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按】《董元奔史论》以历史时序结撰,每篇2000字左右。本篇为“唐肃宗至宪宗时期(756-820)”第五篇,原创权益受受头条维权机制及国家维权监管系统全网保护。
(插图一:唐都长安)
由于和平时期的皇帝在做太子时总是跟宦官生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是宦官养大的,他们对宦官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只要政治条件允许,宦官总是要干政;而宦官长期生活在宫中,对国政特别是对民情知之甚少,他们一旦干政就会使社稷陷入危难境地。宦官干政在秦汉时期时有发生,秦朝的赵高、汉朝的何进都是因干政引发天下大乱乃至改朝换代的著名宦官。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分裂的时期长于统一的时期,即便统一也是有限的统一,政局的快速变幻掐断了宦官干政的机会。
隋唐皇帝虽然都熟读历史,熟知秦汉时期宦官干政的危害,但是由于天下太平,皇帝、皇太子与宦官的亲密关系逐渐得到加强,宦官干政现象遂于唐代宗时期再度出现。不过,唐代宗重用宦官的目的不同于秦汉皇帝,秦朝皇帝秦二世,汉代皇帝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等大事小事都要依赖宦官,皇帝本人是低能儿,唐代宗则是一个善于耍弄权术的皇帝,他只是利用宦官抑制权臣,成功之后他也会限制宦官权力甚至处死一些擅权的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就是这样被唐代宗处死的。但是即便如此,宦官势力还是在唐代宗时期崛起,宦官势力成为唐代宗执掌国政的一股巨大的掣肘力量。
(插图二:唐军)
唐德宗李适早在做兵马大元帅兼太子时期,就亲眼目睹了尾大不掉的宦官势力对父皇唐代宗权力的削弱,他于大历十四年(779)继帝位后,迅速采取措施打击宦官势力,甚至根除了宦官干政现象。唐代宗都不能根除宦官干政现象,唐德宗是怎么做到的呢?
唐代宗之所以不能根除宦官干政现象,那是因为他害怕朝中大臣权力集中会削弱皇权,一定程度的宦官干政可以帮助他平衡朝臣。刚继位的年轻气盛的唐德宗在成功剥夺了平息“安史之乱”的三朝元老郭子仪的兵权之后,认为自己可以压制住朝臣,他遂一方面亲近朝臣,一方面放开手脚打击宦官。唐德宗继位几个月后,派宦官前往淮西给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宦官收受了李希烈的绢帛、骏马和奴婢,唐德宗遂对其处以章刑并流放边地,唐德宗以此事为由头,对早先收受节度使和朝臣大量礼物的宦官进行严密调查和严肃处理,还处死了像刘忠翼那样的有权有势的宦官,唐德宗并以此严禁宦官参预国家大事。唐德宗打击宦官势力,相当于扩大了朝臣和地方藩镇的权力,朝中大臣和藩镇们当然高兴,即便是被削了兵权的郭子仪也支持唐德宗,毕竟郭子仪是唐代宗的亲家,郭子仪的子侄们还在朝廷做官或在地方上做节度使。宦官势力遭到打击后,朝臣紧紧围绕在唐德宗周围,唐德宗大有成就感。
然而,唐德宗贬斥宦官的政策只实行了几年,他便自兴元元年(784)开始拥抱宦官,疏远朝臣,并侵夺朝臣权力授予宦官,直至贞元二十一年(805)他驾崩。在贬斥和打击宦官干政方面,唐德宗缘何不能善始善终呢?这就得说说“奉天之难”了。
(插图三:奉天遗迹)
唐德宗继位之初,他打击宦官势力,亲近地方节度使(藩镇)和朝臣,宦官势力被镇压后,唐德宗不甘心地方藩镇从宦官手中获得了新的特权,遂下诏削藩。藩镇是在唐肃宗、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做大的,说到底,是唐朝皇族和各地节度使合力平息了“安史之乱”,节度使(即藩镇)拥兵自重成为准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他们夺取的一部分叛军的特权,而皇帝夺取的是叛军的另一部分特权。唐德宗削藩引发北方几个大的藩镇的极大不满,于是,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等四家藩镇联合造反。建中四年(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和泾源节度使朱泚也相继叛唐。
朝廷大臣特别是将军们有平叛之责,唐德宗平叛当然必须仰赖受他眷顾的朝臣们。唐德宗派左龙武军大将军哥舒曜领兵平叛,哥舒曜在小胜李希烈之后遂居功自傲,最终未能平息李希烈之叛。唐德宗又派刑部尚书、邠泾庆三州都将李怀光率兵平叛,李怀光却在阵前投降朱泚,并与朱泚合兵围攻长安。长安城破,唐德宗被迫带着后妃、宦官等部分后宫人员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唐德宗逃难途中,叛军一路追击,无官军前来勤王,是窦文场、霍仙鸣等为首的一众宦官贴心保护皇帝和妃嫔;唐德宗逃到奉天后,叛军围攻奉天,誓言诛杀皇帝,也无官兵前来勤王,危难之际,唐德宗接受窦文场等宦官的进言,下“罪己诏”向叛乱的藩镇们认罪,承诺赋予藩镇以辖区内更大的自主权。持续三年多的包括四镇兵变和泾源之乱的“奉天之难”得以平息。
“奉天之难”后,唐德宗在向藩镇屈膝之际,一方面怀疑、疏远不堪大用甚至会背叛皇帝的朝臣,一方面感激对他有救命、救国之恩的宦官,他遂逐渐剥夺朝臣的权力赋予宦官。兴元元年(784),刚刚回到长安的唐德宗限制了原为朝臣的京师卫戍部队神策军大将军的兵权,以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监左右神策军兵马使,不久,窦文场、霍仙鸣又被唐德宗认命为左右神策军护军都尉,其权力超过神策军大将军。由于藩镇也痛恨专权的朝臣,出于投桃报李的“诚意”,贞元十一年(795),各地藩镇同意唐德宗派宦官到各藩镇担任监军使,当然,监军使是不能左右藩镇行使军权的。
在朝臣、藩镇与皇帝相互争权的过程中,唐德宗重新启用宦官,通过宦官干政抑制了朝臣,“和好”了藩镇,朝臣和皇帝的权力被削弱,被削弱了的朝臣和皇帝的权力为宦官和藩镇所分割。唐德宗解除了藩镇给他带来的“奉天之难”,保存了唐帝国的国祚,但是从此他再也离不开宦官了,从唐德宗中期开始的一百年间,唐朝的宦官干政现象愈演愈烈,并最终与地方上藩镇割据、朝廷上的朋党之争成为灭亡唐帝国的三条绞索。
(插图四:唐代宫廷生活壁画)
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即便你洞悉历史得失的道理,面对历史的深坑,有时候也不得不跳进去,唐德宗就是这样带着大唐帝国跳进宦官干政的亡国之坑的。
【延伸阅读头条原创文章董元奔史论】唐肃宗至宪宗时期第二至四篇:
董元奔史论(185)安史之后佛教兴
董元奔史论(186)唐代宗善谋善断
董元奔史论(187)庙号代宗有文章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苏宿迁,高等教育工作者。中国作协网专栏作家,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系今日头条优质文史领域创作者、优质深度长文精选频道创作者、“青云实力派创作者”和“头条达人”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