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女性的地位自从原始社会之后就常年处于一种社会最底层的位置,无论是官宦皇族还是平民百姓,重男轻女的思想全都已经根深蒂固。当然,整个历史洪流之中,也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无翻身之日。
诸如武则天,虽为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到了皇帝身边,极尽恩宠之下逐渐掌握了大权,甚至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名垂千古。当然,也有一些女性也并不被世人所理解
例如引得吴三桂临阵倒戈的“陈圆圆”,虽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举动充满男子气概,但是陈圆圆也因此被称为是“红颜祸水”,同样被人如此评论的还有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历史对“杨贵妃”的形象究竟有哪些误解和被理解呢?
一、“羞花”容颜杨玉环
1.名门明珠
从姓氏就可以看出杨玉环家族乃是隋朝的名门大家,虽然其出生在唐朝,但丝毫不影响其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杨玉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也算是名门之中的掌上明珠,但是祸福相依,杨玉环的父亲在早年的时候被李世民所杀。
杨玉环的童年在三叔的照料之下度过,虽说失去了父亲,但叔叔依旧对其非常疼爱,早年的时候杨玉环受到了完善的教育,除了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精通音律,琵琶和歌舞等等,再加上其绝美的容颜,很快就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
2.机缘入宫,备受恩宠
唐玄宗继位之后,开元盛世降临,大唐进入一个非常繁荣的局面,恰逢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作为名门女子也是受到了邀请,就是这一去,杨玉环开始和大唐朝廷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婚礼进行期间,咸宜公主的同胞弟弟李瑁很快就看见了杨玉环这绝美的容颜,一见倾心并且将其迎娶回宫,此时的杨玉环就成了李瑁的寿王妃,婚后俩人也是十分恩爱,但是没过多久,李瑁之母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她的去世让李隆基伤心欲绝,自此开始郁郁寡欢,对朝中的后宫不闻不问。由于对武惠妃长久的思念,导致他无心处理朝政,此时就有属下对唐玄宗建议说:“杨玉环长得还可以,应将其召入宫中。”
当时的唐玄宗非常赞同,但是杨玉环毕竟是自己儿子的王妃,他是不好下手的,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假借为太后祈福的名义,革除了其贵妃的身份,让杨玉环去寺院当了道士,而后杨玉环便再也没有回过寿王府。
一段时间之后,唐玄宗以祈福完成的名义将杨玉环直接并入自己的后宫之中,并且将其册封为贵妃之后再也没有封过皇后,也就是说杨玉环此时虽然没有皇后的头衔,但是在地位上已经完全超过了皇后,寿王李瑁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意见。
成为唐玄宗的妃子之后,可以说是备受恩宠,无上荣耀,有了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便不再顾及其他嫔妃,整日和杨玉环一起饮酒赋诗,乐趣无边,宠爱之至,无人能及。
按照唐朝当时的传统来说,帝王有独立的寝宫,为了避免后宫的尔虞我诈,是不允许夜宿在嫔妃寝宫之中的,但是唐玄宗为了杨玉环打破了传统,时常夜宿在杨玉环寝宫之中不说,还迷恋上了杨玉环的“打呼噜”声。
这是杨玉环熟睡时候的一个小癖好,唐玄宗却将其当做享受,整日都要伴随着杨玉环的呼噜声才能睡得着觉,后续甚至发展到没有杨玉环的呼噜声就会失眠,据说当时杨玉环曾因为一些琐事被赶回娘家,就是因为睡不习惯就将其接了回来。
二、世人对杨玉环的形象误解
1.体态形象存疑
世人对杨玉环形象的误解最早就是基于唐玄宗对其的宠爱,多数人认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其实有些过了,在他们看来杨玉环的真实形象并没有那么美若天仙,在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之下产生了误解,所以早在唐朝之后就产生了诸多疑虑。
