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明末清初这段波云诡谲的历史上,祖大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一代名将”,多次击败黄台吉,投降满清迫不得已。也有人说他“祸国无穷,不为人子”。
哪怕时至今日,祖大寿仍然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斯人已逝,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估计祖大寿自己都不会想,他死后两百多年,自己的坟茔多次遭到盗墓贼,陪葬品被一扫而空,甚至整个将军墓都被老外打包带走,送去了加拿大博物馆公开展览,成为了人家的镇馆之宝……
“不得已”的祖大寿
祖大寿生于隆庆三年(1569年),卒于顺治13年(1656年),享年88岁。这在七十就是古稀之年的古代,已经可以称得上十分难得了。
但对于祖大寿本人而言,当年战死在锦州城下,或许也比现在里外不是人的活到88岁更好一些。
祖大寿原名祖天寿,叫了这名字快50年了,就因为新上位的皇帝下令不准以“天”为名,“不得已”的去掉一横成为了“大寿”。
崇祯四年,黄台吉派兵保卫大凌河城,身为守将的祖大寿硬是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坚守城池三个月,面对敌人的多次劝降都不为所动,粮食耗尽之后甚至出现了“杀人相食”的惨剧,“不得已”的选择了投降。
“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现在祖大寿自己降了,黄台吉十分高兴,不但亲自出门迎接,还拉着祖大寿的手一起盟誓祭天,并“热心”的安排人给他剃了金钱鼠尾。
祖大寿“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次只是诈降,主动跟黄台吉提议,要带兵去“偷”锦州,黄台吉“欣然应允”。结果祖大寿去了就组织兵力抵抗后金,哪怕自己儿子祖可法可能会因此蒙难也在所不惜。
可惜,大厦将倾,以祖大寿一己之力又当如何?终究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七月,黄台吉包围锦州,这一次虽然有了援军,但很可惜,来支援的洪承畴自己都被清军俘虏,解送盛京,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这一次,祖大寿坚守了一年多,城内又一次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不得已”的他只得再次选择了开城投降。
锦州失陷,塔山、杏山也相继沉沦,关外仅剩宁远一城,后患无穷。
投降满清,祖大寿受封汉军正黄旗总兵,入关后还被安排入住满城。但这些所谓“恩宠”并没有改变祖大寿内心的“不得已”,除了之前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什么作用都没起到的劝降信,再未给满清出过一份力。
但,这些并不能改变因为他的投降而产生的恶劣后果。
后世曾有人用这样一副对联评价祖大寿的一生: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里外不是人”的祖大寿不会想到,200多年后,自己的整个墓葬竟然被“后人”卖给了外国人。
变卖“先祖墓葬”的盗墓贼
1919年的一天,一个叫做乔治·克罗夫茨的英国人来到了位于北京南城城外的铁匠营,孤身一人走到一个偏僻的角落等了一会儿,一个骨瘦如柴,眼睛里充满了狡黠神色的中国男子一路小跑的来到了他的面前。
两人低声交流了两句,,这个男子就点头哈腰的将克罗夫茨让进了一个小屋子里进行“洽谈”。
民国时期,社会混乱,这就让克罗夫茨等外国人看到了机会,从中国顺出去了一大批的古董文物。
不过,克罗夫茨和其他来“寻宝”的外国人不太一样,或许是见惯了金银珠宝的缘故,他更想收集一些“独具收藏价值”的文物。
面前这个男子通过偶然的机会得知了克罗夫茨的诉求后,想办法和他取得了联系,说自己正好知道一种鲜为人知的“宝贝”。
他说的宝贝是什么呢?
克罗夫茨十分好奇,大老远的跑到了铁匠营,在屋子里随便聊了聊,就跟着中国男子再次出门,左拐右拐的来到了永泰庄。
这里是祖大寿家族墓园所在地,时过境迁,当年在满清备受尊重的祖氏家族,早已不知去了何处,墓园之中也长满了杂草。至于陪葬品,在祖大寿下葬后不久墓就被盗墓贼光顾过,墓志都丢了。
当克罗夫茨拨开了一人高的杂草看到面前的一幕时,直接愣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辉煌的石门(石雕照壁),石门的两侧则是一对3米高的身着明朝官服的文臣、武将石像、以及一对骆驼石像,石门的后面是一座石冢,前面还有一张石桌。
望着面前的场景,克罗夫茨充满了疑惑,不知道这人带自己来别人的墓园来干什么。
中国男子随意的说道:“只要你看得上眼,价格给够,这些东西随便挑。”
克罗夫茨怀着好奇走上前去,看到照壁上分别雕刻着麒麟和鹿猴图,看起来十分精美,而且的确有些年头了。
在门楣上还有一块长方形区域,上面刻有满汉铭文,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东西都看不清了。汉文的前几个字应该是“皇清诰封光禄大夫”。如果他认识满语的话,会看到满语的后半部分写的是“……公之墓”。
看着面前的石雕,克罗夫茨感到越发的好奇,问男子为什么要卖这些,人家的后人同意吗?
