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臣杀了隋炀帝,对唐朝有功,李世民忍9年,最终灭他三族

大臣杀了隋炀帝,对唐朝有功,李世民忍9年,最终灭他三族

大臣杀了隋炀帝,对唐朝有功,李世民忍9年,最终灭他三族

隋炀帝死于他手,在唐朝为官多年,最后被李世民诛三族

天下大势自古以来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乱世之后总会有人一统大局,应运而生的秦朝完成了第一次大一统,隋朝完成了第二次大一统,可是,这两个完成了大一统的国家都异常短命。秦朝因为二世暴政而亡,被认为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没成想隋朝也步入了秦朝的后尘。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它讲述了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去世为止一百七十多年的传奇历史。

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秦王李世民的成长历程,能看到杨广是如何一步步打败杨勇登基的。当然,那个戏言:我这么好的脑袋不知道要被谁砍下的杨广最后还是落得个被勒死的下场。

本来,杀死隋炀帝对唐朝建国有功,不说加官进爵也能安享晚年,可他却因为自己的狂妄而被灭三族。

被信任的贴身侍卫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以后,对次子杨广异常宠爱,年纪轻轻就为他封了晋王,相反,本应是下一任皇帝的太子并不受宠。这让杨广对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产生了想法。

他被甲执兵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还通过自己的计谋让杨勇一步步失去皇帝的信任。

后来,事情逐渐以他预想的方向发展,杨勇彻底失去了与他竞争的资格,只能靠装疯卖傻苟活于世。

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龙椅,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那个至尊无上的地位,等到隋文帝生病传召太子进宫的时候,他早已做好了登基的准备。

却未曾预料到隋文帝还没有驾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隋文帝看在眼里。

杨坚想起了被他废黜的太子——杨勇,可能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他突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杨广所策划的,而他的大儿子虽然有错但也并未不可救药。

他后悔了,却也只能不甘地与世长辞让杨广顺利继位。

新皇杨广继位以后为了避免步入父亲的后尘提拔了自己的侍卫兼亲信裴虔通。此人在他争夺皇位时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得杨广的信任。

虽然他也在危难之际救过杨广,却也当着杨广的面亲手杀死了他的儿子,在他的哀求中杀死了他。

大势所趋的亡国之路

杨广继位后为了彰显国力开始修建大运河,让无数劳苦人民命丧当场。不仅如此,他还三次远征高句丽,让向往和平而稳定的生活的百姓怨声载道,真可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终于,在杨广的暴政下隋末爆发了农民起义,大隋江山风雨飘摇,东都洛阳也被围困。而这个时候隋炀帝也还没有关心国家大事,只在乎自己的脑袋还能残留多长时间,性命断送在谁手。

长时间被围困他们早已弹尽粮绝,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谋求出路,大臣们建议隋炀帝发兵西北收复失地。可是,隋炀帝根本无心争斗,只想着迁都南方逃之夭夭。这让无数士兵心生不满,伺机逃跑。

中郎将窦贤带兵西逃,没过多久就被发现斩首示众。本来这一记杀鸡儆猴可以稍微稳定军心。没成想,这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叛逃。就连皇帝亲信裴虔通也起了西逃之意。

后来,裴虔通在宇文化及的支持下起兵谋反。没有任何防备的隋炀帝就此被擒,看到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裴虔通反倒想要自己的性命让他悲痛欲绝。大声质问:“你作为朕的亲信,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这样对朕。”是啊,隋炀帝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千防万防还是落得和父亲一样的下场。

他曾经为了培养这名亲信可是赏给了他无数美人和金钱,好处从没少过他,难道就因为如今不利的局势就要血刃对他有恩的自己吗?可是,没容得隋炀帝质问裴虔通就当着他的面杀死了他年仅12岁的儿子。隋炀帝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只能仰天长叹:“我何罪至此!”,然后慷慨赴死。

不知收敛终被灭三族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为了广纳人才接受了前来投奔的裴虔通,给了他辰州刺史一职。

本来,他的人生应该就此安稳,随着大唐盛世而名留青史。可他却丝毫不知低调为何物,总觉得是自己手刃了隋炀帝杨广为大唐的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就算大唐能顺利建国也要推迟好几年。

后来,秦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顺利登基。刚继位他就把矛头对准了自诩功臣的裴虔通。但朝中有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裴虔通诛杀杨广对开启大唐盛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虽然他有罪但也不能将他处死,否则虽安抚了旧朝官员,却也会让开国功臣寒心,不利于稳定朝政。

于是,李世民只能罢免了裴虔通的职务,将他流放。本以为捡回一条命的裴虔通会就此收敛一些,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他坚信自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李世民不应该如此对他,还公然大放厥词,认为是李世民忠奸不分他才会沦落至此,希望他能早日幡然醒悟接自己回国都,他还能不计前嫌继续辅佐他。

听闻裴虔通的一举一动,李世民勃然大怒,可是,为了安抚朝臣他决定隐忍。终于,在贞观九年大局已定之时他下旨诛杀了裴虔通及其三族。可能至死裴虔通仍然认为自己是大功臣,李世民此举不仁不义,冤枉了他。

或许很多人都不相信李世民仅仅是因为“弑杀旧主不仁不义”才杀了裴虔通。其实,事实确实如此,这一切都是裴虔通咎由自取。

本来伴君如伴虎就让无数人心惊胆战地伺候在君王身侧,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身首异处。这裴虔通不但对君主没有丝毫敬畏之心还大肆宣扬自己的功绩,不论当政者是谁他都是必须要除掉的对象。

或许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隐忍才为盛唐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但因为他的隐忍反而给了裴虔通一种皇帝不敢对他怎样的错觉,让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有辱君权的事,最终落得个诛灭三族的下场。

当年那个执剑杀死年仅12岁的少年,执意勒死隋炀帝的裴虔通可能从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田地,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儿子,隋文帝,隋朝,裴虔,杨勇,李世民,亲信,唐朝,杨广,隋炀帝,观点评论,隋文帝,李世民,裴虔通,杨广,隋炀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儿子,隋文帝,隋朝,裴虔,杨勇,李世民,亲信,唐朝,杨广,隋炀帝,观点评论,隋文帝,李世民,裴虔通,杨广,隋炀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儿子,隋文帝,隋朝,裴虔,杨勇,李世民,亲信,唐朝,杨广,隋炀帝,观点评论,隋文帝,李世民,裴虔通,杨广,隋炀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