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
作者兰台
历史上关于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说法有很多,网上甚至将朱棣迁都行为美化为“天子守国门”,其实朱棣迁都的核心原因就是一个:皇帝必须离精锐军队近一些,再近一些。
为什么朱棣认为皇帝应该离精锐军队近一些呢?
这里让我们稍微学究一点,谈一下中国军事制度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唐玄宗在天宝年间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在唐玄宗改革军制以前,中国历朝历代其实是没有大规模常备军或者说职业军人这一说的。
是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制度的。
举一个例子:秦汉时期渔阳(今北京)需要派一万兵驻守,那么可能前三个月是江苏义务兵来驻守,服完这三个月兵役,江苏义务兵就会回江苏了;从四月开始,四五六三个月就是江西义务兵来换防,到了七八九三个月就是陕西义务兵来驻防。
基本上募兵制以前,即使是某地最高军事长官也没有办法长期控制一支军队,因为这支军队长时期是“流动”的。
唐朝大明宫复原模型
为什么唐玄宗会改革军制呢?
主要还是因为唐朝对外积极开拓,也就意味着对外战争已经常态化,那么义务兵很难按照规定时期“退役”,但是这些超长服役的士兵其实并不想当兵,超期服役带来的后果就是士兵大量逃亡。
有鉴于此,唐玄宗干脆改“义务兵制”募兵制,这样一来,帝国大量军队从以前的义务兵变成了职业兵。
募兵制虽然解决了士兵逃亡、战斗力下降的问题,但是同时带来一个新问题:
将领可以对一支军队长时间施加影响力,而古代老百姓又没有近代“权力与义务的意识”,当兵都是为了薪水,这就造成有野心的将领很容易用荣华富贵等物质条件收买以及掌握军队。
真的,古代军队是没有“三项纪律八大注意”的,也没有“人民子弟兵”的概念,当兵对于古代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份工作,从军就是为了升官发财。
我们耳熟能详的戚家军为什么战斗力很强?
除了戚继光将军指挥得力以外,最重要原因是戚家军当时是明朝月收入最高的军队,而且还是极少数可以不欠薪的军队。
关于古代当兵就为了“升官发财”这件事绝不是什么潜规则,明朝万历时期援朝战争期间,明朝援朝将领在奏折里公开说自己士兵离家万里来朝鲜打仗,就是为了多挣点钱:
我浙江俱是富家子弟,招募而來,又與馬軍不同,皆是為名利而至,攻城掠地,實肯向前。
留守之兵,去家万里,远戍异乡,彼其心岂无父母妻子之繁,非厚利结其心,何以责其效?
以上两则史料都是当时公文节选,可见古人并不避讳这一点。
而只为“升官发财”的职业军人替代“义务兵”后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以及中晚唐时期的藩镇林立。
从唐玄宗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头疼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只爱钱的职业军队的忠诚。
其实这个问题宋朝并没有解决很好,因为宋朝的解决办法是先让地方政府没钱,把钱粮都集中到首都,这样将领想带着军队造反也没有物资;其次就是把中高级将领调来调去,总之就是不让将领可以长时间与一直部队发生关系。
前面说了,募兵制下职业军人“只爱钱”,那么想降低职业军人对皇权的威胁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对军队欠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一旦欠薪,职业军人就没有训练动力,事实上一直到黄埔军校建立前,北洋军阀都不敢让欠薪的军队训练,军官们上战场被士兵打黑枪。
也正是因为黄埔军校的军校生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还坚持训练,才让孙中山、蒋介石相信,用爱国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军队确实和旧式军队不一样。
但是,这一招在对付古代边防军就不太有效了,毕竟边防军要经常和骚扰边境的游牧民族士兵作战,训练不好是要丢命的。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明朝、清朝内地驻军很快就腐朽了,而只有边防军还能保证战斗力的真正原因。
明孝陵
其实这一点,朱元璋很早就发现了。历史上也记载了朱元璋虽然定都南京,但是他一直有迁都的想法,朱元璋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就是因为他作为一个雄主,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帝距离精锐军队太远了危险。
国朝定鼎金陵,本兴王之地。然江南形势终不能控制西北,故高皇时已有都汴、都关中之意,以东宫薨而中止。——明·郑晓,《今言》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迁都于长安或者北京,他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亲儿子封到北部边境去统帅精锐的边军。
明兴,高皇帝以宋为惩,内域削弱,边圉勿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闰位。于是大封诸子,连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以王燕。东历渔阳、卢龙、出喜峰,包大宁,控塞葆山戎,以王宁。东渡榆关,跨辽东,西并海被朝鲜,联开原,交市东北诸夷,以王辽。西按古北口,濒于雍河,中更上谷、云中,巩居庸,蔽雁门,以王谷代。雁门之南,太原其都会也,表里河山,以王晋。逾河而西,历延、庆、韦、灵,又逾河北,保宁夏,倚贺兰,以王庆。兼殽、陇之险,周、秦都圻之地,牧垧之野,直走金城,以王秦。西渡河领张掖、酒泉诸郡,西扃嘉峪,护西域诸国,以王肃。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陿,控要害,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可惜朱元璋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四儿子朱棣会带着边军“反攻倒算”。
朱棣作为“亲王领边军”政策实际受益者,当然比自己父亲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皇帝作为实际独裁者,真正的依仗不是虚无缥缈的民心,而是切实的军队。
而南京距离北方边境实在太远,不利于皇帝控制边军。
这才是朱棣在南京登基后没多久就开始为迁都北京做准备的真正原因。
这一点,明孝宗时期的文渊阁大学士丘浚看到非常清楚:
文皇帝迁都金台,盖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戒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需要,而为四方之板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
所以我觉得朱棣迁都北京的问题上,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个封建帝王掩饰,他迁都北京就是为“一家一姓之天下”考虑。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历史教科书上说封建帝王都是民贼独夫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