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德定王朱翊錧:挑战张居正新政,诸子取名烧死礼官大量脑细胞

德定王朱翊錧:挑战张居正新政,诸子取名烧死礼官大量脑细胞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身处济南的德王朱翊錧为了一口白米饭,上疏向当朝皇帝明神宗朱翊钧诉苦。他在奏疏中称,德藩的岁禄中原本有一千石为苏州府递解的白熟粳米和粳糙米,如今被折以白银,山东地方不产米,王府无处购买,让吃惯了白米饭的他难以下咽。故请求皇帝网开一面,准许改回原貌,继续让苏州府每年递解一千石粳米给德藩,以慰劳他那受折磨的肠胃。

“德王奏:‘该府原额白熟粳糙米一千石,坐落苏州府递年徵解本色。今改议折银,山东地方不产米,食用匮乏,仍乞徵解本色。’许之。”(《明神宗实录》)

那么德藩的一口白米饭是怎么变成折银呢?这一切要从朱翊錧在位之时说起。

一口白米饭之争

朱翊錧(音guan),生年不详,为德恭王朱载墱嫡长子,生母德恭王妃刘氏。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被册封为德世子,而德恭王妃刘氏受封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二月。由此可以判定朱翊錧大约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月,东城兵马副指挥董尚德之女董氏,被册封为德世子妃

万历二年(1574年),德恭王朱载墱薨逝,享年46岁。随即朱翊錧受命管理府事,待服阕之后再袭爵。

“(万历二年十二月)丙辰……准德世子翊馆管理府事。以德王载墱初薨,令俟服满请袭也。”(《明神宗实录》)

万历五年(1577年)四月,德世子朱翊錧袭爵,世子妃董氏同时晋封为德王妃。朱翊錧袭封后面临的第一桩大事,就是碗中的那口白米饭。此事追根溯源,要从他的老祖宗首封德王朱见潾说起。

因为父皇明英宗的一意孤行,德庄王朱见潾幼年与大哥明宪宗朱见深在冷宫中抱团取暖。夺门之变后,朱见潾的日子瞬间发生天翻地覆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在皇宫中四处撒欢,还被钱皇后收养,吃的方面自然呈直线上升,以南方产的白熟粳米为食。即便是搬离皇宫出居诸王府,依然有白熟粳米供应。

长期的米食将他的嘴养叼了,以至于每餐无白米饭不欢。奈何亲王成年后必须之国,为节约运输成本,朝廷又规定宗室的禄米按藩地内的出产拨给,也就是说当地产小麦就给小麦,当地产大米就给大米,若当地只产小米,那就只能天天以小米为食。山东自然不产大米,如此之国之后朱见潾就得挥泪与白米饭说再见。

对此朱见潾坚决不干,离京前对明宪宗表示自己吃惯了白米饭,之国后难以措办,请求大哥给予支援。明宪宗对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那可相当的疼爱,当即就下旨特令拨与白熟粳米二百八十三石,同时从德王本年度一万石岁禄中分出三千石改作苏州糙粳米,当然这都属于一次性的特赏,吃完就要自己想办法。

白米饭

朱见潾抵达济南之后,又屡屡上疏向大哥哭述自己吃不上白米饭有多惨。目的只有一个,想让皇帝继续给他供应粳米。受不了弟弟哭闹的明宪宗只能一步步妥协,先是同意将德藩的一千石岁禄改为苏州糙粳米,之后又从一千石之中划拨出二百八十三石以白熟粳米相抵。

德王的口腹之欲是得到了满足,可苏州方面为这一千石粳米,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州府每年为完成解送德藩一千石禄米的任务,需要加耗车脚米,也就是押送途中人吃马嚼的损耗高达三千四百四十石。

万历七年(1579年),应天巡抚胡执礼上《查新理洲田亩粮米事宜》疏,德藩禄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他坚决要求朝廷将苏州府派给德藩的禄米折银,以减轻苏州百姓的负担。此议获得户部的支持,最终为明神宗采纳。

于是乎德王的那口白米饭顿时断了来源。苦熬四年之后,朱翊錧上疏诉苦,最终成功要回那千石禄米。

挑战张居正新政

德王朱翊錧对那一口白米饭的渴望,与其说是为满足口腹之欲,到不如说是在挑战后张居正时代的张居正新政。张居正在位之时,即便利益受损,堂堂亲王连吭都不敢吭一声。张居正去世后,被赐予的谥号为“文忠”而非“文正”,亲自选定的接班人礼部尚书潘晟未及正式入阁上任即遭弹劾而被罢去,政治盟友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被放逐南京而死,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清算张居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张居正雕像

