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这比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近百年。打开世界历史的宏大视野,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东方大航海、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大航海。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郑和大航海发生在中国军事科技实力遥遥领先的背景下,郑和率领两百余艘船,两万多名将士的大舰队,实力远超大航海时代两三艘船、百余人的小船队,军事实力更是远超途经的国家和地区,但郑和船队坚持“共享太平之福”“敦睦邦交”“强不凌弱”的原则,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从来没有以大欺小,倚强凌弱,没有掠夺一两黄金白银,没有发动一场军事侵略,也没有占领一寸海外殖民地。“郑和大航海”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和平基因的最生动体现和最好例证。
郑和船队不仅把中国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品带到海外,更重要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将中国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到了海外国家,受到海外国家的欢迎,加速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郑和大航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在国际交往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打好“郑和大航海”和平牌,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的故事,对于为中国发展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把郑和作为中华文化标识的重要符号,增强“郑和精神”的对外传播力。结合郑和大航海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进一步提炼和深入阐释以“以和为贵、平等相待、互利共享、交流互鉴”为核心的“郑和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现代意义,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共同维护海洋公共安全,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把“郑和形象”作为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重视发挥郑和海外文化遗产在中外交流交往中的独特作用,利用“一带一路”平台,讲好郑和大航海故事,阐释“郑和精神”实质及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快速发展列车。
【来源:《文摘报》;原载:《文汇报》;作者: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