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女道王焘贞幼年入道门,23岁宣告羽化引10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明朝女道王焘贞幼年入道门,23岁宣告羽化引10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嘉靖万历年间,江苏太仓一带传开了一件“奇事”。

当地一名道号为“昙阳子”的女道士,称自己已经修炼得道,跳出生死轮回,并且将要在九月九日“羽化成仙”。

这个消息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因为修道之人虽然随处可见,但真能够羽化成仙的还真没听说过。于是在九月九日那天,五湖四海的人都赶来太仓围观,大家都想亲眼看看“羽化”到底是什么样子,最后围观的人足足有将近十万。

那么,这个“昙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而她最后到底成功了没有呢?

坎坷的人生经历

要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道教什么时候最为盛行?那便是明朝。

虽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并且偏爱佛教,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据说朱棣在与建文帝争夺皇位时,还曾得到过真武大帝的帮助。相传在白沟河之战中,朱棣刚开始寡不敌众、占据下风,眼看着其就要落败,但是附近突然狂风四起,黄沙漫天,而朱棣也趁此时机长驱直入,最后反败为胜,击败了李景龙。

事后朱棣称这是真武大帝显灵,才帮助自己夺得了皇位。于是,在坐上了天子的宝座位后,朱棣便开始供奉道家神明,并且还斥巨资在道家圣地武当山修建了道观。

而自朱棣以后,明朝的皇帝那是一个比一个痴迷于道教。尤其是嘉靖皇帝与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更是整日里在皇宫里与道士们一起研究长生不老之术,甚至长达几年都不上早朝。

受此风潮的影响,民间也出现了不少知名的修道人士,比如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

而昙阳子也是出生于道教极具盛行的这段时期,不过与寻常修道人士不同的是,昙阳子修道并不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步入仕途,而是命运所致。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昙阳子原名王焘贞,出生于江苏太仓,是太仓王氏家族的后代。其父亲王锡爵和哥哥都饱读诗书,曾中过榜眼在朝廷任官。用现在的话来讲,王焘贞可以说的上是名副其实的官家小姐。

但虽贵为千金,王焘贞的人生经历却比普通人还要坎坷得多。

在出生的时候,王焘贞的母亲便因为她差点难产离世,后来是她的父亲请来了当地的名医,才保住了她母亲的性命。而王焘贞生下来又瘦又小,全身长满了疥疮,并且肤色发黄,看起来十分地糟糕。

不仅如此,王焘贞出生以后与旁人的小孩也不同,吃奶哭、睡觉哭,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啼哭,而且哭声十分地尖锐,让人心烦意乱。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王焘贞从小便不受父母的喜爱。

后来慢慢长大后,她又是展现出了与旁人不同的表现。年少的王焘贞虽然是大家闺秀,但是却对女红以及琴棋书画一点都不感兴趣,反而是偶然习得了一本道教书籍后,便沉迷其中,整日里打坐冥想。

对于女儿如此怪异的表现,她的父母也未曾多想,以为只是小女孩家一时兴起的表现而已。可是慢慢的,王锡爵也开始意识到了女儿的不对劲。

因为他给女儿请来的教书先生,女儿一点都不感兴趣,甚至还将书籍直接丢掉,无论怎么说教都不肯翻开半页。无奈之下,王锡爵便把女儿丢在了老家的院子里,任她做自己的事。

转眼间,王焘贞便已经长成了十几岁的大姑娘。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女子十几岁便要为其寻得夫家,家是当时的世家大族,所以前来攀亲的人也不少,但王锡爵却发愁地说道:这孩子还不见得能做我家闺女呢,哪里谈得上做别人家媳妇呢?

不过后来经过挑选后,王锡爵还是将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叫做徐景韶的同龄男子。

徐景韶饱读诗书,文质彬彬,并且父亲还是当时浙江布政司的参议,按理说这段婚姻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但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二人即将成婚的前三个月,厄运却再次降临到了王焘贞头上--好端端的,徐景韶突然因病去世了。

还没见上面的未婚夫在成亲前突然暴毙,这种事放谁头上也都会被说成不吉利,于是周围又开始流传起一些闲言碎语,说是王焘贞把自己的未婚夫给“克死”了。

毕竟自己还是个未出嫁的黄花大闺女,所以对于这些流言,王焘贞心里也是十分在意。为了平息众人的言论,王焘贞便跟家人说道,希望能够为徐郎守节三年。

王锡爵夫妇虽然不理解女儿的做法,但毕竟当时国家号召守节,所以便再次由着女儿给去了。

但令他们夫妻二人没想到的是,女儿这一守节,竟把自己守到了道观里去。

颇有名气的“女道士”

就在为徐郎的三年守节期满之时,王焘贞却突然神秘地向自己的父亲提道,说自己这三年间得到了仙人的指点,并且还说出了许多与道法相关的东西。

王焘贞说的有板有眼,听得王锡爵心里也是半信半疑。但毕竟女儿整日里连门都没有出过,所以王锡爵又觉得很可能是女儿在家里呆久了不与外人交流,所以精神出现了问题。

本来想着让女儿有空能够出去走动走动,但没想到的是,王焘贞竟然直接提出自己想要出家修行的想法,并且还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叫做“昙阳子”。