于是乎嗅觉灵敏之人纷纷跳将出来,企图将张居正踩在脚下,借此为自己捞好处。德王朱翊錧只是其中之一,白米饭之争也只是其中的一桩小事。

白云湖,也称刘郎中陂,为济水河道淤废形成的平原型湖泊,位于今济南市章丘区白云湖镇和历城区交界处,自古就分属两地管辖,为当地物产最富饶的地区。

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二月,在德庄王朱见潾的奏请下,明宪宗将白云湖沿岸的一千三百二十顷三十一亩多湖田赐予德藩,供其建立庄田。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就在朱翊錧奏讨苏州大米的当月,他上疏称当地官府包庇奸民,以至于御赐德藩的白云湖庄田,有七十顷田地被改为民田,请求皇帝为他做主。

“辛亥,德王翊錧奏:‘历城、章丘二县庄田一千三百二十顷有奇。九年奉旨丈量被奸民拨委,官将数内地土截七十顷有奇改派民粮,乞仍归管业。’户部议覆谓:‘丈出余地,必奸人投献,额外侵夺,当下山东抚按覆行查勘。’报可。”(《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当即令户部行文山东抚按对此进行调查。一调查却发现这是一桩陈年旧案。原来当初拨给德藩田地时,只按图册上信息直接划拨,而没有到实地进行相关的清丈,使得德藩白云湖庄田的四至参错不齐,难以辨别。这就给了有心人上下其手的机会。

万历五年(1577年),宋登仕等白云湖周边人士,向官府控告德藩侵占百姓田地。时任山东抚按因此行文德藩,要求清丈其在白云湖的庄田,结果显示德藩借机侵占民田达七十余顷,难怪当地民众会群起激愤。此事本就是因四至不清而造成,故朱翊錧抓着这一点坚称这七十余顷属于御赐庄田,不肯将其划归历城、章丘。为此与山东方面不断扯皮。

白云湖

万历九年(1581年),在万历新政清丈政策的影响下,山东方面再次对德藩白云湖庄田进行清丈,结果依然如前。于是,这七十余顷田地被划归历城和章丘,成为纳税的民田。

我凭本事得到的田产,为什么要归还?朱翊錧表面上虽然不敢说什么,可内心是相当不服的。是以张居正一去,看到希望的他立马跳出来喊冤。可事实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三次清丈的结果依然如故。

头上没了张居正这座大山压制,朱翊錧这回算是抖起来了,坚决不承认侵占之事,反而诬告地方官员包庇奸民,继续与山东方面扯皮。搞得山东地方官及朝廷头大不已。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在山东巡抚李辅的建议下,朝廷同意将那额外的七十余顷一分为二,一半归德藩,一半为民田归历城章丘两县所有,才将此事平息下去。

“今经司道会委多官丈勘明白,合将丈余民田七十顷四亩零内,以三十五顷二亩一分零给与德府管业,余地三十五顷二亩零仍归历章二县,炤旧给民承种办纳钱粮。丈田书册改正的数庶上下妥便,经久可行。上曰:‘湖地既清文明白,准炤数分给管业承种,不许纷争渎扰。’”(《明神宗实录》)

诸子取名烧死礼官大量脑细胞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慈父,为帮后世子孙解决后顾之忧,提前给他们规划好爵位让其衣食无忧不说,还干脆利落地写就一份朱氏子孙取名宝典,连子子孙孙的取名问题也一并提前搞定。按照这份宝典的规定,明宗室子弟采用双字名。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第一个字:从本支系字辈中按顺序选取。老朱以诸子及侄孙为本支系始祖,制定出二十八套20字的字辈,供各支系使用。

第二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偏旁,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个五行相生理论依次择取。

也正因此,若将明朝王爷们的名字凑在一起,简直是一张元素周期表。老朱绝对想不到在他去世600多年后,会因为这个原因,被网友戏称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之父”。

网友们仿若发现了一个大宝藏而开心不已,时不时地就有自媒体创作者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就是苦了负责为宗室取名的明代礼官。宗室姓名一共就三个字,太祖高皇帝已经规定了两个半,礼官们只有半个字的自由裁量权,这已不是命题作为、材料作文可以形容,明显属于材料命题作文,很难的。五行边旁的字本来就不多,宗室人数少时还好办,宗室膨胀之后那就难办了,为完成任务只能挖空心思造字。

