就,因此不想安于现状,要把朝廷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权力,李治在武则天的协助下,清除关陇集团的势力,打击长孙一党,以雷霆万钧之势或贬或杀了六位宰相。
这八位宰相里,李勣并没有依附于长孙无忌,一直是李治与武则天的支持力量,崔敦礼虽然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可是去世的比较早,没有涉及到血雨腥风的权力更替。而其它六位宰相的命运却比较凄惨了,或贬或杀,甚至导致整个家族的覆灭。那李治进行大换血的理由是什么呢?
这么大规模的行政机关大换血,理由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谋反。在武则天的暗示下,许敬宗向唐高宗李治举报长孙一党谋反,许敬宗上表称:”长孙无忌谋逆,是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之后,柳奭暗中给废后王氏鸩酒,唆使她谋害皇上。此外,于志宁也党附无忌。“许敬宗的举报是符合李治的政治需求的,于是李治未作任何调查,即下诏削褚遂良官爵,柳奭、韩瑗除名,于志宁免官,来济贬官,长孙无忌流放。后来,李治又再度下令,命御史往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将其押送至京师。没想到还没到目的地,又改为原地处死。于是将柳奭就地处死,另一位使者来到振州,才知道韩瑗早已亡故,掘墓验尸证实无误方才罢休。而诸遂良因为很早就被贬到越南,抑郁成疾,早早去世,来济被贬后战死。于志宁被免官时已72岁,虽然他没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可是也没有大力支持,就这么一点,武则天也要惩罚他。对于长孙无忌,李治后来袁公瑜去黔州提审。袁公瑜,这个人也很有特点,他开始也依附于长孙无忌,只是不被重用,便心生怨恨,成了武则天的耳目,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一场没有证据的谋反案,便以6位宰相的或贬或杀而了结了。
因为权力斗争,李治或贬或杀,对行政机关进行了大换血,中书省换上李义府,门下省换上许敬宗。而长孙无忌一生,三十年宰相生涯,权倾当世,身负托孤重任,却没有意识到权力的可怕。在历史上,托孤重臣又有几个是能善终的呢?当帝王羽翼丰满之后,总是期望着破茧而出,大权独揽,而长孙无忌,不幸便是李治要冲破的那层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