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今天,一起来读“礼记”展导读②事神致福——商代青铜礼器。
桀有昏德,鼎迁於商,载祀六百。——《左传》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商汤建国,历史进入了商王朝。整个商王朝延续了约五百多年,大致以盘庚迁殷(安阳)为界,分成两个时期,盘庚迁殷以前的商代历史归为商代前期,盘庚迁殷后的这一时间段定为商代后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征商,商纣王兵败失国,商王朝覆灭。
(请横屏观看 商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商人非常敬神崇鬼,为此,他们举行了大量的祭祀活动,仪式用的青铜礼器随之大量增加,这些青铜器为商王及其贵族表明其社会身份,又被用来随葬,并遗留至今。商人饮酒之风盛行,青铜礼器中以种类齐全(盛酒、挹酒、温酒、饮酒)的酒器居多。重酒的器物组合是商代青铜礼器的突出特征。
殷墟王陵区的大墓及祭祀坑
2022年殷墟考古新发现 祭祀坑出土青铜器
商代前期
商代前期,青铜器总体形态脱离了陶器的窠臼,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铜器组合逐渐形成和固定,鼎与爵、觚、斝是最基本的组合形式,而在等级较高的墓葬中,一般还会有尊、罍、壶等。
商代前期:食器“鼎”与酒器“斝、觚、爵”的组合
青铜器上的纹样开始繁多,主题纹饰为各种不同的兽面纹,风格相对比较简约。青铜器拥有者因社会身份和等级的不同,在器物组合、数量多寡、体量大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商代前期青铜器:器壁较薄,装饰纹样风格相对简约
商代后期
以安阳殷墟文化为代表的晚商时期,青铜器铸造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具有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
殷墟遗址平面图
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总面积70万平方米,分为甲、乙、丙3组基址,发现大型夯土建筑80余座。
殷墟王陵区:12座王陵大墓、2000多座已探知的祭祀坑和陪葬墓,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殷墟王陵墓区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是目前已知中国最重的青铜器。
殷墟甲骨窖穴: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甲骨文是早期成熟汉字体系文字的代表,目前已发现刻辞甲骨16万余片。殷墟甲骨文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阳小屯为殷商王朝的王庭,开启了殷墟90多年的考古与历史研究历程。
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样式更为丰富,以各种动物为原型设计的新器形及一批令人叹为观止的重器多产生于这个时期。
展厅里展出的这件妇好圈足觥即巧妙地融合了两种动物,从整体看,前端如一蹲坐状的虎,虎的前肢抱颈,后肢作蹲状,长尾上卷;后端为一作站立状的鸱鸮,鸮的双翅并拢,爪着地。
器形厚重、纹样种类丰富、装饰风格繁复而华丽是这个时期青铜礼器的重要特征。我们也可将其视为是当时浓郁的鬼神信仰之风相对完备的仪礼制度的反映。
妇好墓出土兽面纹铜瓿,器身有繁复华丽的夔纹、饕餮纹装饰
(请横屏观看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合集)
商代青铜礼器因其高超的铸造工艺,数量巨大且丰富的品类、以及繁缛而神秘的装饰纹样,在古代青铜文明世界独树一帜,堪称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一个高峰。
来源: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