德王朱翊錧共有五子,五人皆为嫡出,这在宗王之中是比较罕见的,估计他与王妃很是恩爱。再一个就是,五个儿子的名字全是冷僻字,多数还打不出来。

长子朱常(邦清),最后一个字为上下结构,上邦下清,此字的读音无法查询,应当属于专门为宗室取名而创建的文字,以至于连《明实录》中都将此字拆开书写。他于万历六年(1558年)受封德世子。儿子广宗王的名字更奇葩,叫朱由(木气土),后一个字为左右结构,右边为半包围结构:土在气下面,读音未知。

次子朱常(安清),后一个字同样为上下结构,上安下清,读音未知,《明实录》中同样拆开书写,与大哥同日受封,被册封为安陵王。

三子朱常澍(shu或zhu),名字终于能打全了,可最后一个字依然属于生僻字,与大哥同日受封,被册封为纪城王。

明湖书院

四子朱常泩(sheng),名字也能打全,但最后一个字同样属于生僻字,虽然笔画不多,可不查字典估计没几个人认识。万历十年(1582年),受封嘉祥王。

五子朱常(汰嵗),最后一个字为上下结构,上汰下嵗,读音同样未知。万历十一年(1583年),受封清平王。

长子朱常(邦清)最后一个字也有写成左右结构的,即左边为三点水,右边上邦下青。次子和老五同样如此。

可想而知,明朝末期面对数以万记的宗室,负责取名的礼官是何等的绝望。因此闹出重名也实属正常,比如德藩第二代宁海王和郑藩第七代王都叫朱翊铎,当然这种远房同宗也无需避讳。比较惨的是益端王,他本名朱由校,看到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伙知道他接下来会面临什么了。没错,因为与明神宗的长孙同名,益端王朱由校被迫去“交”存“木”,改名为朱由木。事后,朱由木估计会在内心强烈感谢老祖宗英明,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给他取好大名。

好在明代只避双字讳,单字不讳,比如明世宗的庶长子哀冲太子名为朱载基,后一个字与直系先祖明宣宗朱瞻基相同,却无需避讳。若非如此,大明礼官的工作量还指不定要往上翻几翻。

阿越说

万历十七年(1589年)四月十一,德王朱翊錧薨逝,在位13年,寿数当在45岁左右,朝廷赐谥曰定。

辛稼轩纪念祠

上年十二月,德王府发生火灾,部分宫殿被焚毁,当时没搞清楚起火原因。可随着朱翊錧去世,此事背后的真相浮出水面,却原来是王府承奉杨进在捣鬼。杨进等人素来对于德世子朱常(邦清)心怀不满,想要搞死对方,私底下又是请巫师作法对世子施以魇魅之术,又是敬献含有水银的药物,放火焚毁宫殿也是他所为。据史料记载德世子的两个弟弟安陵王朱常(安清)和纪城王朱常澍也参与其中,估计是见老王行将就木,便想烧死世子,临时换马。结果被德世子扳回一城,让杨进的所作所为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事发之后,杨进等人伏诛,安陵王和纪城王被革去部分岁禄。

可想而知,一心对抗朝廷新政,为自己谋利的德定王朱翊錧,在教育儿子方面是及其的失败。

相关文章

德恭王朱载墱:助生母成为继妃,明宗室之中罕见的妾侍转正实例

明朝皇族究竟是如何取名的?一文带你了解明朝宗室取名规则

韩定王朱融燧:两次爆发过百人规模的宗室群体事件,因何而起?

沈定王朱珵尧:一位慷慨解囊为国纾困,屡屡受到表彰的贤王

肃定王朱弼桄:父兄早逝,成功捡漏,开启肃藩以孙继祖的继承模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禄米,明宪宗,新政,朱翊,朱见潾,挑战,白米饭,白熟,张居正,苏州,观点评论,德王,朱见潾,朱常,朱翊錧,张居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禄米,明宪宗,新政,朱翊,朱见潾,挑战,白米饭,白熟,张居正,苏州,观点评论,德王,朱见潾,朱常,朱翊錧,张居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禄米,明宪宗,新政,朱翊,朱见潾,挑战,白米饭,白熟,张居正,苏州,观点评论,德王,朱见潾,朱常,朱翊錧,张居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