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本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一个原本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却又奇迹般的成了封建社会里地位最高的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并没有彻底忘记自己农民的身份,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只是干活的内容,从以前的田间劳作变成了批改奏折。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间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农民的措施,对天下百姓朱元璋有着足够多的包容。但是朱元璋却异常痛恨两种人,一个便是官员,另一个便是和尚,朱元璋对这两个群体的人真是“关照有加”。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这很好理解,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然而农民却又是那些贪官污吏压榨的对象,封建社会的农民天生便对官员有一种厌恶感。朱元璋自认为是农民的代言人,站在农民的角度看,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朱元璋会对明朝的官员这么狠了。其中动机,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也有来自农民的报复意思在里面。那和尚又是什么时候招惹到朱元璋的呢?
请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发迹之前,曾经当过一阵和尚。按道理来讲,在危难之际是寺庙收留了朱元璋,朱元璋理应心存感激才对。其实不然,虽然朱元璋靠着寺庙救济才熬过了一段时间,但是朱元璋在寺庙里过的日子却不是人过的日子。朱元璋进入到寺庙里后,每天都需早起晚归,每天的劳做量十分大不说,精神上也不好受,当时朱元璋是亲手埋葬了父母哥哥后,走投无路才投奔到寺庙的,在寺庙的每个夜晚不仅思恋双亲,平日里还要面对寺庙和尚的恶语相向。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朱元璋在寺庙里待久后,便发现寺庙里的和尚都是些光会耍嘴皮子的懒惰之人,和横梁里的蛀虫一般无二。朱元璋的这一段寺庙经历,让朱元璋对和尚这个群体失望透顶,印象自然是差到不能再差。但是在朱元璋初登大宝的前几年,朱元璋对和尚这个群体还是报有善意的,寺庙不但可以不受拘束的打理自身的事务,还可以从国家那里拿到丰厚的补助。但是好景不长,步入晚年的朱元璋性格多变且易怒好杀,马皇后的死更加刺激了朱元璋。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明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社会慢慢恢复了正常生产,百姓也都能安居乐业了。此时回过头来一看,经过大移民后的明朝土地增长却不尽如人意,追究源头,朱元璋却发现大部分良田竟然都被寺庙攥在手里,而且明朝初年寺庙众多,光是寺庙用地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不细想还好,这一细看,朱元璋着实吓了一跳。而且和尚还是一群不交税的蛀虫,新仇旧恨一起涌上朱元璋的心头。
请输入图片描述
胡惟庸案过后,朱元璋发了狠,干脆连寺庙那群碍眼的光头一并解决干净,我们的农民皇帝干事就是这么干脆利落。发朱元璋发布“百日谕令”,要求在一百天内,强行推动寺庙的合并。将所有的小型寺庙合并到大寺庙中,看起来是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事实上,不过无非借此手段大量淘汰掉寺庙。并获取寺庙房屋以用他途,此举超过了历史上大多数行政干涉佛教的力度,这场运动,当时就使寺庙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三。
请输入图片描述
百日谕令的效果非常之好,帝国不仅收获了无数良田,还获得了不少人口,帝国的税收水平又能上升一个台阶。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没打算就这么轻易的放过和尚这个群体。1394年,洪武皇帝对于佛教最后一次干预,他颁布《避趋条例》,规定僧人不许化缘,不得与士绅联系,不得与官员俗人为朋,不得接受未成年人为沙弥。僧人们必须住在规定的寺庙之中,不要乱出门。洪武皇帝的一套组合拳下来,盛极一时的佛门,也能偃旗息鼓关上寺门,老老实实敲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