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立国,就面对与强敌契丹辽国的对峙局面。此时由于西北地区党项渐渐崛起,宋王朝与党项的矛盾也逐渐激化,双方时有冲突。对党项的防御使宋的战区扩大,这时的北宋正忙于与辽在北面争夺,因而在西北地区布署的兵力非常有限。为了尽可能地遏制、抵御党项的进一步发展,宋朝仿效西汉王朝经营西北时采取的“以蛮夷攻蛮夷的”战略,积极扶持西北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利用吐蕃唃厮啰政权减轻西夏对北宋西北边疆的威胁。
青唐吐蕃首领唃厮啰亲政以后,也一改过去投靠西夏、与宋为敌的外交政策,他极力主张“联宋抗夏”。这正合宋朝的心意。双方一拍即合,组成联盟打击西夏。
宋景祜二年(1035年),元昊遣苏奴儿率军2.5万进攻吐蕃唃斯罗部。两军战于猫牛城(又作牦牛城,今青海西宁北)下,夏军大败,苏奴儿被俘。继元昊率军亲征,复攻猫牛城,一月未下,乃使人伪称约和,密遣军蹑其后,诈开城门,突入城内,杀掠而还。不久,元昊再次率兵进攻吐蕃安二(又作安儿,今青海西宁东)、宗哥(今青海西宁东南)、带星岭(今青海西宁西北)等城,进围鄯州。
唃厮啰遣部将安子罗以兵10万堵绝其退路。元昊见势不妙,率部昼夜战斗二百余日才夺得归路,但当西夏兵众至宗哥河半渡,安子罗使人决水淹之,夏兵大饥死溺死过半。
这年十二月元昊再攻河湟,唃厮啰知寡不敌众,壁鄯州城(青海乐都)不出,暗地里派人探其军情之虚实,将元昊兵所插表示河水深浅的标志移向深水区。当元昊战败逃归时,其士兵十之八九溺死水中,余者多被吐蕃俘获。从此以后“元昊遂不敢窥其境。”
此后宋又派刘涣出使唃厮啰,唃厮啰答应“约尽力无负。”宋联蕃制夏取得了一定效果。
宋嘉祐三年(1058年),西夏又攻唃厮啰。唃厮啰率众迎敌,打败西夏军队,获酋豪六人,收橐驼、战马颇众。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5年)十月,唃厮啰卒,继位者董毡仍继承其父联宋抗夏的政策。
宋熙宁三年(1070年),西夏国相梁乙埋出兵侵犯宋朝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接着又攻大顺城,夏人兵多势众,宋军死伤惨重。正当宋军节节败退之际,董毡举兵援宋,趁夏国西线空虚,“深入其境,虏获甚多”,迫使夏军不得不回撤,使宋军将士得以生还。宋神宗赐董毡玺书袍带以示奖励,不久又赐给他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
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朝攻夏,董毡集六部兵十二万相助。在西线配合宋将李宪收复兰州。董毡对宋王朝攻夏行动的军事援助,得到宋朝皇帝的赞扬,“每称其上书情辞忠智,虽中国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过如此。”
元丰五年(1082年),宋朝出兵攻西夏,董毡以亲信首领带兵前来助战。宋神宗给其立功首领行赏,封董毡为武威郡王,授其养子阿里骨为肃州团练使。西夏以割地封官来拉拢董毡,但遭到其拒绝。
元丰七年(1084年),董毡遣使持蕃文书信到宋朝,宋复其蕃文书一封,要他引兵深入攻西夏。
北宋每年所买战马,一般情况下为2万匹,最多时可达4万匹,大部分来自河湟区域及河西凉州,“熙河之役”后,战马则全部依赖河湟流域唃厮啰政权的吐蕃部族。
在北宋熙宁至元丰年间,唃厮啰政权统治下的吐蕃诸部卖给宋人的马料每年有10万石,草80万束,马15000匹左右,至绍圣年间(1094—1098年)每年售马增至2万匹,价值50万缗,大观元年(1107年)售马又增至每年3万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