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盛唐至尊:从唐朝的衰亡看牡丹

盛唐至尊:从唐朝的衰亡看牡丹

引言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是繁荣的代表,历朝历代,均受国人的厚爱。

纵观千百年来有关牡丹的文章不在少数,其中以唐朝最为繁盛,牡丹冠宠唐朝,生逢其时,赏牡丹文化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曹植曾以一首《洛神赋》将牡丹的形态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将牡丹与洛川神女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世人对其评价极其之高。

牡丹的发展也与唐朝的兴衰密切相连,盛唐之时牡丹一度是文人的追捧之物,可是经过安史之乱的洗礼,牡丹却随唐朝的繁荣昌盛,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在藩镇割据的大时代下,牡丹也逐渐退出了众人的视野。

一、隋炀帝几下江南,牡丹自此进入皇家园林,芳传天下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记录牡丹的书籍,该书记载牡丹与山谷中生长,味辛寒,是治疗寒热病症最佳的药材。

多年后,《本草纲目》出世,也将牡丹收录其中,并肯定了它的观赏价值。

经过世人的不断改进,牡丹被培育为了色彩艳丽大方,极具观赏性的植物。

因牡丹端庄典雅、富态明艳,所以后世文人也对牡丹推崇备至。《海山记》记载隋炀帝对牡丹就尤为喜爱。

他当年在洛阳修都城之时,在那里建了一座西苑,并将大批的牡丹移植进了院中,供自己欣赏,自此,牡丹正式进入了皇家园林,开始发迹。

不过牡丹真正名传于天下是从唐朝开始的,牡丹的扬名离不开裴土淹的努力。

开元末年,裴土淹从临汾一代将牡丹带到了长安,并将其养在了一处私宅里,后来这些牡丹得到了文人的追捧,并彻底名扬于天下。

元和年间,徐凝还曾在牡丹一文中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写尽了牡丹的风光。

唐朝年间,牡丹从临汾被带到了长安,然后又在皇家子弟文人士大夫的追捧下被引入了繁华的洛阳城、杭州城以及岳州、福建、湖南、成都等地,受到了国人的推崇与珍爱。

牡丹颜色艳丽,国色天香,曾被人称作“万万花中第一流”。

娇艳的牡丹不仅得到了白居易、李白等人的追捧,而且还受到了皇室成员的青睐。

彼时,唐高宗还在重要宴会上招揽群臣一起观赏牡丹,武则天也曾下令将精品牡丹移植到了内廷。

关于牡丹,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当时武则天刚刚登基,她在一个冬日心血来潮,去到了后院游玩。

按理来说,冬季并非花朵盛开之时,可是百花碍于武则天的威严,居然奇迹般的开花了,百花馋媚之姿令武则天极为欣喜。

但是牡丹却迟迟不开,自此之后,牡丹便被冠上了不畏强权的美誉。

牡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姿态惹怒了武则天,遂被贬至洛阳。

虽说该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是众文人赞颂牡丹不畏强权,高风亮节的社会现象却普遍存在。

帝王的赏识和朝野的推崇,使得牡丹的身价倍增,与牡丹有关的诗文、物件的价格也扶摇直上。

白居易就曾在《买花》一诗中描写过长安城内富豪争相购买牡丹花图的场景,世人对牡丹的追捧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唐朝的牡丹热是历朝历代都未曾出现过的,就连刘禹锡也在赏牡丹一文中写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初唐之时,牡丹尚未完全走入大众视野,民间吟诵牡丹的诗歌也较少。

随着开元盛世、武则天登基,唐朝一改前朝姿态,厉行改革,开放了民风,牡丹才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迅速崛起。

二、牡丹之所以会在唐朝风靡,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牡丹之所以能在唐朝兴盛是因为盛唐之时,政局逐渐稳定,社会繁荣发展,这样的盛世为对牡丹的栽种提供了优渥的条件。

牡丹与唐朝的整体气质基本符合,唐朝皇族出自于眺西李氏,李世民李渊等人身上,都带着鲜卑血统血统。

遗传和民族文化等基因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李氏子孙具有豪迈率真、大气磅礴的性格特征,而牡丹的外形对于他们的审美及其相契合。

其次,唐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花齐放、资金充沛,为牡丹的培植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时国人基本已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都说保暖思淫欲,不愁吃穿的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起了审美的需要,因此世人对牡丹的追捧也是审美意识发展的结果。

