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物质极端发达但是政治及其无能的年代,的确,北宋的覆灭给当时的汉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祸,但是在其境内百姓又常年生活富足,在对这一历史进行评价时,我们都是很矛盾的。
至于刚建立时候的宋朝,军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很高。反而是在赵匡胤实行“三冗”政策后,社会开始走向衰败。
实行此政策后,赵匡胤为维护统治,甚至在得知旗下一虎将谋反后,没有积极查证,只说了两个字。
张琼的死因
所谓“三冗”政策就是冗兵,冗官,冗费,其中冗兵政策导致了大量的将领被误杀,属实是帝王为维护皇家权力所做的糊涂事。而张琼就是这场变故中被杀死的虎将,当初赵匡胤得到上诉张琼的奏折后,只回复了两个字“处死”。张琼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从底层士兵做起,一直追随赵匡胤征战。传闻他臂力惊人而且视力好,因此擅长弓箭和骑马。
所以军中一直对这样有能力的而且从底层爬上来的将军颇具敬佩之意。张琼曾经两次救下赵匡胤。一次是因为在某次进攻时赵匡胤没有注意误入敌人的箭雨中,一时慌了神的赵匡胤被张琼用身躯救下,最终导致其身中数十箭,昏死过去。还有一次是赵匡胤被敌人近身攻击无路可退时,张琼带领小队人马搭弓射箭,插入敌军纵深,救下处于生命危险中的赵匡胤。
张琼因为多次护驾有功而且为人忠心耿耿,在赵匡胤登上皇位后被封为大将军,风头一时无两。但是据后世记载张琼其实只是一个粗人,除了带兵打仗之外一窍不通。历史记载,张琼经常打骂家仆而且性情十分凶残和暴利,他在得到了赏识后收敛了大量的钱财,所以也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会尊重他人,自然在官场上也不懂得为人处世,所以他的为官形象一直都是被当时的文官所不耻,认为太过鲁莽和庸俗。
由于情商很低,张琼的目中无人和豪横让他在朝堂上没有自己的关系网,所以他总是会被各路官员争先吐槽,成为众人眼中的大笑话。所以这样的形象已经近乎于被妖魔化的张琼自然受到了赵匡胤身边的大红人——石汉卿的注意。
石汉卿其实本意只是想来点拨一下张琼为人不可太张扬而且需要多去与其他官员沟通,不过霸道惯了的张琼并没有理会石汉卿的一番好意,反而挫了对方的锐气。石汉卿自然也不是好惹之人,在看到这样无理的张琼后,便向赵匡胤打起了小报告。
石汉卿对着赵匡胤添油加醋地表示张琼肆意使用官家驿站的马,有意图谋反。而且传闻他不满圣上已久,意图谋反。赵匡胤被这样的言论气着了,本就来路不算太正统的他,决心杀鸡儆猴,杀了张琼给其他心存异心的人一个提醒,所以即刻回复“处死”来处置所谓的张琼谋反事件。
为什么赵匡胤要杀自己的救命恩人
赵匡胤作为堂堂一国之君,张琼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为何他立马就决心处死张琼,没想过静静调查事实?这就与赵匡胤一直以来疑神疑鬼的性情有关。
后周一片混乱时,他利用着在五代十国积累下的财富和人脉得到了众人的青睐,于是“黄袍加身”,成为皇帝。但是赵匡胤自己原先的出生十分贫寒而且血统不正,所以坐上了皇位后,他一直忧心人们的意见。
由于赵匡胤是靠着军队支持才发家的,所以他本人对于手握兵权的人十分疑虑,本身他自己的上位就离不开军队的震慑,所以他很害怕张琼“功高震主”,成为自己日后的心腹大患。此前,赵匡胤就已经选择实施了“三冗”政策。
他分割宰相权力给中书省和枢密使,前者负责官吏升降,后者负责管理,调动官吏的实权这样一来就掌握在了皇帝手里。而且他设立了直接向皇帝负责任的三司,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中心地位。
这样激烈的官场人事变动自然波及到军中,武官的权利受限于军中安插进来的文官,门外汉管理专业性人才的不良好制度就由此开始了,此外军中是赵匡胤最担心和最看重的地方,所以他常常频繁调任武官,以期让自己的军队掌控权利更大。石汉卿对张琼的告密恰恰戳中了赵匡胤的痛处,作为一个拥兵而上位的皇帝,他不能忍受将军的不忠,所以很快就处死了张琼。
结语
张琼的死因与赵匡胤的“三冗”政策有密切关系。此政策对于日后北宋的凄惨结局也奠定了结局。长时间的疏于管理军队和内行的将军们被杀让北宋的军事管理人才大为流失,以至于士兵战斗能力低下。
所以后期的宋朝长时间被辽国侵扰,而且多次战败赔款,即使后来增强了兵力加大了军队训练力度,北宋军队的实力还是上不去。
这样的战败赔款局面让北宋不得不再去征兵,再去拿钱贴补战场,循环往复,后来就只得强征男丁才能勉强堵住前线的吃紧,民众的军需税收也不得以增多了。即使向民众疯狂加税,北宋朝廷的经济赤字也越来越严重。
赵匡胤的政策本意是想巩固皇权并且集权,但是过于疑心的他还是杀掉了不少风雨中与他走过的忠心将领,甚至还设计军队管理制度,分割了将军的前线管理权力给不懂得打仗的文官,这样大的私心客观上让当时的时局更乱了。
积弱的北宋在后期因为军事力量的巨大悬殊而丢失都城,靖康之耻后也长期无法吸取教训,成为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政权,这一切都让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更加懂得发展国防的重要性。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愿我们继续坚定走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