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虽是亡国之君,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几乎是出奇的一致:非亡国之君,却当亡国之实。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明末乱局中,面对着关外的满洲铁骑和关内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崇祯皇帝难以挑起大梁,明朝的灭亡成了命中注定的事情。
然而凡是都有事在人为,如果换成明朝16帝中的其他皇帝,有哪一位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末的动荡局势
许多史学家都曾给出结论,明亡始于万历。
万历皇帝前期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力有所提升。
但不幸的是在他担任皇帝的时候,他经历了平定蒙古人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联合朝鲜抗击日本入侵的朝鲜战争以及苗疆土司杨应龙的 播州之役。
这三场战争持续时间长,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元气。
更为悲哀的是万历皇帝天生残疾,双腿长短不一,这让他感到十分羞愧,同时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他又跟恪守礼制的大臣们发生了冲突,索性他一赌气,竟然长达28年没有上朝。
在这段时间里,明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朝廷之中大臣们拉帮结派形成党争,朝廷之外,皇室成员和豪强侵吞田产土地,恶意增加苛捐杂税,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时候辽东的建州女真部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崛起了。
努尔哈赤堪称一代豪杰,很快就统一了女真各部跟明朝分庭抗争。
在萨尔浒之战中,面对明朝人数高达20万人(号称47万)的四路大军,努尔哈赤利用自身地形熟悉的优势,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消灭了明军5万多人。
从此以后,女真势力更加势不可挡,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占尽了主动,而明朝由于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在后来追加军饷和粮草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万历皇帝死后,太子朱常洛继位。
朱常洛虽然有励精图治之心,但是却贪恋女色,继位才一个月就因食用“红丸”而死。
明朝接连逝世了两位皇帝也预兆着国运的衰败。
接下来继位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宠信宦官,自身不理朝政,整日里只以木匠活为乐。
大太监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不但拉拢大臣建立“阉党”,更是打着皇帝的名号欺压百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适逢天下大旱,持续的旱灾导致颗粒无收,活不下去的饥民们最终揭竿而起,酿成了民变。
崇祯皇帝无力改变明亡的结局
崇祯皇帝是朱由校的亲弟弟,本没有机会继承皇位。
奈何朱由校在乘船游玩的过程中不慎落水,伤了肺部,最后竟然不治身亡。
因为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在他临终之时把皇位传给了崇祯。
继位之后,崇祯立刻除掉魏忠贤,灭了阉党,同时重用周延儒、杨嗣昌、洪承畴和袁崇焕等得力干将,而且他自己也带头勤于政务,励精图治,打算一举恢复明朝昔日的雄风。
可以说,崇祯的理想是好的,但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
明朝积弊已久,并非短期之内能够恢复元气,而他年少轻狂,血气方刚,总想着一劳永逸。
这些大臣们的建议和策略,如果在短期之间见不到效果,他就会立马换掉。
而且他多疑和心胸狭隘的特点,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在他和大臣之间形成隔阂。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手中无权的普通王爷,他的性格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想要君临天下,又要面对这么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的时候,那就会产生极大地问题。
“大国之治如烹小鲜”,讲的就是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需要非常的小心翼翼。
面对糟糕的局势,崇祯日益狂躁起来,他不但走马灯似的撤换和责罚大臣,更是在关键时刻犯了妇人之仁和爱面子的毛病。
当陈奇瑜在车厢峡险要地段围住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的时候,他竟然下旨收编他们。
没想到李自成和张献忠刚一脱离险境就重新反叛,不但前期围剿工作前功尽弃,更是导致陈奇瑜和围剿的官军全军覆没。
而面对关外皇太极划定疆土,进行和谈的提议,大臣们则把这一措施看做是南宋秦桧和高宗皇帝割地求和之举,纷纷表示反对。
最后崇祯顾及面子竟然拒绝了。
这又导致了关外女真屡犯边关,甚至绕道蒙古进逼北京。
可以说崇祯不但面临着关外皇太极、关内李自成的两股军事力量,更是要跟自己的朝臣作斗争。
这样的局面,普通的守成之君是很难处理的了的。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架空历史来进行假设。
在明朝的历史当中,马上的皇帝只有两位,一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另一位是他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朱棣。
然而在替换崇祯的人选上,国人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
力挽危局的皇帝
朱元璋出身乞丐,民间戏称“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
他的位置就像崇祯时期的李自成,但是在用人方面和打仗方面远超李自成。
他的麾下不但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不世出的大将,更是有刘伯温、李善长、朱升等一大批多谋善断的文臣。
但是恰恰是这一点,决定了他成为不了那个能够顶替崇祯的皇帝。
因为崇祯的敌人中不仅有外部的,更有内部的。
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就完全不同了。
他自幼长在军中,长随徐达跟各路起义军和元军作战,锻炼出举世无双的统兵作战能力。
同时在他担任燕王的时候,面对朱允炆的撤藩和朝廷锦衣卫严密监视的时候,他也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忍耐。
这一点是崇祯所不具备的,也是朱元璋所不具备的。
在他攻进京城,面对方孝儒等大臣多加指责的时候,他丝毫不为所动,把他们全部杀光,真正实现了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
随后他先后五次远征漠北,亲自指挥大军把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落打得一败涂地。
这种军事指挥能力又是崇祯所不具备的。
所以,假如朱棣面对这种危局,他会不假思索的命令陈奇瑜把农民军全部处理掉。
然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和皇太极和谈。
随后几年,他一边会清理党争,重用贤臣,恢复生产,一般会积极准备新的战斗。
明朝地大物博,其物产和人口是女真根本无法匹敌的。
消除内患的明朝只需要休养生息若干年,利用其庞大的物质基础就能够实现对女真的碾压。
同时通过外交策略拉拢蒙古诸部,分化瓦解女真八旗,则女真之患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结语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在合适的地方用对了合适的人,就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
所以面对困难,及时地调整思路和策略,我们都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