谁曾想,他这话刚说出口,那名男子突然而然的就哭了,说这墓园是明末名将祖大寿的,他自己就是“祖大寿的后人”、
当年先祖死后安葬在了此处,后来遗骸迁葬回老家,此地只留下了衣冠冢。
这个男子最近过的很贫困,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决定将祖先的墓园打包卖掉,相信先祖地下有知也会理解的。
克罗夫茨不知道祖大寿是谁,中国男子就跟他讲起了“先祖”的过往事迹,并添油加醋的将他渲染成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
克罗夫茨在中国生活多年,对文物也有一定的了解,指着石像生问中国男子:“石像穿的衣服,不像是清朝的衣服啊,不是‘剃发易服’吗?”
那名男子很明显迟疑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这是大清皇帝特别开恩,才得以用的前朝石像。”
克罗夫茨听后只是“哦”了一下,点了点头。
虽然墓园里还有其他几座坟茔,但显然并不如“明朝将军之墓”有收藏价值,因此专门出高价,将祖大寿的墓葬全部购买了下来。
不过,这也就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不是金银珠宝或者瓷器之类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石雕文物,光单个石人就最起码4吨重,他买下来又怎么才能带走呢?
克罗夫茨只是个皮货商人,终究是要离开的,这些大件东西挪走都费劲,更别说漂洋过海了。
当然,这些就不是“祖大寿后人”操心的事情了,眼见多了这么一位出手阔绰的买主,他心里正乐着呢,突然就听到克罗夫茨提出:“为了纪念我们的这次交易,不如一起合张影吧!”
“祖大寿后人”一听这话,脸色当即一变,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爽快的答应了。
于是,在场的人们就一起合了张影。
克罗夫茨不知道的是,“祖大寿后人”其实是男子伪造的身份,他其实就是一个盗墓贼。到祖氏墓园盗墓时,发现陪葬品都被“前辈”挖掘干净了后,就想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直接把人家的整个墓葬打包往外卖。
反正祖大寿本人也不可能从宁远“揭棺而起”,千里迢迢跑北京来找他“算账”。
虽然关于墓葬石像的服饰和发式是盗墓贼随口编的,但的确可能符合历史。
当年祖大寿跟着满清入关进京时,已经年近八旬,很可能已经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再加上清廷刚入关,人心不定,制度不全,给祖大寿一些“恩典”也是可能的。
一去经年,再难回国
为了将墓园里的这些珍贵文物统统带走,克罗夫茨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专门花费重金包了好几辆马车,并对其中一些做了专门改造,才将文物运离北京,一路朝着天津行去。
如果是在政局稳定的国家,克罗夫茨想要偷偷的将文物运出国并不容易。偏偏遇到了混乱不堪的民国,而且还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民国,海关什么的基本上形同虚设。
克罗夫茨的这些文物很轻易的就被送上了一艘轮船,然后飘扬过得的前往了加拿大。
巧合的是,当时加拿大多伦多刚刚开设了一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博物馆方面正为藏品太少,吸引不来游客而头疼呢,一听克罗夫茨从神秘的中国运回来了一座“墓园”,当时就来了兴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之拿下。
经过一番洽谈之后,安大略博物馆以高价买下了祖大寿墓园石刻,专门开了个展厅来展览。
一切布局都参照在北京时的模样,分毫不差。
时至今日,百年过去,祖大寿之墓仍然留在加拿大供人参观。
近些年来,有人认为加拿大所藏之墓可能并不是祖大寿本人的墓,提出应该是祖可法的墓。还有人根据1993年永泰庄墓葬遗址出土的墓志盖中“封显考 进光禄大夫固山额真加伯爵荫溪祖公墓志铭”一句,推测加拿大所藏的应该是死于顺治十六年的祖泽润(祖大寿从子)的墓。
不过,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祖大寿本人用明朝风格的石像生可以视为满清对祖氏家族的拉拢,但祖大寿的几个儿子,除了跟着吴三桂造反的小儿子祖泽清,基本上忠于清朝的。尤其是祖可法,在卖国求荣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身份,如果用前朝石像生,实在说不过去。
祖大寿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悲剧,身为明朝大将,备受器重,能分别坚守大凌河城、锦州三个月、一年,投降之后也跟进曹营的徐庶一般,足见其忠诚。
不过同样的,祖大寿的怕死投降行为,却也让他成为了被后人瞧不起的“贰臣”,往往和号称“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并提,不过袁崇焕是正面形象,而祖大寿则是反面人物。
祖大寿降清而不是自杀,是他的自主行为。但死后,自己墓园为盗墓贼所卖,被送去异国他乡,有家难回,就非他所愿了。
只能庆幸祖大寿的遗骸并没在坟冢之中,不管他是良将还是贰臣,首先都是一个中国人,要是遗骨在加拿大博物馆被人参观,就实在有辱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