不仅如此,为了说服家人,她还向自己的家人展示了自己所习得的法术。后来见实在是拗不过女儿,王锡爵便在自己的官邸旁为女儿修了一个两层小的道观,而王焘贞自此便在里面开启了自己长达几年的修行。

后来,王焘贞得到仙人指点一事很快便在当地流传开来,于是不少修道的人便慕名前来拜访,而这其中还包括传说中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

王世贞与王锡爵一直交往甚密,在听王锡爵说自己女儿的遭遇后,王世贞也是一脸震惊,于是便找机会想要和王焘贞进行交流交流,顺便打探打探对方是否在装神弄鬼。

当时的王世贞与王焘贞并没有面对面交流,而是隔了一层纱。但没想到的是,一番交谈过后,昙阳子“儒释道一体”的理论听的王世贞不仅是心服口服,甚至还直接拜了王焘贞为师。

更加离谱的是,事后王世贞还亲自上门跟王锡爵说道,称他的女儿确实是有仙缘,并且还说服王锡爵拜自己的女儿为师。

要知道,此时的王焘贞也才不过二十岁,三言两语竟能够让当时的文学大家王世贞都心服口服,这在当时可以说得上“奇女子”一个。于是,这件事过后,王焘贞便被传得越发的离谱,甚至来自全国各地的修道之人都争先恐后的想要拜入她的门下。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甚至连整个朝廷都给惊动了。一时间,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家,没有人不知道“昙阳子”的名声,甚至当时还有专门的文人墨客为其作写文捧场。

宣告自己将羽化成仙

然而,就在名气发展到顶峰时期,王焘贞却又突然做出了另外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对世人宣称自己与尘世缘分已尽,修仙也已经修炼的差不多了,将要在今年的九月九日羽化升仙。

众所周知,佛教追寻的是修炼成佛,而道教追求的则是成仙。所谓的“羽化成仙”便是指修道之人修炼到一定的境界后,能够像羽毛一样离开尘世飘飞而去,即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

而王焘贞选择羽化成仙的地点,正是她未婚夫徐景韶的墓碑之前。

之所以选择这里,对于王焘贞来说也是具有特殊的意义。自从当年徐景韶去世后,她便开始沉迷于道教,并且在日后名气逐渐壮大,因此总某种程度上来讲,徐景韶的死,对于她来说也正是促成她修仙的契机。所以她如今选择这里,或许也算是想有始有终罢了。

时间转眼来到了9月9日这天,据说当天的太仓可谓是人山人海,高达数十万的人全都从五湖四海赶来,想要亲眼看看王焘贞“得道”的现场。

只见王焘贞在数万人的观看之下身着一身宽大的道袍,盘腿坐在未婚夫徐景韶的墓碑之前,双眼紧闭,一言不发。

王焘贞闭眼坐了许久都没有一丝动静,而等到人们上前察看时,发现其早已经没了气息……人群当中瞬间引起一阵骚乱,纷纷惊呼:昙阳子成仙了!昙阳子成仙了!

莫非王焘贞真的是修炼得道,羽化成仙了?

当然不是。关于王焘贞去世的蛛丝马迹,后人也进行了挖掘,最后民间共流传着两种比较靠谱的说法:

其一说的是王焘贞羽化此举其实是在“直播自杀”。长期服用有毒的丹药使得她的身体早已经是虚弱不堪,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她便想要给自己的死亡增加一份神圣感,于是便有了九月九日羽化成仙的高调说法。所以她最后的死因也并非是成仙,而是毒发身亡。

而第二种说法便是当时的朝廷在逼王焘贞自杀。要知道,她当时不过是一个年仅23岁的小姑娘,便已经声名远扬,有着众多的徒弟,并且在道教上已经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万一她发动什么变故,那将会有数万的狂热信徒追随。

这种影响力对于朝廷来说是十分具有威慑力的,所以说从朝廷的角度来讲,他们决不能留下这个祸害,因此王焘贞绝不能留活口。

这第二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王焘贞死后,她的父亲便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所以人们便纷纷猜测,这是朝廷对于王家的补偿。

但王焘贞的死因究竟是如何,我们已经无法去猜测,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修道成仙,显然是不切实际。

结语

如今再回头观看王焘贞的人生遭遇,我们大概也可以理解,其想要修道成仙,或许也只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做出的无奈之举罢了。

毕竟她从出生开始便不被父母喜欢,后来连婚嫁一事也做不了主,好不容易寻得了个如意郎君,在成婚前却又突然暴毙身亡。

此时的她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被落得个“克死”未婚夫的骂名。所以在未婚夫死后,她便萌生了出家修道的想法,并且整日里沉迷于自己的小道观当中,远离世俗、不谙世事。

而王焘贞宣布修仙,其实也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抗议。因为,最后害死她的罪魁祸首,不是丹药也不是朝廷,而是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父亲,女儿,开国皇帝,昙阳子,道教,道王,王锡爵,明成祖朱棣,王焘贞,观点评论,徐景韶,昙阳子,王锡爵,朱棣,王焘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父亲,女儿,开国皇帝,昙阳子,道教,道王,王锡爵,明成祖朱棣,王焘贞,观点评论,徐景韶,昙阳子,王锡爵,朱棣,王焘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父亲,女儿,开国皇帝,昙阳子,道教,道王,王锡爵,明成祖朱棣,王焘贞,观点评论,徐景韶,昙阳子,王锡爵,朱棣,王焘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