唐代以前战乱不断、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食不果腹的人是没有心思去追逐牡丹的。

可到了唐朝后,江南大运河建成,南北频繁交往,北部边区安定,中国进入了灿烂的繁荣时期。

唯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才能为牡丹风尚的兴起提供沃土。

再次,唐朝的民风开放,贵族妇女社会地位较高,她们也引领了王朝的审美与潮流。

唐朝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风轻松,男女意识淡薄,女子不仅可以像男子一样展露才学,入朝为官。

甚至还可以随心婚嫁,所以像牡丹之类的带有女性色彩的花朵才能够得到世人的追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掌权后,给予了女儿太平公主、女官上官婉儿极大的权力,掀起了一股女子学政之风。

在她们的影响下,就连韦皇后也动了以女子之身涉足朝野之意。

女子天然喜欢、色彩艳丽、美艳绝伦的物品,而牡丹则恰好契合了她们的审美,在女性的影响下,牡丹开始被大规模栽培在家院之中,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恩宠。

最后,帝王唐玄宗对牡丹的宠爱让它的历史地位达到了顶峰。

曾有人说过,杨玉环就是大唐最娇艳的那朵牡丹花,喜爱牡丹的杨玉环常常以牡丹自比,在她的影响下,牡丹也得到了后宫中人的推崇。

唐玄宗当年不仅为博美人一笑,花高价从外地引进了大量牡丹新品种,而且还时常将牡丹作为荣誉赏赐给朝中重臣。

他当时还曾将品种金贵的牡丹赏赐给了杨玉环的家人杨国忠。

在唐玄宗的带领下,朝中重臣都在家中养起了牡丹,并引此为傲,当时还有许多高官不惜花重金,将牡丹园中的牡丹移到私宅之中。

由此可见,那时的牡丹已然不仅是一朵花那么简单了,而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风尚、一种身份的象征。

三、大唐没落,牡丹花败。自唐朝以后,牡丹便有了凋零惋惜之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心沉迷于牡丹和温柔乡中的唐玄宗渐渐消磨了意志,受到了宗族姻亲的裹挟。

彼时,李林甫、杨国忠趁唐玄宗沉迷女色之际,擅权夺位,将姚、宋等人苦苦建立起的江山伟业给破坏殆尽,唐朝出现了颓势。

在中国文人的印象中,牡丹是杨玉环的代名词,因此安史之乱后,大唐衰败,牡丹也跟着衰败了。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玄宗从威风凛凛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流亡之君。

人人都说牡丹富贵,但是富贵并不等于繁荣昌盛,牡丹确实美艳娇贵,但是它给唐朝带来的却是衰败与灭亡。因自唐朝灭亡之后,牡丹就成为了没落之花、衰亡之花。

晚唐时期,国家政局动荡,政局内忧外患,很多仕大夫的雄心都被磨灭了,徐夤当年就凭借一首《惜牡丹》描写了牡丹的衰微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

彼时,北方都城受奸人所扰,已不再是牡丹的栖息之所了,徐夤无可奈何之下发出了“此花南地知难种”这样的感叹。

暗暗表达了牡丹在南方种植的希望和唐王朝凭借南方之地江山再起的壮志。

俗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牡丹当年进入唐人视野的时候有多风光它衰败的时候就被骂的有多惨。

一时之间,人人竞相购买追捧的牡丹成为了文人清流最鄙视的存在。

客观来说,牡丹花本身并不能祸乱人心,真正惑乱人心的不过是世人的贪欲和死于忧患的懒惰罢了。

牡丹花具有两面性,它在繁盛的唐朝被奉之为国花,在繁华的长安城享尽了一切美好的形容词,可在晚唐,它却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成为了人人唾骂的植物。

它包容着世人的感叹,也书写着王朝的无奈,如今千年已去,牡丹仍旧保持着无畏的精神。

花朵无法影响国运,但是由花朵带来的思考却仍未结束。

杜甫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语成谶。

通过牡丹,我们能展望大唐的兴衰,通过牡丹,我们能窥见到娇艳繁华的长安城,通过牡丹,我们也能看到玩物丧志带来的破败不堪。

千年已去,牡丹尤在。

参考文献:

1.《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2.《长恨歌》

3.《旧唐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社会,洛阳,女子,审美,牡丹,唐朝,国人,武则天,盛唐,世人,牡丹,唐朝,人人,武则天,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社会,洛阳,女子,审美,牡丹,唐朝,国人,武则天,盛唐,世人,牡丹,唐朝,人人,武则天,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社会,洛阳,女子,审美,牡丹,唐朝,国人,武则天,盛唐,世人,牡丹,唐朝,人人,武则天,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