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天选姬昌,李雪健老师不该被诋毁

天选姬昌,李雪健老师不该被诋毁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即使身处大牢之中,姬昌依旧没有让儿子为了自己改变,而是让姬发继续做自己。

这番言语最终动摇了姬发内心对殷寿的信任,也让他在看清殷寿真面目之后迅速走上了反叛之路。

没有谁需要为了别人而活,从一个饱含稚气的青年到独当一面的勇士,从敬仰英雄到成为英雄,姬发的成长之路是《封神第一部》的故事主线。

而这样的情感内核设置,同时也对《封神演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封建思想观念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使这部新时代下的《封神》有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内核。

除了帮助姬发走上正确人生道路之外,姬昌这一角色在《封神第一部》的故事中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角色定位,即一个忠诚的臣子和一个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

相较于帝乙对殷寿的漠不关心,殷寿对儿子殷郊的严厉,苏护对苏全孝的冷漠,姬昌并没有去逼迫自己的儿子去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也从来没有因为说特别喜爱其中的哪个儿子,而对其他孩子差别对待。

正如姬昌在收养雷震子所说的那句:“就算它是妖,是善是恶,也全看以后教诲如何,岂能妄下定论?”

在原著的故事中,姬昌被描述为一个圣人,即使纣王将他关入大牢,杀害他的儿子,他仍旧恪守君臣本分,始终不曾对纣王发动战争,直到姬发即位。

仁慈、博爱、睿智、恪守君臣之道是姬昌在原著中的最大特征,这些特质其实在影片中也都有所还原。

相较于影片开场冀州侯苏护统治下的冀州兵强马壮,姬昌统治下的西岐大兴农业,人民生活宁静富足。

即便因为殷寿的倒行逆施而招致天谴,西岐的存粮依旧能够保证民众三年的生活。一个注重农业生产、不愿发展武力、懂得体恤民心的诸侯是姬昌首次出场给观众带来的直观印象,而也更能引发观众猜想,是怎样的一个君主能够让眼前这个一脸和蔼、恪守臣道的老人最终被逼无奈之下选择了拿起武器?

当殷寿呈上用伯邑考的肉制成的肉饼给姬昌时,原著中的描述是姬昌已然知道这是用伯邑考的肉制成的,但是为了打消纣王心中的顾虑,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吃下了眼前的肉饼。

而电影中给姬昌的算卦技能加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算卦者什么都能算,却唯独不能算自己,也就是说姬昌完全不知道自己此番来朝歌将会面临怎样的艰难考验,更不可能知道在自己入狱之后,伯邑考竟然会亲自带着奇珍异宝来恳求纣王释放自己的父亲。

影片在此处对原著的改编,可以说既强化了姬昌这一人物形象仁慈、忠诚的一面,避免了原著中一方面不断强调姬昌身上的美好品行,另一方面却又在此处将姬昌描摹成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惜食子的矛盾体,同时也让纣王的残暴面目进一步暴露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姬发对于武器的选择其实颇有深意。从小在父亲这个所谓“西岐农夫”的教导之下,一心向往成为一名武士的姬发身上不仅有勇猛果敢的品质,同时也继承了父亲宽任待人的品格。

当其他质子都是手拿杀伤力异常凶狠的刀剑,唯有姬发选择了灵活柔韧、更加侧重于防御的弓箭。在真实的历史中,对后世中华文明印影响深远的周朝礼制文化中,就包括有射礼。对于当时的贵族男子而言,射礼可谓是衡量道德标准的重要礼仪之一,并且有着堪称复杂繁琐的一整套礼仪规范。

从“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到《封神演义》原著,再到后来的戏剧、评书,以及近现代的影视剧、电影改编,《封神》所要讲述的故事其实早已成为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

选择将这样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对乌尔善和他的团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影片最终的改编仍然给银幕前的我带来了不少惊喜,无论是对纣王、妲己、姬昌父子等角色的重新塑造,还是对故事主线的重新梳理,都能看出主创团队是真的想将这个极具文化特色、民族精神的故事讲好,并在其中融入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原著,父亲,封神,纣王,影片,故事,儿子,姬昌,姬发,李雪健,观点评论,殷寿,纣王,伯邑考,姬昌,姬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原著,父亲,封神,纣王,影片,故事,儿子,姬昌,姬发,李雪健,观点评论,殷寿,纣王,伯邑考,姬昌,姬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原著,父亲,封神,纣王,影片,故事,儿子,姬昌,姬发,李雪健,观点评论,殷寿,纣王,伯邑考,姬昌,姬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