当然,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否定,因为唐朝皇室此前是“鲜卑”族的后裔,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所追求的“胖”其实是身体强壮健康的意思,而唐朝所普遍追求的胖也只是代表男性的壮硕,所以对于杨玉环这个前隋朝的贵族后裔来说自然不受约束。
对杨玉环的体态形象的疑虑,很快就在一系列的佐证中被打消,当然,后续的一些其他形象的误解又很快出现。
2.后续戏曲中的“风流”形象论
杨玉环的故事自然是大量地流传到了后续朝代,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戏剧自然是一种比较主要的讲述形式,其中关于杨玉环形象的建树也会有很多种,比如在《梧桐雨》中的杨玉环,就呈现出一种“风流”的形象。
其中对杨玉环的形象从情感态度方面进行了否定,早在杨玉环和李琩的婚姻关系破裂的时候,就已经对其情感态度产生了质疑。
因为杨玉环在被李隆基召入宫中之后,并没有对这段婚姻表现出不舍,另外,杨玉环对其和李隆基的感情同样被怀疑不忠。这次怀疑来源于杨玉环和她的义子安禄山,相关记录都有俩人“出入宫殿,日久情密”的说法。
最后这件事情被杨玉环的哥哥发现之后上奏朝廷,安禄山因此被发配,杨玉环对此却非常伤心。这件事情无疑是体现了杨玉环“多情”的形象。
以至于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有传言说安禄山叛变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抢回杨玉环,这场叛乱最终导致了唐末大量割据势力的出现,杨玉环也是香消玉殒,祸国殃民的多情形象最终愈发被人们所肯定。
三、后续的被理解
1.情感专一与叛乱的真实原因
杨玉环“多情”的形象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本不允许杨玉环如此做。方才提到过,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任何女性对感情的不忠都会招致千古的骂名,除非圣旨降临,否则不会轻易不忠于婚姻。
这种必然招致死罪的举动对于当时备受宠爱的杨玉环来说自然是不屑为之,所以对其“多情”与“风流”的理解是一个误解,而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世人理解的那样不堪,至于引发叛乱,就更加无从谈起。
当然,唐朝后期局面的出现,和杨玉环有着必然的联系,当时杨玉环是唐玄宗的掌上明珠,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杨玉环独掌后宫以来,其整个家族都被提携,朝中官员几乎都被杨玉环的家族成员垄断。
杨玉环那身为市井流氓不学无术的弟弟,都被直接调到朝中任职,唐朝朝政几乎已经快要被杨氏一族专权,自然是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而杨玉环方面对安禄山的维护自然是被怀疑“不忠感情”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杨氏专权已经引起了朝政内部的不满,安禄山很有可能是看到了这一状况预见到了动乱的必然性,才直接发动叛变。作为杨玉环的义子,在叛乱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一定是无人相信的,杨玉环也是如此。
或许是对义子的宠爱,或许是担心自己被连坐,就当唐玄宗决定发兵征讨平叛的时候光明正大的进言说,“与其派兵去剿灭安禄山,不如将其感化,等待其幡然悔悟”正是这种迷惑性的发言让更多人怀疑杨玉环和安禄山有染。
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杨玉环如此做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同宗哥哥杨国忠,当时的杨国忠身居丞相位置,独揽大权,已经引起了朝中的不满。面对叛乱玄宗要御驾亲征,并且准备下令太子李亨监国,治理朝政。
李亨也属于不满杨国忠作为的众人之一,他担心唐玄宗这一去,自己就会被李亨找借口除掉,才在暗中授意妹妹杨玉环请求皇帝改变决定,杨玉环才说出了这样的话,甚至用自杀威胁玄宗,最终导致计划被搁置。
2.公认形象的出现
这次事件水落石出之后,杨玉环“红颜祸水”的形象最终被人们所认同和理解,毕竟从唐玄宗对其极尽恩宠开始,她就恃宠而骄,祸乱朝政不说,在地方战乱爆发之时甚至左右皇帝的平叛计划,其形象已经崩塌而无法挽回。
总结
众人所理解的杨玉环形象,红颜祸水是最好的概括,这个形象最终导致了杨玉环的死亡。叛军形势扩大之后,皇帝带众人出逃,此时仇恨爆发,逼迫皇帝处死了杨玉环,看来红颜祸水,也是多薄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